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南京,在亲身参与了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后,才真正体味到阅卷时的紧张,才真正品尝到“规则”的冷酷,才真正感受到“拉开差距”并不只是说在嘴上。下面,笔者且通过对一篇高考低分作文的分析,和大家谈谈怎样规避风险、免于一些常见的失误。请看下面的例文:
绿色生活
江苏一考生
所谓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剪不断 理还乱
敏感的心是脆弱的,脆弱的心便容易在痛苦的一边徒加砝码,于是便有了阮籍的穷途之哭,只能如此吗?未必!
柳永,水井旁烟花巷中的柳永,面对“且去填词”的诏旨,顿觉天昏地暗,痛苦充溢人生之境。痛苦中自封白衣卿相。人们说,这个柳三变,完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觉得日月都无光的人,擎着痛苦,就着悲伤,写下了咏动千古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悲欢,放大了那些痛,竟无意又必须的成就了一种痛苦的诗意,怒放……
我想,柳永这也是绿色生活,因为他有着不惧命运的生活态度。
仰天大笑出门去
珍惜快乐,拥有的时候珍惜拥有,只会在失去的时候回忆,而它早已在记忆深处酿成苦酒。
记得李白的狂笑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安城里玉食锦衣,贵妃为他磨墨,力士还为他脱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又是谁在清苦里吟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往往忘不了,深深地刻在这三千烦恼丝上,刻在受伤的心里,即使醉死江中,也不能磨灭那一生的传奇。
我想,李白这也是绿色生活,因为他有着忠于自由的生活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
尽管寒冬清冷,苏轼却高歌吟唱,冒雨徐行。他敢于挑战,蔑视权贵,正因为他最后无官无爵,无牵无挂,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不论夕阳斜照或是雨意盎然,置于脑后,还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呢?
不管是晴,是雨,是寒,是暖,罢罢罢,诗人一样相处,安之若素。
不能忘,那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那个“小轩窗,正梳妆”的苏轼。
一群欢笑,两坛美酒,我愿与你同醉,同悲,同喜,只可叹故人已随大江东去。
我想,苏轼这也是绿色生活,因为他有着不阿权贵的生活态度。
不惧命运,忠于思想,不阿权贵是绿色生活所没有的生活态度,当我们在不断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阅卷工作结束后,我曾经把这篇作文印发给高二学生阅读、评判,让他们尝试打分。结果,有一多半的学生给的是45~54分,最高的给了62分,最低的给了38分。这就是说,我们不少同学对这篇作文是肯定的,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是范文。然而,事实是很冷酷的,因为这篇作文最后的得分是28分,这是作文专家组最终的评定。
惊讶之后就应该思考了:这篇考场作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究竟失误在何处。下面,大家且和我一起作一分析。
失误一:审题不够慎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0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仔细阅读作文题后,再联系上面那篇作文,我们是否会产生这样两个猜想:一是该考生用时可能很紧张,或是情绪很紧张,紧张到已经不能把作文题目认认真真地审读一遍。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这句话被彻底地忽视了。二是这篇作文有宿构之嫌。这篇作文原来写的应该是与“生活态度”相关的内容,作者在看到题目后,未加多想,就自以为是地把这篇作文从脑海里提取出来,再在主要段落里硬贴上“绿色生活”的标签。给人的感觉就是——“绿色生活编个筐,生活态度往里装”。由于审题不慎重,落笔不慎重,于是本文呈现出新时期“八股文”的基本模式,而对这种新时期的“八股文”,阅卷老师多是深恶痛绝的。
失误二:观点表述不当。
审题不慎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想观点表述不当。本文一开头就来了这么一句:“所谓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句话说得对吗?《江苏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绿色生活”是这样阐释的:“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确切地说,“绿色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生活态度。作文一开篇便露出破绽,实在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更何况,作者在下文中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阐明,“不惧命运”、“忠于自由”以及“不阿权贵”的生活态度便是一种“绿色生活”,将前后概念无原则地生拉硬扯在一起,这样的结果就是:对照评分细则,文章被认定为“立意偏颇”,只能放到五类文(41~28)中去判分了。
失误三:素材选择逼仄。
我们多数同学给这篇作文打45~54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它的语言还不错,小标题列得还有点味。但是,作文专家小组为何不顾及这点,而将其分数判定至五类文的最底层呢?我想,这和文章的素材选择有关。
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应当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即便是写文章也应如此。但是本文的选材,则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小标题引出3个层次,分别涉及3个人物:柳永、李白以及苏轼。应该说,写这些人物本无可厚非,但是将这三则素材堆在一起使用则是有缺陷的。首先,文中的“材料与观点明显悖离”,并不能真正阐释“绿色生活”的含义;其次,材料角度单一,空间逼仄,作者的思维完全掉进了“故纸堆”,与“崭新的理念”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第三,三则材料前后次序安排也不够合理,将柳永放到李白、苏轼之后才符合历史的先后顺序。有如许因素对此文产生负面影响,28分的结果也就不出意外了。
与经常陶醉于满分作文相比较,这篇被判定为五类文的失误作文于我们的价值应更大,意义也更深远。同学们读完本文后应该认识到:1、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不该是如何去拿满分,而是怎样去避免一般性的失误,因为只有在确保基础等级分的前提下,才能再力求有所发展,有所突破;2、审题是写文章的第一步,按照要求去写作是最起码的准则;3、“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写作要多联系现实社会,关注民生,再现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作者简介】
刘晓晔,高级教师,执教于江苏省阜宁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张丹凤
绿色生活
江苏一考生
所谓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剪不断 理还乱
敏感的心是脆弱的,脆弱的心便容易在痛苦的一边徒加砝码,于是便有了阮籍的穷途之哭,只能如此吗?未必!
柳永,水井旁烟花巷中的柳永,面对“且去填词”的诏旨,顿觉天昏地暗,痛苦充溢人生之境。痛苦中自封白衣卿相。人们说,这个柳三变,完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觉得日月都无光的人,擎着痛苦,就着悲伤,写下了咏动千古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悲欢,放大了那些痛,竟无意又必须的成就了一种痛苦的诗意,怒放……
我想,柳永这也是绿色生活,因为他有着不惧命运的生活态度。
仰天大笑出门去
珍惜快乐,拥有的时候珍惜拥有,只会在失去的时候回忆,而它早已在记忆深处酿成苦酒。
记得李白的狂笑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安城里玉食锦衣,贵妃为他磨墨,力士还为他脱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又是谁在清苦里吟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往往忘不了,深深地刻在这三千烦恼丝上,刻在受伤的心里,即使醉死江中,也不能磨灭那一生的传奇。
我想,李白这也是绿色生活,因为他有着忠于自由的生活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
尽管寒冬清冷,苏轼却高歌吟唱,冒雨徐行。他敢于挑战,蔑视权贵,正因为他最后无官无爵,无牵无挂,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不论夕阳斜照或是雨意盎然,置于脑后,还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呢?
不管是晴,是雨,是寒,是暖,罢罢罢,诗人一样相处,安之若素。
不能忘,那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那个“小轩窗,正梳妆”的苏轼。
一群欢笑,两坛美酒,我愿与你同醉,同悲,同喜,只可叹故人已随大江东去。
我想,苏轼这也是绿色生活,因为他有着不阿权贵的生活态度。
不惧命运,忠于思想,不阿权贵是绿色生活所没有的生活态度,当我们在不断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阅卷工作结束后,我曾经把这篇作文印发给高二学生阅读、评判,让他们尝试打分。结果,有一多半的学生给的是45~54分,最高的给了62分,最低的给了38分。这就是说,我们不少同学对这篇作文是肯定的,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是范文。然而,事实是很冷酷的,因为这篇作文最后的得分是28分,这是作文专家组最终的评定。
惊讶之后就应该思考了:这篇考场作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究竟失误在何处。下面,大家且和我一起作一分析。
失误一:审题不够慎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0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仔细阅读作文题后,再联系上面那篇作文,我们是否会产生这样两个猜想:一是该考生用时可能很紧张,或是情绪很紧张,紧张到已经不能把作文题目认认真真地审读一遍。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这句话被彻底地忽视了。二是这篇作文有宿构之嫌。这篇作文原来写的应该是与“生活态度”相关的内容,作者在看到题目后,未加多想,就自以为是地把这篇作文从脑海里提取出来,再在主要段落里硬贴上“绿色生活”的标签。给人的感觉就是——“绿色生活编个筐,生活态度往里装”。由于审题不慎重,落笔不慎重,于是本文呈现出新时期“八股文”的基本模式,而对这种新时期的“八股文”,阅卷老师多是深恶痛绝的。
失误二:观点表述不当。
审题不慎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想观点表述不当。本文一开头就来了这么一句:“所谓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句话说得对吗?《江苏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绿色生活”是这样阐释的:“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确切地说,“绿色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生活态度。作文一开篇便露出破绽,实在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更何况,作者在下文中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阐明,“不惧命运”、“忠于自由”以及“不阿权贵”的生活态度便是一种“绿色生活”,将前后概念无原则地生拉硬扯在一起,这样的结果就是:对照评分细则,文章被认定为“立意偏颇”,只能放到五类文(41~28)中去判分了。
失误三:素材选择逼仄。
我们多数同学给这篇作文打45~54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它的语言还不错,小标题列得还有点味。但是,作文专家小组为何不顾及这点,而将其分数判定至五类文的最底层呢?我想,这和文章的素材选择有关。
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应当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即便是写文章也应如此。但是本文的选材,则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小标题引出3个层次,分别涉及3个人物:柳永、李白以及苏轼。应该说,写这些人物本无可厚非,但是将这三则素材堆在一起使用则是有缺陷的。首先,文中的“材料与观点明显悖离”,并不能真正阐释“绿色生活”的含义;其次,材料角度单一,空间逼仄,作者的思维完全掉进了“故纸堆”,与“崭新的理念”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第三,三则材料前后次序安排也不够合理,将柳永放到李白、苏轼之后才符合历史的先后顺序。有如许因素对此文产生负面影响,28分的结果也就不出意外了。
与经常陶醉于满分作文相比较,这篇被判定为五类文的失误作文于我们的价值应更大,意义也更深远。同学们读完本文后应该认识到:1、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不该是如何去拿满分,而是怎样去避免一般性的失误,因为只有在确保基础等级分的前提下,才能再力求有所发展,有所突破;2、审题是写文章的第一步,按照要求去写作是最起码的准则;3、“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写作要多联系现实社会,关注民生,再现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作者简介】
刘晓晔,高级教师,执教于江苏省阜宁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张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