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学中,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受、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会通过习作表达思想、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中学生普遍对习作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套路老旧,老师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二是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的简单讲授、学生四十分钟的认真听课,忽略了学生个性情感的思考,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质量谈谈体会。
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与欣赏
阅读与欣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是积累语言词汇、丰富写作知识的过程。针对学生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从阅读欣赏角度加强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外读物。根据学生实际,向学生推荐适合的、健康的课外读物,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读书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需要。从初一开始,结合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比如,初一的学生喜欢活泼、直观的内容,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初二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推荐他们看《故事会》、《小小说》等读物。经常推荐一些的优秀的作品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朗读,一起欣赏,一起感动,学生从这些课外读物中汲取精神食粮,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开阔了知识视野,更培养了学生对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习写读书笔记。学生最头痛的是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纠结于“没词”,其实这是平时积累不够。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为了有更多积累,让每一名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学习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手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诱发学生对作品的感动。感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养分,有了这种营养,心灵会变得滋润、丰富、敏锐而灵动。要求学生把感动时的心灵感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既可积累写作的素材,又可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力。
(三)引导学生大胆使用词汇。学生积累词语的目的是能在写作中运用,所以经常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温故而知新,为了能使学生所积累的词语不被遗忘,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笔记上摘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只有对积累的词汇不断使用,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更正确地使用,才能积淀为自己的东西。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用优美的词汇描写景物、表达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是积累写作素材、打开写作思路的必然途径。俗话说:“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在写作之时展开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获得较多生活体验,实现这个体验的最好办法就是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感悟、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说、思”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学生习作写不出东西,主要是对生活不了解、不熟习,是对生活中的现实不会观察,对事物、景物、人物及发生的变化记忆不深。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看,就是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如指导学生认识春天时,从三月初开始到四月结束,要求学生每天用心记录观察时间的推进、季节的转换带来的变化,细心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景物到人物,从主要到次要,从人物到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有意注意的“看”,改变了学生对事物、景物、人物的变化不在意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用心观察的能力。
(二)“说”,引导学生把握特点,准确描述。学生习作普遍存在叙述平淡、描写简单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住要写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把握各种事物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从“说”开始。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把事物“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对看似平凡的生活充满爱心,热情地投入其中,而不是做旁观者。
(三)“思”,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自然的时候,要注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提醒学生在观察事物、景物时,通过思考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广博的写作材料,只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正确地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讲评
对学生作文进行客观、真实、有针对性的讲评,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讲评需要老师投入很多时间,花费很多精力做准备,不仅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要认真读,还要给出客观、真实的评语。
(一)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要有整体评价。整体评价前需要通读学生的所有作文,需要进行认真分类,需要认真总结和准确分析。讲评要做到主次分明、点评准确,对学生作文的素材选用、语言组织、表达技巧等要认真评说,让学生从宏观上对自己作文情况有所把握,明确自己的作文好在哪儿,更要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指点。通过讲评,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写、自己习作的不足是什么、下次作文如何提高、从哪些方面提高。每次讲评课,从学生课堂上全神贯注的眼神、窃窃私语的神秘、发自内心的微笑、紧锁双眉的思索等反应,就能看出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二)给每位学生的作文要有认真评语。认真写好每个学生的作文评语,对学生作文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恰当鼓励,最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如果只是在学生作文上打一个简单的分数,写上几句干瘪无力、缺乏指导作用的评语,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不仅难以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反而会使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积极性殆尽。所以,老师应该从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三个方面给学生写评语。针对性是言简意赅地概括出特点、优点;指导性是巧妙地指出缺点、不足;鼓励性是艺术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走出误区、找到差距,使学生从评语中既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又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动力。
(三)推荐交流优秀习作给学生树立榜样。老师要善于发现、运用优秀作文的导向作用。把优秀作文交给大家,让学生学会互读互评。优秀作文的交流互评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办法,最能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发现,同学之间的体会交流、修改建议比教师的评语更直观、更易接受。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互读互评,让学生学会自主表达观点,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与欣赏
阅读与欣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是积累语言词汇、丰富写作知识的过程。针对学生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从阅读欣赏角度加强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外读物。根据学生实际,向学生推荐适合的、健康的课外读物,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读书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需要。从初一开始,结合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比如,初一的学生喜欢活泼、直观的内容,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初二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推荐他们看《故事会》、《小小说》等读物。经常推荐一些的优秀的作品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朗读,一起欣赏,一起感动,学生从这些课外读物中汲取精神食粮,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开阔了知识视野,更培养了学生对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习写读书笔记。学生最头痛的是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纠结于“没词”,其实这是平时积累不够。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为了有更多积累,让每一名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学习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手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诱发学生对作品的感动。感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养分,有了这种营养,心灵会变得滋润、丰富、敏锐而灵动。要求学生把感动时的心灵感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既可积累写作的素材,又可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力。
(三)引导学生大胆使用词汇。学生积累词语的目的是能在写作中运用,所以经常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温故而知新,为了能使学生所积累的词语不被遗忘,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笔记上摘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只有对积累的词汇不断使用,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更正确地使用,才能积淀为自己的东西。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用优美的词汇描写景物、表达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是积累写作素材、打开写作思路的必然途径。俗话说:“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在写作之时展开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获得较多生活体验,实现这个体验的最好办法就是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感悟、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说、思”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学生习作写不出东西,主要是对生活不了解、不熟习,是对生活中的现实不会观察,对事物、景物、人物及发生的变化记忆不深。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看,就是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如指导学生认识春天时,从三月初开始到四月结束,要求学生每天用心记录观察时间的推进、季节的转换带来的变化,细心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景物到人物,从主要到次要,从人物到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有意注意的“看”,改变了学生对事物、景物、人物的变化不在意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用心观察的能力。
(二)“说”,引导学生把握特点,准确描述。学生习作普遍存在叙述平淡、描写简单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住要写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把握各种事物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从“说”开始。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把事物“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对看似平凡的生活充满爱心,热情地投入其中,而不是做旁观者。
(三)“思”,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自然的时候,要注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提醒学生在观察事物、景物时,通过思考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广博的写作材料,只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正确地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讲评
对学生作文进行客观、真实、有针对性的讲评,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讲评需要老师投入很多时间,花费很多精力做准备,不仅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要认真读,还要给出客观、真实的评语。
(一)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要有整体评价。整体评价前需要通读学生的所有作文,需要进行认真分类,需要认真总结和准确分析。讲评要做到主次分明、点评准确,对学生作文的素材选用、语言组织、表达技巧等要认真评说,让学生从宏观上对自己作文情况有所把握,明确自己的作文好在哪儿,更要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指点。通过讲评,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写、自己习作的不足是什么、下次作文如何提高、从哪些方面提高。每次讲评课,从学生课堂上全神贯注的眼神、窃窃私语的神秘、发自内心的微笑、紧锁双眉的思索等反应,就能看出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二)给每位学生的作文要有认真评语。认真写好每个学生的作文评语,对学生作文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恰当鼓励,最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如果只是在学生作文上打一个简单的分数,写上几句干瘪无力、缺乏指导作用的评语,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不仅难以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反而会使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积极性殆尽。所以,老师应该从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三个方面给学生写评语。针对性是言简意赅地概括出特点、优点;指导性是巧妙地指出缺点、不足;鼓励性是艺术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走出误区、找到差距,使学生从评语中既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又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动力。
(三)推荐交流优秀习作给学生树立榜样。老师要善于发现、运用优秀作文的导向作用。把优秀作文交给大家,让学生学会互读互评。优秀作文的交流互评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办法,最能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发现,同学之间的体会交流、修改建议比教师的评语更直观、更易接受。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互读互评,让学生学会自主表达观点,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