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却出现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1.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追逐时髦的潮流和时尚。讲一堂公开课,不把学生拉进多媒体教室那是算不了优质课;教学比武,课件是硬道理,如果你没有,不管你讲得多精彩,也是白讲,只有摆上教学课件,你的课堂才能大放光芒,领导啧啧称赞,同行仰而视之,信息技术大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2.为课件而课件,唯课件是尊,抑制自己的个性,弄巧成拙,给课堂上的教师带上镣铐。有的教师本来朗读水平很高,感染力很强,但却硬要播放下载的朗读课件,使自己的特长无法发挥;教师挖空心思竞相在课件制作和播放上进行比拼,课件播放越来越多,越来越滥,课堂讲授越来越少,教师成了播放师,学生成了盲目的观众,画面应接不暇,学生眼花缭乱,可脑中空空如也;单向牵制取代了双向交流,教师跟着电脑走,学生被电脑牵着鼻子走。课堂多了绚丽和悦耳,但却少了最重要的热烈和激情。
3.无视课程实际需要,“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试图大量堆砌、播放与课堂教学无实际联系的时髦影音视频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取代学生的动手实验;用上网查询资料取代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等。其本质是自欺欺人地套上“皇帝的新衣”,而这些貌似华丽的“新衣”足以模糊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理性追求,以及对教学成功与否的清醒判断。
4.进行超大容量的信息灌输,容易导致师生沉溺于信息汪洋之中而迷失自我。“机械式电灌”,让学生们“乐不思蜀”,忘记了“课程本位”。
整合不是指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指一个系统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它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它能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所以,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只有恰如其分的应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所以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几点:
1.适用性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因而,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注意选取那些能创情激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结构的教学内容和课件素材。
2.要简便易用。一堂课时间有限,不能让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因而,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课件安装要方便;选择友好的操作界面,最好设计出操作向导或帮助提示;课件运行要稳定,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很容易地退出或重新启动。
3.应及时地交互应答。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一放到底,要注重教师的导、学生的学,让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4.找准使用的切入点。使课件展示时机与学生的认识点最佳结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实效,保证信息技术使用的科学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新兴系统工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的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使用是该系统工程的集中体现,需要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和综合“施工”能力。以媒传知,以媒传情,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
1.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追逐时髦的潮流和时尚。讲一堂公开课,不把学生拉进多媒体教室那是算不了优质课;教学比武,课件是硬道理,如果你没有,不管你讲得多精彩,也是白讲,只有摆上教学课件,你的课堂才能大放光芒,领导啧啧称赞,同行仰而视之,信息技术大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2.为课件而课件,唯课件是尊,抑制自己的个性,弄巧成拙,给课堂上的教师带上镣铐。有的教师本来朗读水平很高,感染力很强,但却硬要播放下载的朗读课件,使自己的特长无法发挥;教师挖空心思竞相在课件制作和播放上进行比拼,课件播放越来越多,越来越滥,课堂讲授越来越少,教师成了播放师,学生成了盲目的观众,画面应接不暇,学生眼花缭乱,可脑中空空如也;单向牵制取代了双向交流,教师跟着电脑走,学生被电脑牵着鼻子走。课堂多了绚丽和悦耳,但却少了最重要的热烈和激情。
3.无视课程实际需要,“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试图大量堆砌、播放与课堂教学无实际联系的时髦影音视频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取代学生的动手实验;用上网查询资料取代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等。其本质是自欺欺人地套上“皇帝的新衣”,而这些貌似华丽的“新衣”足以模糊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理性追求,以及对教学成功与否的清醒判断。
4.进行超大容量的信息灌输,容易导致师生沉溺于信息汪洋之中而迷失自我。“机械式电灌”,让学生们“乐不思蜀”,忘记了“课程本位”。
整合不是指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指一个系统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它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它能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所以,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只有恰如其分的应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所以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几点:
1.适用性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因而,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注意选取那些能创情激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结构的教学内容和课件素材。
2.要简便易用。一堂课时间有限,不能让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因而,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课件安装要方便;选择友好的操作界面,最好设计出操作向导或帮助提示;课件运行要稳定,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很容易地退出或重新启动。
3.应及时地交互应答。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一放到底,要注重教师的导、学生的学,让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4.找准使用的切入点。使课件展示时机与学生的认识点最佳结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实效,保证信息技术使用的科学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新兴系统工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的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使用是该系统工程的集中体现,需要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和综合“施工”能力。以媒传知,以媒传情,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