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要培育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就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是促进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在教育中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在对创新能力对大学生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价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3-01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高校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指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等,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走出学校之后愿意发挥自己创新能力,主动的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高校的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国家向创新型方向前进。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
在改革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将高等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是永远的发展项目。高校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之后,高校的任务不仅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还要在科技方面进行创新。要实现这两个任务,高校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将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国家发展成创新型国家。因此,培养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对高校培育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能促进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如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要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创新能力。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培养,可以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思考和辨析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运用,发散性思维能够得到提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毕业之后面对就业竞争时能更占优势,还能推动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大学生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
第一,高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高校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因此,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坚持走党的教育路线,把育人作为教学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愿意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高校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第二,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条件。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创新教育能够得到所需的硬性和软性设施。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与教育有关的研讨会,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更新。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专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尤其是社会对于自己专业的要求,让大学生明白创新能力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价值,从而激发大学生愿意主动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热情。
2.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教育,提高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社团相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给予指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活动并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推动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不断发展。第一,高校应该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案为依据,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为主的科研团队,建立结合专业和社会的科技创新的平台。第二,开展各种专业相关的科技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高校应该与科研院所等合作,给予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第四,建设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和各企业建立联系,建设学生的实习基地,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参加实习。
(四)对创新能力加强评价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将创新能力也作为考核的内容,可以运用学分制来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高校还可以实施激励制度,对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比如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奖项的,或者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的,高校可以推荐这部分学生优先就业。实行学分制度和激励制度,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的人才质量。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的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从而培育出更多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促进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 亚太教育. 2016(02)
[2]刘妍妍,李兴广,王义君,陈殿仁,陈磊.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30)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价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3-01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高校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指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等,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走出学校之后愿意发挥自己创新能力,主动的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高校的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国家向创新型方向前进。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
在改革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将高等教育的质量全面提高是永远的发展项目。高校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之后,高校的任务不仅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还要在科技方面进行创新。要实现这两个任务,高校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将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国家发展成创新型国家。因此,培养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对高校培育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能促进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如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要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创新能力。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培养,可以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思考和辨析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运用,发散性思维能够得到提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毕业之后面对就业竞争时能更占优势,还能推动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大学生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
第一,高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高校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因此,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坚持走党的教育路线,把育人作为教学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愿意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高校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第二,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条件。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创新教育能够得到所需的硬性和软性设施。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与教育有关的研讨会,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更新。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专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尤其是社会对于自己专业的要求,让大学生明白创新能力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价值,从而激发大学生愿意主动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热情。
2.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教育,提高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社团相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给予指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活动并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推动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不断发展。第一,高校应该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案为依据,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为主的科研团队,建立结合专业和社会的科技创新的平台。第二,开展各种专业相关的科技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高校应该与科研院所等合作,给予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第四,建设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和各企业建立联系,建设学生的实习基地,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参加实习。
(四)对创新能力加强评价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将创新能力也作为考核的内容,可以运用学分制来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高校还可以实施激励制度,对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比如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奖项的,或者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的,高校可以推荐这部分学生优先就业。实行学分制度和激励制度,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的人才质量。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的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从而培育出更多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促进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 亚太教育. 2016(02)
[2]刘妍妍,李兴广,王义君,陈殿仁,陈磊.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