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教材分析
“Excel电子表格”是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2、3、4、5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Excel、Excel数值型数据处理、表格的编辑、Excel表格的排版打印及统计表等内容。课程标准里关于教师如何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教师合理延伸和拓展教学资源。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Word中的表格),我把第5章“Excel表格的排版”提到第3章“Excel数值型数据处理”之前讲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完第5章第2节“字体、字号和表格线设置及居中设置”后增加了“条件格式的设置”内容,1课时。由于教材没有涉及条件格式,于是我降低难度,仅以“单元格数值”这一选项为知识点简单介绍。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Excel分析处理数据的高效便捷,也为学习下一章“Excel数值型数据处理”做了铺垫。
● 学情分析
我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省电教示范小学,学生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据了解,初二学生大部分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Excel,再通过第2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以前又介绍过如何修改字体字号,怎样为单元格添加边框、底纹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初二的学生,思维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社会生活和交往经验,这为他们在实际问题情境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保障。但是,Excel教学相对枯燥,不如PowerPoint和Word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如何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引导并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元格变色”的原理;掌握设置条件格式的方法、步骤;理解条件格式的功能和作用;学会合理设置条件格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展示与交流,学会对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条件格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变色原理,即理解单元格格式与设置条件之间的关系;掌握设置条件格式的方法、步骤;理解设置条件格式的目的。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条件格式。
● 教学策略设计
我把教学环节分成以下五个部分:探究学习、综合训练、展示与交流、归纳总结、课后拓展。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任务情境,以分析“零花钱”为导入点,通过色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分层教学,设计有梯度的综合练习(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根据异质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 教学环境及准备
1.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网络教室,有一台提供资源的服务器,保证网络畅通,有投影仪。
2.建立“条件格式”学习网站,发送到各个学生机。网站里有学习目标、学习帮助、课堂练习、作品评价量规等。
3.发放“条件格式的补充说明”自制教材。
4.课前完成分组并选出组长。
● 教学内容与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小故事——如何帮助刘妈妈快速找出超支最多的孩子。展示表1,谁总超支呢?展示表2(空表),个别学生输入同样的数据。
2.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如何利用条件格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板书:会变色的表格——Excel中条件格式的设置。
展示与交流
教师活动:
请各组展示本组的劳动成果。
学生活动:
1.各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展示本组完成情况。
2.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参照“量规表”对展示作品进行评价。(“量规表”如图4所示)
3.师生共同评价展示的作品,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
4.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或体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评价学生作品来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量规表”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以鼓励为主,重视设计思路和过程,而非单评优劣。“归纳小结”意在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拓展
帮助父母设计一张“家庭支出登记表”(如水费、电费、电话费),利用条件格式对每个月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做个“理财小能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选分析对象,体会电子表格在分析数据方面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感受Excel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也为下节课介绍“Excel数据计算”埋下伏笔。
点评
本教学设计原创者是刘昱华老师。她在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是江西省优秀教师。这篇教学设计的内容虽然未涉及教材,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整体知识建构有重要意义,其中还渗透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和设计方法上有创新之处。该教学设计的主要设计特色表现如下。
1.问题情境设计方面。把Excel中条件格式设置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有效的情境问题,使问题的情境性、生活性与有效性有机统一,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在周围生活世界中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形成了初步的学习动机。同时,注意到了初中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通过观察表格颜色自动变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任务设计方面。一方面,任务体现了真实性,即和学生熟悉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任务体现了可完成性和层次性,即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按任务的简繁或易难的程度,设计了两种不同层次练习活动。最后,任务体现了合作性,即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活动设计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发表“个人高见”,而在于促进有效沟通,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学习资源设计方面。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了“条件格式”的学习资源库,把与“条件格式”教学有关的资源放到专题学习网站中,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知识。网站还注意拓展学生的网络交流方式,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不局限于既有的课程教材,按教材体例自编了辅助教材资源——“条件格式的补充说明”,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4.学习评价设计方面。渗透了多元化评价理念。精心设计了“‘条件格式’课堂练习评价量规”,帮助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该评价量规不仅有学生个人自评还有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的及时点评,体现了课堂评价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
“Excel电子表格”是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2、3、4、5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Excel、Excel数值型数据处理、表格的编辑、Excel表格的排版打印及统计表等内容。课程标准里关于教师如何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教师合理延伸和拓展教学资源。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Word中的表格),我把第5章“Excel表格的排版”提到第3章“Excel数值型数据处理”之前讲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完第5章第2节“字体、字号和表格线设置及居中设置”后增加了“条件格式的设置”内容,1课时。由于教材没有涉及条件格式,于是我降低难度,仅以“单元格数值”这一选项为知识点简单介绍。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Excel分析处理数据的高效便捷,也为学习下一章“Excel数值型数据处理”做了铺垫。
● 学情分析
我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省电教示范小学,学生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据了解,初二学生大部分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Excel,再通过第2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以前又介绍过如何修改字体字号,怎样为单元格添加边框、底纹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初二的学生,思维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社会生活和交往经验,这为他们在实际问题情境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保障。但是,Excel教学相对枯燥,不如PowerPoint和Word形象、直观、趣味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如何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引导并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元格变色”的原理;掌握设置条件格式的方法、步骤;理解条件格式的功能和作用;学会合理设置条件格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展示与交流,学会对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条件格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变色原理,即理解单元格格式与设置条件之间的关系;掌握设置条件格式的方法、步骤;理解设置条件格式的目的。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条件格式。
● 教学策略设计
我把教学环节分成以下五个部分:探究学习、综合训练、展示与交流、归纳总结、课后拓展。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任务情境,以分析“零花钱”为导入点,通过色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分层教学,设计有梯度的综合练习(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根据异质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 教学环境及准备
1.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网络教室,有一台提供资源的服务器,保证网络畅通,有投影仪。
2.建立“条件格式”学习网站,发送到各个学生机。网站里有学习目标、学习帮助、课堂练习、作品评价量规等。
3.发放“条件格式的补充说明”自制教材。
4.课前完成分组并选出组长。
● 教学内容与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小故事——如何帮助刘妈妈快速找出超支最多的孩子。展示表1,谁总超支呢?展示表2(空表),个别学生输入同样的数据。
2.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如何利用条件格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板书:会变色的表格——Excel中条件格式的设置。
展示与交流
教师活动:
请各组展示本组的劳动成果。
学生活动:
1.各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展示本组完成情况。
2.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参照“量规表”对展示作品进行评价。(“量规表”如图4所示)
3.师生共同评价展示的作品,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
4.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或体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评价学生作品来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量规表”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以鼓励为主,重视设计思路和过程,而非单评优劣。“归纳小结”意在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拓展
帮助父母设计一张“家庭支出登记表”(如水费、电费、电话费),利用条件格式对每个月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做个“理财小能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选分析对象,体会电子表格在分析数据方面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感受Excel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也为下节课介绍“Excel数据计算”埋下伏笔。
点评
本教学设计原创者是刘昱华老师。她在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是江西省优秀教师。这篇教学设计的内容虽然未涉及教材,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整体知识建构有重要意义,其中还渗透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和设计方法上有创新之处。该教学设计的主要设计特色表现如下。
1.问题情境设计方面。把Excel中条件格式设置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有效的情境问题,使问题的情境性、生活性与有效性有机统一,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在周围生活世界中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形成了初步的学习动机。同时,注意到了初中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通过观察表格颜色自动变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任务设计方面。一方面,任务体现了真实性,即和学生熟悉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任务体现了可完成性和层次性,即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按任务的简繁或易难的程度,设计了两种不同层次练习活动。最后,任务体现了合作性,即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活动设计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发表“个人高见”,而在于促进有效沟通,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学习资源设计方面。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了“条件格式”的学习资源库,把与“条件格式”教学有关的资源放到专题学习网站中,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知识。网站还注意拓展学生的网络交流方式,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不局限于既有的课程教材,按教材体例自编了辅助教材资源——“条件格式的补充说明”,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4.学习评价设计方面。渗透了多元化评价理念。精心设计了“‘条件格式’课堂练习评价量规”,帮助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该评价量规不仅有学生个人自评还有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的及时点评,体现了课堂评价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