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作为全球领域内康复辅助器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假肢市场的需求日渐增长,也带动了假肢产品制造、配置服务以及研发设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随着市场上假肢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市场供给能力也不断加强,售后服务质量也稳步上升,但假肢产业体系仍有待完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市场秩序也不够规范。在此基础上,本文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在假肢矫形领域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深入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假肢矫形;应用
引言
目前,在全球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3D打印作为新兴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打印技术的桎梏,也为打印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推崇。在假肢矫形领域,3D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器具设计与创新,从而提高假肢定制化水平,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与3D打印不同的是,3D打印假肢并不只是简单的文件下载设计,而是要根据用户所需定制假肢的特殊性,最终呈现出符合医学构造、适配性高的假肢成品,整个流程并非易事,其未来发展还有待探究。
一、3D打印技术的概念、原理及特点
(一)概念
3D打印技术,中文名是三维打印、增材制造,外文名为3D printing(3DP),该技术于1986年诞生,发明人是查克赫尔。3D打印技术的特点在于快速成型,以数字模型文件为打印基础,通过将可粘合的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材料进行逐层打印,最终构成物体的一项新型技术。通常情况下,3D打印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的方式,进行磨具制造和工业设计等,在牙科、珠宝、鞋类、建筑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二)原理
3D打印存在多种不同种类的技术,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可用材料的方式不同,通过不同层构造来创建的部件也不同,通常将尼龙玻纤、石膏、铝、钛合金、相较、不锈钢、耐用性尼龙等作为主要材料。3D打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塑造模型本体,在进行模型分解,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机将所有的横截面堆积成三维立体模型。例如,要想得到一个塑料材质的猕猴桃,首先用3Dmax制作猕猴桃模型,再将3D打印机里倒入相应材质,最后利用打印机打印出真实的计算机里所显示的猕猴桃模型。
(三)特点
3D打印技术相较于传统打印,其优势主要在于:无须切割物体、不需要模具、加工速度极快且生产周期短,在打印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小的物体时更具优势,且无需二次加工,既可以批量生产也能联机生产,还可以远程操控。但3D打印技术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部分缺陷:打印機造价昂贵,运行、维修费用超高,且对成型物体的材料要求较为苛刻,操作难度相当大,导致打印机操作入门较难,3D处理的软件数据量巨大,对软件和实体打印机的关联性要求相当高。
二、3D打印技术的现状
虽然3D打印技术有很多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人工劳动力,大大缩短了产品的交付时间,且占用空间极小,所复制的实体相当精确,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短板。目前,市面上多数3D打印机所打印的物品都只能当作模型使用,只有极少数可以直接作为零部件使用,无法完成某些高硬度产品如制造钻头等任务,因此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考验。
三、3D打印技术在假肢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上肢矫形器
3D打印技术在上肢矫形器的应用,以手指矫形器为例,波兰某生物工程学的一名研究生,为一名患有四肢麻痹症的患者,通过该技术设计定制了专属手指矫形器,最终帮助该患者实现了自由抓取物品的愿望。在设计时,首先对患者手部进行石膏模型定制,再对其三位扫描,并添加了杠杆控制装置,以模仿人的手部关节活动,使得患者手指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抓取活动。
(二)下肢矫型器
3D打印技术在下肢矫形器的应用,以踝足矫形器为例,国外设计师为车祸患者设计了更具轻量化的矫形器,无需模具制造技术直接制造矫形器:首先用3D技术扫描患者腿部,在用定制化设计出三位模型,采用了多材料3D打印机和刚性材料,最终制造出夹板重量轻、透气性好、支撑性强的踝足矫形器。
(三)脊柱矫形器
针对脊柱侧弯患者,通过矫形支具治疗的方式效果更佳,为了保证脊柱矫形器能够于患者身体充分贴合、样式更美观,让患者有更好的佩戴体验感,可以通过将矫形器与互联网+融合的方式,以尼龙为材料,同时配备实时传感器,更好的跟踪用户穿戴时间及压力点检测,并根据患者的穿戴时间、弃穿率、压力参数等因素,判断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要求使用,有助于医疗人员为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四)上体假肢
3D打印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上体假肢领域的应用,以3D打印仿生肌电手为例,包括放生机械手和肌电信号两个主要部分,利用医用电极与手臂肌肉相连,使手臂肌肉收缩,肌肤表面会产生相应电子信号,感应器在感应到这一信号后,将其传递给机械手,最终完成肌电手的抓取任务,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可以为后续调整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其外观造型不仅更加灵活,重量也与人手相当。由此可见,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的上体假肢,不仅能够满足佩戴者的个性化需求,造价成本也较低。
(五)下体假肢
对于3D技术下肢假肢制造而言,佩戴者不仅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外壳款式,重量也更轻便,也更为耐用。另外,相较于传统假肢定制周期较长,3D打印下肢假肢,不仅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交付产品,也经过了产品长期耐久性、负载持久等测试,佩戴时间也可以超过三年。随着加之外形的多种多样,不仅能够体现假肢外壳的创新性和个性化,也能给佩戴者带来更多自信。
结束语:
如今,随着世界范围内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假肢和矫形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假肢矫形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目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逐步成熟,涉及的领域也愈发广泛,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对假肢矫形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尤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应放眼未来,牢牢把握住3D打印这一新兴技术,使其能够为更多残疾人士谋福利。
参考文献
[1] 王延庆,沈竞兴,吴海全.3D打印材料应用和研究现状[J].航空材料学报,2016,36(4):89-98.
[2] 姜涛,程筱胜,崔海华,戴宁.3D打印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J].机床与液压,2018,46(03):154-160+146.
[3] 张学军,唐思熠,肇恒跃,等.特约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J].材料工程,2016,44(2):122-128.
[4] 刘泉,刘荣,徐亚茹. 基于PBL学习模式的3D打印技术打造智能义肢课程[C]// 2016年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6.
[5] 何雪锋,熊爱兵. 3D打印技术在整形外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021(3):P.428-432.
[6] 李巍. 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求知导刊,000(019):44-44.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假肢矫形;应用
引言
目前,在全球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3D打印作为新兴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打印技术的桎梏,也为打印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推崇。在假肢矫形领域,3D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器具设计与创新,从而提高假肢定制化水平,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与3D打印不同的是,3D打印假肢并不只是简单的文件下载设计,而是要根据用户所需定制假肢的特殊性,最终呈现出符合医学构造、适配性高的假肢成品,整个流程并非易事,其未来发展还有待探究。
一、3D打印技术的概念、原理及特点
(一)概念
3D打印技术,中文名是三维打印、增材制造,外文名为3D printing(3DP),该技术于1986年诞生,发明人是查克赫尔。3D打印技术的特点在于快速成型,以数字模型文件为打印基础,通过将可粘合的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材料进行逐层打印,最终构成物体的一项新型技术。通常情况下,3D打印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的方式,进行磨具制造和工业设计等,在牙科、珠宝、鞋类、建筑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二)原理
3D打印存在多种不同种类的技术,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可用材料的方式不同,通过不同层构造来创建的部件也不同,通常将尼龙玻纤、石膏、铝、钛合金、相较、不锈钢、耐用性尼龙等作为主要材料。3D打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塑造模型本体,在进行模型分解,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机将所有的横截面堆积成三维立体模型。例如,要想得到一个塑料材质的猕猴桃,首先用3Dmax制作猕猴桃模型,再将3D打印机里倒入相应材质,最后利用打印机打印出真实的计算机里所显示的猕猴桃模型。
(三)特点
3D打印技术相较于传统打印,其优势主要在于:无须切割物体、不需要模具、加工速度极快且生产周期短,在打印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小的物体时更具优势,且无需二次加工,既可以批量生产也能联机生产,还可以远程操控。但3D打印技术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部分缺陷:打印機造价昂贵,运行、维修费用超高,且对成型物体的材料要求较为苛刻,操作难度相当大,导致打印机操作入门较难,3D处理的软件数据量巨大,对软件和实体打印机的关联性要求相当高。
二、3D打印技术的现状
虽然3D打印技术有很多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人工劳动力,大大缩短了产品的交付时间,且占用空间极小,所复制的实体相当精确,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短板。目前,市面上多数3D打印机所打印的物品都只能当作模型使用,只有极少数可以直接作为零部件使用,无法完成某些高硬度产品如制造钻头等任务,因此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考验。
三、3D打印技术在假肢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上肢矫形器
3D打印技术在上肢矫形器的应用,以手指矫形器为例,波兰某生物工程学的一名研究生,为一名患有四肢麻痹症的患者,通过该技术设计定制了专属手指矫形器,最终帮助该患者实现了自由抓取物品的愿望。在设计时,首先对患者手部进行石膏模型定制,再对其三位扫描,并添加了杠杆控制装置,以模仿人的手部关节活动,使得患者手指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抓取活动。
(二)下肢矫型器
3D打印技术在下肢矫形器的应用,以踝足矫形器为例,国外设计师为车祸患者设计了更具轻量化的矫形器,无需模具制造技术直接制造矫形器:首先用3D技术扫描患者腿部,在用定制化设计出三位模型,采用了多材料3D打印机和刚性材料,最终制造出夹板重量轻、透气性好、支撑性强的踝足矫形器。
(三)脊柱矫形器
针对脊柱侧弯患者,通过矫形支具治疗的方式效果更佳,为了保证脊柱矫形器能够于患者身体充分贴合、样式更美观,让患者有更好的佩戴体验感,可以通过将矫形器与互联网+融合的方式,以尼龙为材料,同时配备实时传感器,更好的跟踪用户穿戴时间及压力点检测,并根据患者的穿戴时间、弃穿率、压力参数等因素,判断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要求使用,有助于医疗人员为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四)上体假肢
3D打印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上体假肢领域的应用,以3D打印仿生肌电手为例,包括放生机械手和肌电信号两个主要部分,利用医用电极与手臂肌肉相连,使手臂肌肉收缩,肌肤表面会产生相应电子信号,感应器在感应到这一信号后,将其传递给机械手,最终完成肌电手的抓取任务,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可以为后续调整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其外观造型不仅更加灵活,重量也与人手相当。由此可见,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的上体假肢,不仅能够满足佩戴者的个性化需求,造价成本也较低。
(五)下体假肢
对于3D技术下肢假肢制造而言,佩戴者不仅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外壳款式,重量也更轻便,也更为耐用。另外,相较于传统假肢定制周期较长,3D打印下肢假肢,不仅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交付产品,也经过了产品长期耐久性、负载持久等测试,佩戴时间也可以超过三年。随着加之外形的多种多样,不仅能够体现假肢外壳的创新性和个性化,也能给佩戴者带来更多自信。
结束语:
如今,随着世界范围内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假肢和矫形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假肢矫形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目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逐步成熟,涉及的领域也愈发广泛,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对假肢矫形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尤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应放眼未来,牢牢把握住3D打印这一新兴技术,使其能够为更多残疾人士谋福利。
参考文献
[1] 王延庆,沈竞兴,吴海全.3D打印材料应用和研究现状[J].航空材料学报,2016,36(4):89-98.
[2] 姜涛,程筱胜,崔海华,戴宁.3D打印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J].机床与液压,2018,46(03):154-160+146.
[3] 张学军,唐思熠,肇恒跃,等.特约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J].材料工程,2016,44(2):122-128.
[4] 刘泉,刘荣,徐亚茹. 基于PBL学习模式的3D打印技术打造智能义肢课程[C]// 2016年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6.
[5] 何雪锋,熊爱兵. 3D打印技术在整形外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021(3):P.428-432.
[6] 李巍. 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求知导刊,000(019):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