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工院校酒店服务与旅游(酒店服务)专业一直以来存在着一方面社会用人需求旺盛,一方面学校招生难、学生流失率高的尴尬现状,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兴趣缺失是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本文就如何降低该专业的学生流失率问题,尝试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流失率;课改
众所周知,酒店专业的学生流失现象是技工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
性难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笔者认为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不够,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不感兴趣。
以江西技校为例,不少学校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参考甚至照搬大学的课程设置,开设了《康乐服务》、《酒店会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属于酒店行业职业发展上升阶段的延伸拓展课程,并不适合技校生在校期间以单独开课的形式学习;另外对师资的要求很高,没有行业从业背景或十分熟悉酒店运作的教师是很难上好这些课的。有的学校为了适应现代高星级酒店发展对康乐设施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尝试开设了《康乐服务》课程,但是受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沦落为体育课。因此,适用性和实用性不大。
另外,校企合作层次低,工学交替阶段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低,是造成学生流失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基于企业的逐利本质,合作酒店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和管理的便利,存在着在见习学生和酒店正式员工的作息要求和劳动强度一样,但待遇差别过大的情况,易引发学生不满。加上学生直接面对的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矛盾一旦无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则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对职业的认同感,甚至对学校的信任,因而诱发退学等情况。
技工学校酒店专业学生流失率问题是个需要多视角进行研究的课题,而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着手,把课上好是留住学生的基础。具体如下:
一、构建“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企业参与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建设的深度和力度,按照酒店岗位的操作实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三个阶段(职业认知阶段、职业认同阶段和职业训练阶段)逐级递进地培养职业化的酒店服务人才,将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
在职业认知阶段,学习内容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岗位基本技能、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企业见习环节。其中,企业见习环节主要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服务的流程,对酒店职业形成初步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意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交替进行。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岗位工作任务。
在职业认同阶段,学习内容包括专业学习领域、专项技能和校外实训。其中,专项技能学习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外实训则安排在校外合作酒店进行。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能够在老师和酒店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在职业训练阶段,学习内容包括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综合技能训练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其中,拓展学习领域主要通过专业选修课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技能训练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则统一安排在校外合作酒店。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并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
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建设核心课程。
通过企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酒店服务专业对应的岗位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其提炼转化为前厅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康乐服务、酒店营销策划等十余个学习领域,与企业共同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强调与专业的发展背景和文化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突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新课程体系开设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的中职学校必修的德育课程,加强酒店政策法规和酒店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突出酒店专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特色。
2、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新课程体系将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逐步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等文化艺术类的必修课程。
3、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拓展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新课程体系拓展学习领域主要为专业选修课,包括:茶艺、插花、调酒、营养学和形象设计等体现职业扩展能力的课程;并制定专业选修课管理办法,要求学生至少选修2门课程。
根据对酒店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关键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序化课程内容,对接酒店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出《酒店前厅客房服务》、《酒店餐饮服务》等核心课程。
三、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设计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和项目,广泛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现有的专业实训条件,选取典型任务、项目、案例等作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将教学目标要求(知识、技能、素质) 分解或穿插于各行动过程序列中,从而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所中进行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从进入场所起,完全以“职工”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操作程序完全按照星级饭店部门规章和岗位制度进行,体验着“现场第一线”的工作氛围。
不容置疑的一点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离不开校企合作平台及工学交替契机的。在工学交替开展过程中,为避免学生流失,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应注意三点:
一是校企合作对象最好选择高星级且具有一定社会美誉度的酒店。通常情况下,高星级酒店在工作环境、行业规范、上岗标准、员工职业规划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酒店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的安排上合作密切、管理得当,能使学生甚至家长产生职业认同感甚至荣誉感,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流失率。
二是学校与合作酒店要共同建立较为完善的实习机制并落到实处,通过完善轮岗制度,采取人性化管理,建立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等途径,避免学生在实习期因心理落差而产生失望、倦怠的心理,能够保持职业心态的平和,合理定位自己的价值观。
三是尽量让学生早点接触并接受酒店的企业文化,通过入学教育以及贯穿酒店专业教学工作始终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使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培养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的作风。
关键词:技工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流失率;课改
众所周知,酒店专业的学生流失现象是技工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
性难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笔者认为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不够,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不感兴趣。
以江西技校为例,不少学校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参考甚至照搬大学的课程设置,开设了《康乐服务》、《酒店会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属于酒店行业职业发展上升阶段的延伸拓展课程,并不适合技校生在校期间以单独开课的形式学习;另外对师资的要求很高,没有行业从业背景或十分熟悉酒店运作的教师是很难上好这些课的。有的学校为了适应现代高星级酒店发展对康乐设施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尝试开设了《康乐服务》课程,但是受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沦落为体育课。因此,适用性和实用性不大。
另外,校企合作层次低,工学交替阶段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低,是造成学生流失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基于企业的逐利本质,合作酒店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和管理的便利,存在着在见习学生和酒店正式员工的作息要求和劳动强度一样,但待遇差别过大的情况,易引发学生不满。加上学生直接面对的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矛盾一旦无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则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对职业的认同感,甚至对学校的信任,因而诱发退学等情况。
技工学校酒店专业学生流失率问题是个需要多视角进行研究的课题,而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着手,把课上好是留住学生的基础。具体如下:
一、构建“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企业参与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建设的深度和力度,按照酒店岗位的操作实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三个阶段(职业认知阶段、职业认同阶段和职业训练阶段)逐级递进地培养职业化的酒店服务人才,将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
在职业认知阶段,学习内容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岗位基本技能、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企业见习环节。其中,企业见习环节主要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服务的流程,对酒店职业形成初步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意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交替进行。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岗位工作任务。
在职业认同阶段,学习内容包括专业学习领域、专项技能和校外实训。其中,专项技能学习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外实训则安排在校外合作酒店进行。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能够在老师和酒店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在职业训练阶段,学习内容包括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综合技能训练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其中,拓展学习领域主要通过专业选修课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技能训练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则统一安排在校外合作酒店。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并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
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建设核心课程。
通过企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酒店服务专业对应的岗位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其提炼转化为前厅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康乐服务、酒店营销策划等十余个学习领域,与企业共同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强调与专业的发展背景和文化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突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新课程体系开设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的中职学校必修的德育课程,加强酒店政策法规和酒店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突出酒店专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特色。
2、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新课程体系将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逐步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等文化艺术类的必修课程。
3、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拓展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新课程体系拓展学习领域主要为专业选修课,包括:茶艺、插花、调酒、营养学和形象设计等体现职业扩展能力的课程;并制定专业选修课管理办法,要求学生至少选修2门课程。
根据对酒店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关键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序化课程内容,对接酒店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出《酒店前厅客房服务》、《酒店餐饮服务》等核心课程。
三、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设计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和项目,广泛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现有的专业实训条件,选取典型任务、项目、案例等作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将教学目标要求(知识、技能、素质) 分解或穿插于各行动过程序列中,从而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所中进行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从进入场所起,完全以“职工”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操作程序完全按照星级饭店部门规章和岗位制度进行,体验着“现场第一线”的工作氛围。
不容置疑的一点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离不开校企合作平台及工学交替契机的。在工学交替开展过程中,为避免学生流失,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应注意三点:
一是校企合作对象最好选择高星级且具有一定社会美誉度的酒店。通常情况下,高星级酒店在工作环境、行业规范、上岗标准、员工职业规划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酒店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的安排上合作密切、管理得当,能使学生甚至家长产生职业认同感甚至荣誉感,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流失率。
二是学校与合作酒店要共同建立较为完善的实习机制并落到实处,通过完善轮岗制度,采取人性化管理,建立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等途径,避免学生在实习期因心理落差而产生失望、倦怠的心理,能够保持职业心态的平和,合理定位自己的价值观。
三是尽量让学生早点接触并接受酒店的企业文化,通过入学教育以及贯穿酒店专业教学工作始终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使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培养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