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文化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也是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农村文化的建设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脚步还远不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更加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体制的影响,造成我国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大多数的文化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往往都是以城市生活为题材,偶尔有一小部分是以农民和农村为题材,却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无法深刻的体现出农民的内心世界,作品看起来也比较生硬,无法贴近农民生活。另一方面,在文化信息的传播渠道上,农民只能被动的接受外界的信息,对于目前农村文化的满意度较低。
2.农村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 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涉及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建设,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却忽略了对文化的建设,有些部门进行文化的建设也只是为了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却忽略了文化建设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其发展。
3.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待于提高。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祖辈们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农村,却有很多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被隐藏,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民间艺人的才能往往无法在大舞台展现,多是以个体的身份和作坊式的生产在现代经济大潮中简单的生存着,而不同地区的艺术资源也无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整合,无法形成一个民间艺术的系统。
4.农村文化建设体制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够健全,机制不够灵活,主要是各种文化站业务的经费缺少保障,县级以下的图书馆在购置新书方面的费用也在逐渐的减少,乡镇文化部门的待遇问题也无法得到落实导致乡镇文化部门的队伍始终无法稳定,造成了原本就不多的农村文化工作者更加没有了为农村文化建设奋斗的积极性,最终造成了农村文化体系成为了一个空壳,没有具体的内容。
二、新农村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以及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文化内容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是农村文化立足的根本,只有面向现代科技信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体系才能够在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创新。蓉中村以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为轴心,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努力打造“蓉中文化”品牌,凝聚“发展之魂”。组建了“蓉中村艺术团”,鼓励群众登台唱主角、当明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受到了省、市各部门领导的肯定。
2.文化形式的创新。文化形式的创新,指的就是在发扬传统的文化品种的基础上,不断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新元素,不断促进新的文化品种的产生。蓉中村坚持育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通过创建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立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电大、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培训相配套的教育体系,形成十分钟教育圈,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
3.文化环境的创新。文化环境是文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文化环境的创新主要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创新,要精心培育能够适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二是文化成员素质的创新,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等创新都是切实关系到文化环境创新的主要因素。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几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首先完善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投入建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在芙蓉溪畔修建村民休闲活动中心,配置户外锻炼健身体育设施,形成“一中心六小区”的群众文化网络格局。“一中心”即村综合活动中心,全方位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六小区”即遍布村中自然角落、各具特色的“老人休闲活动中心”、老人协会会址等六个文化小区。
4.文化体制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创新的文化体制来保驾护航。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保障,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同时,也需要提高文化行政执政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建设环境。设立农村文化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结束语: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我国农村生产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谦.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人民政府(文体服务中心))
一、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农村文化的建设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脚步还远不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更加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1.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体制的影响,造成我国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大多数的文化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往往都是以城市生活为题材,偶尔有一小部分是以农民和农村为题材,却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无法深刻的体现出农民的内心世界,作品看起来也比较生硬,无法贴近农民生活。另一方面,在文化信息的传播渠道上,农民只能被动的接受外界的信息,对于目前农村文化的满意度较低。
2.农村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 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涉及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建设,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却忽略了对文化的建设,有些部门进行文化的建设也只是为了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却忽略了文化建设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其发展。
3.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待于提高。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祖辈们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农村,却有很多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被隐藏,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民间艺人的才能往往无法在大舞台展现,多是以个体的身份和作坊式的生产在现代经济大潮中简单的生存着,而不同地区的艺术资源也无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整合,无法形成一个民间艺术的系统。
4.农村文化建设体制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够健全,机制不够灵活,主要是各种文化站业务的经费缺少保障,县级以下的图书馆在购置新书方面的费用也在逐渐的减少,乡镇文化部门的待遇问题也无法得到落实导致乡镇文化部门的队伍始终无法稳定,造成了原本就不多的农村文化工作者更加没有了为农村文化建设奋斗的积极性,最终造成了农村文化体系成为了一个空壳,没有具体的内容。
二、新农村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以及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文化内容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是农村文化立足的根本,只有面向现代科技信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体系才能够在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创新。蓉中村以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为轴心,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努力打造“蓉中文化”品牌,凝聚“发展之魂”。组建了“蓉中村艺术团”,鼓励群众登台唱主角、当明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受到了省、市各部门领导的肯定。
2.文化形式的创新。文化形式的创新,指的就是在发扬传统的文化品种的基础上,不断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新元素,不断促进新的文化品种的产生。蓉中村坚持育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通过创建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立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电大、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培训相配套的教育体系,形成十分钟教育圈,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
3.文化环境的创新。文化环境是文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文化环境的创新主要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创新,要精心培育能够适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二是文化成员素质的创新,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等创新都是切实关系到文化环境创新的主要因素。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几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首先完善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投入建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在芙蓉溪畔修建村民休闲活动中心,配置户外锻炼健身体育设施,形成“一中心六小区”的群众文化网络格局。“一中心”即村综合活动中心,全方位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六小区”即遍布村中自然角落、各具特色的“老人休闲活动中心”、老人协会会址等六个文化小区。
4.文化体制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创新的文化体制来保驾护航。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保障,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同时,也需要提高文化行政执政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建设环境。设立农村文化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结束语: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我国农村生产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谦.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人民政府(文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