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点型性弥生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1984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 草间弥生
  
  点,无穷无尽的点;线,一片一片的线;乱,有点闹眼。
  我是谁?在哪?什么是宁静?什么是爱?一阵阵的晕厥和迷茫伴随着我左右。
  大家好,我是草间(YAYOI KUSAMA),我是一个生于1929年的日本的孤独的可怜孩子,我经历过战争和生病的一生。大家对我都挺好,有的叫我艺术家,有的叫我作家和反战领袖……但其实我是一个病人,所以我通常住在东京的一家精神病院里。
  我的生命是在10岁的时候彻底改变的,那时候我生病了,神经性视听障碍,从此我的世界里多出了一张无形的布满了斑点的大网,我也开始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对,我还想自杀。究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可就在我自杀前给妈妈写信的时候,我发现我可以用这些斑点来创造出我喜欢的奇妙的东西,它们像是细胞,种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我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的和自然的信号。 “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我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
  我就开始写生了,画一些密集的小圆点,那是基于对事物想象的开始;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到我的身体。在寻找的过程当中,我感觉自己被逐渐地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和脚都跌伤了……
  可之后我慢慢习惯下来,并靠着艺术带给我的力量和快感活了下来!从此我喜欢叫自己为“精神病艺术家”(ObseSSlve Artist),这个称呼下包含了绘画、拼贴画、雕塑、表演、电影、装置、小说,诗歌和音乐。呵呵,其实说到音乐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来和我说话》,也许我忘记了年轻时在纽约玻璃残缺的房间里度过的冬天?虽然我现在是当今最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但我仍然喜欢一个人在家,端坐在自己标志式的圆点做成的沙发上,面无表情地弹着钢琴哼唱着:
  拆掉幻想的大门
  在沉痛的花朵中
  现在从未终结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我的心沉陷于温柔
  向天空呼喊
  它蓝色的影子变得透明
  拥抱虚幻的阴影
  云升
  眼泪的声音淹没玫瑰的色彩
  我变成石头
  不是在永恒的时间里
  而是在蒸发的瞬间
  我的那些点和线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Art Bruc)、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其实我想呈现的不过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而我的创作手法则有绘画、软雕塑、行为艺术与装置艺术等。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我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我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还有裸体的助理什么的。我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喜欢穿短上衣和画非常强烈的眼影妆。此外,我还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繁殖”特色,我有许多作品都以蕈类聚生的造型出现。在1990年代之后,我被邀请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与服装设计界合作,推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服饰,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
  呵呵。
  我还喜欢写点小说什么的,大抵上都有自传体的影子,比如《圣马克教堂的燃烧》(1985年)、《天地之间》(1988年)、《拱形吊灯》(1989年)。《樱冢的双重自杀》(1989年)、《如此之忧》(诗集,1989年)、《鳕鱼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纽约故事》(1993年)、《蚂蚁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强迫》(1998年)、《1969年的纽约》(1998年)。这些东西都是在我回到日本定居之后写的,在这之前我去美国和欧洲待了几十年,回国不久我便失踪了。因为我经常想要逃避这个现实的世界,所以我离开了我在纽约的一切。包括评论家、我的经纪人、收藏家和我一生的好朋友女画家格鲁吉亚·欧姬美。回到东京,并于1977年自愿住入精神病院,这我在之前就已经告诉过你们了。
  我现在很好,过着我自己喜欢的日子,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后祝大家好,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事情,并乐此不疲。好了,我有点累了。
其他文献
“我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就是‘玩笑开大了’。”    写给2005年的胡戈:  2005年12月18日,我走进了电影院。只能怪铺天盖地的《无极》广告让我这个平时只看国外电影的人有了一睹国产大制作风采的念头。但是,很快我就觉得被忽悠了。当时心里很生气,很不屑,总之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想自己动手去改一下这部投资超过3亿的贺岁大片。后来说是好玩其实也不算,就是一时的情绪。长期沉浸在音效世界,有点厌倦
期刊
“从一个很普通的小孩子,渐渐成为一个公众人物,这样一个过程会让我成长比别的孩子特别的迅速,比他们迅速得多。”    致2002年的小四:  逝去的时光已荒芜成远古寂寞的河床,已经八年了,可我仍然看得到校园林荫道下那个寂寞的影子。那阵你经常45度仰望天空,一半是明媚,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一举成名天下知;另一半是忧伤,担心未知的命运会狠狠捉弄自己一把。  我很心疼你,所以写信告诉你:放心,你成名了。而且
期刊
“音乐文化/青年文化的逐渐衰退,也意味着我们国家在这一点,加上国情问题上产生的计划生育等等,正在大阔步向老年化走去。不要躲在那儿嘿嘿地笑,你的死期也快近了。”    写给同样老去的左小祖咒:  首先要声明一点,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写信,尤其是给自己。  我是谁?又要给自己定个位。一个摇滚艺人,一个摇滚路上的战士,骨灰级人物,不不不,我觉得这是崔健;一个诗人,小说家,怎么说呢,我觉得我的歌词是挺前卫挺诗
期刊
我生活了17年的地方,曾经属于安徽阜阳,后来属于安徽毫州。亳州本来是县级市,2000年成为地级市,那时我已在外多年。所以,到现在我也不太清楚自己的籍贯是阜阳,还是亳州。我不太有地缘观念,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中国公民,同时认同康德所说的世界公民。我很难理解“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如果个人生没有出门远行,周边全是老乡,岂不是天天泪眼婆娑?什么是老乡?出了村,同村是老乡;出了镇,同镇是老乡;出了县,同
期刊
写给2000年的李宇春:  我的粉丝覆盖了从4岁到83岁的广大人群;  我代言国内外一线商业广告不断;  我的形象横扫电视、纸媒、网络与新媒体;  我出道5年以来发行专辑4张,举办高质量演唱会无数;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我的名字,不论是爱我或讨厌我的人,都想要来探我的究竟;  我是10年后的你,10年后的李宇春。此刻我正在给你写信。我开始相信平行空间的理论,命定的一切一定会在另一个空间发生,所以
期刊
“我这十年总共做了三件事,保健品、金融投资、网游。都是成功,没有失败,但都遭到非议。”    写给“下半场”的史玉柱:    十三年前,巨人大厦轰然“倒塌”的时候,我曾形容自己是“中国首负”,十二年后,有媒体说我是“中国最成功的失败者”,给我扣上这样的帽子,我是不认同的。每一个做企业的人都经历过大起大落,媒体和出版商盯着我史玉柱大做文章,无非觉得我所谓“上下半场”的惊天逆转能满足那些正走在奋斗道路
期刊
在那个科幻搞得全世界人们集体发热的年代,无数中国的热血文艺青年写下了自己对新世纪的幻想。记得小时候看科幻小说,2010年的时候,使用无污染能源的汽车在满天飞,天上漂浮着一个一个空间球,空间球里是绿树成荫自成循环系统的高档小区。  然而岁月如飞刀,催的不仅是人老,还有瘦削的现实:2010年的开端,汽车还是在地上喷着尾气,楼盘越建越密集。我们也没有超能力,还是需要去学校自己学习,而不是对着脑袋打一枪就
期刊
“我是一个有良心有爱心的演员,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致2008年的章子怡:  我是在新加坡给你写的这封信,深夜了睡不着,就想起2008年的你了。预先给你提个醒吧,2010年你将会陷入“三重门”中:泼墨门、字母门和诈捐门。然后以天涯八卦为首的网络开始对你集体轰炸,接着纸媒也犹犹豫豫地参与了,这些事有够你头大的……结果怎样你也别问我,因为我也不知道。不过别看你就是从前的我,我还真想给你一耳刮子:
期刊
图 CFP    悟空虽从石中蹦出,但亦属猴类。央视将其塑为猕猴,日本《西游记》则将其塑为东方的“金刚”。无论怎样,孙悟空俨然是猴类昌盛之代表,其兄弟姐妹也个个叱咤风云。然而现实远不如神话那样美丽,从非洲到亚洲,灵长类动物厄运不断,已有25种列入最濒危名单。即使在20世纪,还没有灵长类动物灭绝,但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一度繁荣辉煌的灵长类,如今命运坎坷。    猩猩:孙悟空的狂暴二姐    据元杂剧所
期刊
作为这段永恒恋情的结晶,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弦乐六重奏》中充满忧郁的悲情被不断重复,这种“徒劳”的过程在极端优美的旋律演进过程当中令压抑、凄绝的情感得到缓释。百年后年轻的导演马勒深谙此曲的内涵,奉献了《情人们》这样的电影。  成百上千的婚内婚外的僭越者疲惫不堪之后,通过马勒的诗意镜头获得了在现实的爱恨情仇中无法实现的心的宁静;成千上万的名分固守者通过马勒的诗意镜头成就了原本只能够携往坟墓的沉醉与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