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官争功》为例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古文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言语建构,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小学小古文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准确把握文言的表达特点,抓住教学的“牛鼻子”,在“以古带今”“以今证古”的教学中达到理解文化、传承文化的目标。
  【关键词】 小古文;趣味;文言;文化
  【作者简介】许金苗,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古文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言语建构,对于文化的传承,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朱文君老师执教小古文《五官争功》[1]的经典课例中,朱老师幽默的话语、细致的引导、积极的互动,以及课堂上热烈的气氛,都令人耳目一新。从这堂课中,笔者总结了小古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小古文应“小”
  小古文应“小”,不仅在于其内容浅显、形式短小,而且在于教學方式切合学生心理,注重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设境,在创设情境中引发趣味
  小古文尽管浅显易懂,可毕竟是文言,与学生的言语系统存在一定的隔阂,教师创设情境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朱老师在《五官争功》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便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一故事。这一环节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形象化的故事讲述使学生对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有助于理解文意,突破重点词句;第二,教师的讲述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像教师那样进行朗读或讲述,这既是学习任务布置的铺垫,也是一种“引趣”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得趣”。当然,如果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让他们也参与角色表演,学生的兴趣将会得到更大的激发。
  2注重实践,在言语实践中获得趣味
  对小古文的教学,朱文君老师提出了“玩古文”的教学理念。这个“玩”字很耐人寻味,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言语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古文、理解古文、积累古文。第二,趣味。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在《五官争功》一课的教学中,朱老师设计了如下“添油加醋,表现个性”的言语实践活动。
  喂,鼻子! 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
  老兄,别以为就你最能干,你得明白:饮食非我不能辨。
  :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尔有何功居上我?
  :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若无眉,成何面目?
  设计这一活动,笔者认为有两个目的:第一,“添油加醋”的语言促使学生回顾、感悟、理解课文,对课堂学习进行综合表达;第二,“添油加醋”的语言相当于对话的提示语,学生在朗读时更能入情入境,让争功五官之形象呼之欲出,增添朗读的趣味性,同时体会文言的生动、可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演练之后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使整个课堂妙趣横生。
  二、小古文属“古”
  古文遣词造句具有“单音成义,单字成词”的特点,表意凝练,节奏韵律鲜明。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古文的言语特质,遵循古文的表达特点。朱老师的这堂课,有如下两个方面值得借鉴。
  1在比较中明了古文特点
  在教学“口与鼻争高下”一句时,朱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与文本语言加以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古文称“口”“鼻”,白话称“嘴巴”“鼻子”;古文称“争高下”,白话说“比一比谁厉害”。学生由此可以感受古文单字成词、表达凝练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作用,提示学生在阅读中应关注一个一个的字,由字义入手理解文句的意思,渗透古文阅读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古文意趣
  中国古代阅读教学强调朗读,因为朗读契合文言特点。曾国藩说:“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可渐入佳境。”小古文篇幅短小,节奏韵律感强,更适合朗读。朗读的形式应当多样,一来体现学习层次,二来激发学生兴趣。朱老师是这样展开朗读教学的。
  ① 粗读,旨在“离词”,通过停顿厘清词句结构,感受语言节奏,理解意思。在教学“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一句时,朱老师首先进行范读,强调“古今是非”四字之间的停顿,使学生明白“古今是非”是四个并列的词,并非平时熟知的“古今”与“是非”。之后,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在停顿中逐渐明晰句子结构与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律。这样的教学充分遵循了古文的表达特点。
  ② 细读,读懂特殊语法现象,如“尔何能居上我?”一句中的倒装,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然后与“尔有何功居上我?”进行比较朗读,从“我”字的重音等朗读处理上感受“口”的傲慢。
  ③ 诵读,依据声韵的洪细、语调的平仄,读出句子的高低起伏,展现古文的音韵之美,体现文句的情意。如“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若无眉,成何面目?”这两句话,平声与仄声交错,将“眉”慢条斯理的说话情态、绵里藏针的言语风格尽显无余。尤其“成何面目”一句,“成何”两字往上一扬,“面目”两字急促一收,文言的古色古香便表现出来了。
  ④ 演读,借助表情、动作等元素,表达阅读体验,再现文本情境,活化古文语言。
  三、小古文需“文”
  文言是相对白话而言的,它的“文”从内涵上讲,不是文章的“文”,而是文化的“文”。小古文的价值,从精神层面看,它是中国文化的根,学习古文使学生受到深厚文化的浸染,为学生生命奠基;从现实层面看,它是现代白话文的母体。学习古文能使学生的现代文表达更凝练,更富质感。如何体现小古文的文化特性?朱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尝试。
  1联系拓展
  一方面,适当引入文字训诂知识。适当的训诂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意思,对文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他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文化。比如“近鉴毫端,远观天际”一句中的“毫”字,朱老师让学生观察字形,从中猜想字的意思,明白“毫”即“毛”,再由毛之细小引申至事物之细微,字义的源流一目了然。再如“鉴”字,也从字形入手,“鉴”字为什么是金字底?从铜镜入手,学生很容易领会其中的“察看”之义。训诂的适度介入,使教学更厚实,更具文化气息。
  另一方面,适时拓展相关成语语汇。学生平时积累成语往往是碎片化的,对成语的意思也常常是一知半解,多为机械识记。利用成语与古文的特殊联系,适时、适度拓展一些成语,使之相互融通,相互印证,从而建构知识,实现文化浸润。教学“眉毛”时,教师拓展关于眉毛的成语,例如眉飞色舞、挤眉弄眼、眉来眼去、横眉冷对等,一点一点建立起“眉”与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既辅助了文意的理解,又完成了词语组块,使学生感受到“眉”的文化意味。
  2表达运用
  小古文的表达运用并不强调文言语法、语体,只是通过简单的形式模仿,借鉴合宜的文言句式,整合文中学到的词汇以及平时积累的成语进行表达。小古文中的表达,其本质还是“玩”,以“趣”为主,在活动中熟悉古文形式,感受其中内含的文质彬彬的“书卷气”。《五官争功》一课的结尾处,教师不妨安排这样一个古文小练笔:
  耳在一旁,闻听争辩,曰:“ 。”
  这一练笔安排有三个好处:第一,文本通篇都是争辩的言语,反诘句式、“非……不……”的双重否定句式强化“争”的语气,特点鲜明,值得学生迁移运用。第二,这一练笔有借鉴范例。学生在表达时,可以依据课文句式,填写新的内容,降低了难度,又习得了语言。第三,在反馈交流时,学生有情有味地读一读,放入课文再读一读、评一评,在整体语境的观照下,学生所得将会更丰富。
  总之,紧扣小古文教学的“小”“古”“文”特点,尊重了学生的实际,把握了文本特点,体现了价值追求,定能使小古文教学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针对配电网三相潮流问题计算精确性和计算速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单–三相混合配电网潮流计算模型及算法。首先推导了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模型,然后根据配网不确定性特点,对局部的
【摘要】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教师从课程目标的达成出发对教材进行分析,改变基于教材知识传递的传统备课模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目标与学情,从多种角度分析教材,让学生理解教材观点得出的方法,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中介。教师应遵循分析历史教材的步骤和要求:第一,解读课标;第二,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课的主题;第三,分析教学结构、思路、框架;第四,分析文本潜台词,弄清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第五,围绕教学
【摘要】英语词汇积累是提升中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基础条件。在优化词汇学习的弗瑞尔模型基础上,本文设计了适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英语词汇积累单。为期5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词汇积累单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兴趣、记忆效果、词汇量和语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初步养成词汇积累的习惯。  【关键词】弗瑞尔模型;词汇积累单;词汇学习  一、引言  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英语词汇的学
【摘要】诊断型试题讲评课有六大基本环节,即学生说题做铺垫,典例展示待诊断,解剖诊断得要领,修正答案做示范,变式训练重落实,随堂面批上台阶。诊断型试题讲评课体现了新课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教学要求,以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变革。  【关键词】诊断型;试题讲评课;基本环节  每次考试结束后,大多数教师对于阅卷时发现的问题,总有一种想把这些问题对学生说的迫切愿望,而怎么说这些问题,是每一位教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