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相对系统的英语学习已经前移到幼儿三岁左右;英语教育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少儿阶段的社会各类语言培训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着。在英语学习的周期延长到社会关注度的持续高涨的前提下,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仍不能满足国外生活需求。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者,不得不反思:这种热情下的英语教学是否迎合了语言存在的真正意义呢?
一、英语课堂既要关注学生获得第二语言的“学习”途径,更要关注其“习得”途径
《小学英语课程课标》中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但反观我们的学生,应试能力明显强于交际使用能力。目前的现状显示:课堂承载的知识传授的任务达成优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的任务达成。
心理学监控理论中提出了培养第二语言的学习有两种不同途径:习得和学习。学习得到的知识很难转化为获得知识,它获得的知识只起到一个监控的作用,而且这种监控作用只有特定条件下才会产生作用。但语言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单纯“学习”无法满足。所以“习得”这个作为非母语国家学习者的学习管道,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和满足。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与生活对接的语言,无意识的掌握语言,知识才能转化为语言交流技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追踪到一些课堂的问题,教学过多关注了英语课堂的知识传输功能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也就是更多关注了学生获得语言的学习途径,而忽略了习得途径,从而导致学生轻松考出漂亮的卷面成绩,但是却很难做到与外国人自然、流利的交流。
二、强化“习得”——“知识要素”在情境中重生
我们的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要首先要从满足学生获得语言的两种途径习得、学习的均衡推进开始思考。
通过习得途径获得语言,要求教师应使用一切手段增加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通过丰富的学习环境创设让学习者减少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有意注意,降低学习的焦虑感。即采纳情境教学法,将知识打碎,融入到与生活对接的情境中,再按照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链条串联生成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承载着重组单词、语法等知识,再造游戏、歌谣、故事的包装功能。
(一)情境中的词教学
單词是支撑表达的最基础单位,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单词教学往往被作为一个割裂的部分进行单独呈现。在教授过程中,单词教学以最直观的图片呈现,辅以原音的输入,之后进行音、形、意三者的记忆训练。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储存进学生记忆库的单词始终是单词,交流中检索出的仍然是单词。而一旦出现多个同意的单词,还要经历筛选的思维过程。显然这些问题在卷面上不会呈现,但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凸现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近,且较为熟悉的语境,使学生在认知范畴内的有效句中提炼单词,并在适合该单词生存的多种语境中进行操练。即提取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激活“单词”的生命力。比如,在英语《新起点》中有一课《In the Garden》,其中讲到“tree”这个单词。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画面公园。当老师的手指到tree的位置时,可以辅以学生学过的语言进行新知的激活“look, It`s a tree. It`s a big tree. It`s autumn .It`s yellow”通过适度的讲解和对图片的指认,孩子们很直观的接收到了“tree”这个单词的音和意,变“passive”Word,为“active” Word。接下来,再通过phonic的教学,让孩子感知形和音译的统一。在操练的环节,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使用该单词进行表达。
(二)情境中的句教学
句的存在也需要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在使用“on\ in \under”这些方位介词进行句子操练时,如果单纯的让孩子将苹果摆放在不同的位置练习:The apple is on the box.这个句子的生命力就尽存活在这堂课了。若设计为“hide and seek”的游戏情景,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找到不同的人躲藏的位置,对句型展开操练。这个句子会在生活中的某个点位频繁的被激活。
在情境教学法中,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两点思考:一是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我们创设的课堂情景是否有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二是情景创设的意义。
三、均衡 “学习”——“知识操练”变任务
第二语言的学习并不能够完全自发的、无意识的完成,它需要经历一个语码转换和意义注释的综合过程。如果说情景教学法是将知识分解包装,那么任务教学法就是将包装后的知识重新组装,以贴近学生认知和课堂可操作的活动形式呈现,从而将学习带给学生的形式感和焦虑感降到最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获取语言输入,使用语言进行表述、交流,在语言交互、意文协商中构建自己的语言系统。
PWP(pre-learning、 while-learning、 post-learning)教学任务多以机械操练活动、小组讨论活动、情景对话活动等开展。课堂活动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活动意义的最大化,活动设计要体现逻辑训练的层层递进。因此教学活动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
二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三是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引导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四是此外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
第二语言的获得既需要感性的与生活对接,又需要系统的理性思考。有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目标就像原生态的食材,情境链、故事串的课堂架构为我们烹饪一道色香味俱全且营养具佳的课堂菜肴提供了技术指导。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都要投身到对每道菜品的甄别、烹饪、研究中去,让孩子愿意“吃”、主动“吃”,甚至自己动手做一做“吃”。
一、英语课堂既要关注学生获得第二语言的“学习”途径,更要关注其“习得”途径
《小学英语课程课标》中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但反观我们的学生,应试能力明显强于交际使用能力。目前的现状显示:课堂承载的知识传授的任务达成优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的任务达成。
心理学监控理论中提出了培养第二语言的学习有两种不同途径:习得和学习。学习得到的知识很难转化为获得知识,它获得的知识只起到一个监控的作用,而且这种监控作用只有特定条件下才会产生作用。但语言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单纯“学习”无法满足。所以“习得”这个作为非母语国家学习者的学习管道,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和满足。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与生活对接的语言,无意识的掌握语言,知识才能转化为语言交流技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追踪到一些课堂的问题,教学过多关注了英语课堂的知识传输功能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也就是更多关注了学生获得语言的学习途径,而忽略了习得途径,从而导致学生轻松考出漂亮的卷面成绩,但是却很难做到与外国人自然、流利的交流。
二、强化“习得”——“知识要素”在情境中重生
我们的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要首先要从满足学生获得语言的两种途径习得、学习的均衡推进开始思考。
通过习得途径获得语言,要求教师应使用一切手段增加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通过丰富的学习环境创设让学习者减少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有意注意,降低学习的焦虑感。即采纳情境教学法,将知识打碎,融入到与生活对接的情境中,再按照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链条串联生成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承载着重组单词、语法等知识,再造游戏、歌谣、故事的包装功能。
(一)情境中的词教学
單词是支撑表达的最基础单位,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单词教学往往被作为一个割裂的部分进行单独呈现。在教授过程中,单词教学以最直观的图片呈现,辅以原音的输入,之后进行音、形、意三者的记忆训练。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储存进学生记忆库的单词始终是单词,交流中检索出的仍然是单词。而一旦出现多个同意的单词,还要经历筛选的思维过程。显然这些问题在卷面上不会呈现,但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凸现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近,且较为熟悉的语境,使学生在认知范畴内的有效句中提炼单词,并在适合该单词生存的多种语境中进行操练。即提取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激活“单词”的生命力。比如,在英语《新起点》中有一课《In the Garden》,其中讲到“tree”这个单词。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画面公园。当老师的手指到tree的位置时,可以辅以学生学过的语言进行新知的激活“look, It`s a tree. It`s a big tree. It`s autumn .It`s yellow”通过适度的讲解和对图片的指认,孩子们很直观的接收到了“tree”这个单词的音和意,变“passive”Word,为“active” Word。接下来,再通过phonic的教学,让孩子感知形和音译的统一。在操练的环节,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使用该单词进行表达。
(二)情境中的句教学
句的存在也需要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在使用“on\ in \under”这些方位介词进行句子操练时,如果单纯的让孩子将苹果摆放在不同的位置练习:The apple is on the box.这个句子的生命力就尽存活在这堂课了。若设计为“hide and seek”的游戏情景,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找到不同的人躲藏的位置,对句型展开操练。这个句子会在生活中的某个点位频繁的被激活。
在情境教学法中,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两点思考:一是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我们创设的课堂情景是否有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二是情景创设的意义。
三、均衡 “学习”——“知识操练”变任务
第二语言的学习并不能够完全自发的、无意识的完成,它需要经历一个语码转换和意义注释的综合过程。如果说情景教学法是将知识分解包装,那么任务教学法就是将包装后的知识重新组装,以贴近学生认知和课堂可操作的活动形式呈现,从而将学习带给学生的形式感和焦虑感降到最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获取语言输入,使用语言进行表述、交流,在语言交互、意文协商中构建自己的语言系统。
PWP(pre-learning、 while-learning、 post-learning)教学任务多以机械操练活动、小组讨论活动、情景对话活动等开展。课堂活动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活动意义的最大化,活动设计要体现逻辑训练的层层递进。因此教学活动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
二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三是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引导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四是此外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
第二语言的获得既需要感性的与生活对接,又需要系统的理性思考。有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目标就像原生态的食材,情境链、故事串的课堂架构为我们烹饪一道色香味俱全且营养具佳的课堂菜肴提供了技术指导。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都要投身到对每道菜品的甄别、烹饪、研究中去,让孩子愿意“吃”、主动“吃”,甚至自己动手做一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