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指出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并提出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 现代农业 建议
1循环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即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拥有一般循环经济的3 R特点:一是Reduce,即“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Reuse,即“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污染;三是Recycle,即“再循环”,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它以低能耗、低排放及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循环农业还拥有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合作双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干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二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三是绿色生产,更强调产品的安全性,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四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五是土水净化,重视对土壤、耕地及水资源的保护,对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予以特别关注;六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主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的是一种初级的循环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一是很少有废弃物,二是产生的废弃物以农家肥的方式再次被利用,这是在经济产出和人类需求都处在低级阶段的低层次循环农业。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不断地输入技术、信息及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1]。
2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的单一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能源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先天条件”,使得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先天的优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途径[2]。
传统常规农业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及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突出表现在:稀缺资源耗竭;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使得生态环境破坏、恶化;农业资源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生活废弃物、废水、废气污染,在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这些都有待于运用循环农业来解决。
3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专门制定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整个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发展方向、重点行业及重点项目,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在发展农业产业中自觉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扩大农业招商引资,鼓励各类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基础建设及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力度,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3]。
3.2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
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以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循环农业,解决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问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及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问题等。
3.3培育循环农业经济主体
必须坚持政府推动、协会带动和市场拉动原则,确立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农民和企业参与的新机制。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条,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在初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合作社成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4]。
参考文献:
[1]郑建初,陈留根,甄若宏,等.江苏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5-8.
[2]王红英.对庄浪县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0(2):57-58.
[3]王红琴,曾维庆.玉溪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云南畜牧兽医,2010(1):33-35.
[4]陶成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J].宁波经济丛刊,2010(1):19-21.
关键词:循环农业 现代农业 建议
1循环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即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拥有一般循环经济的3 R特点:一是Reduce,即“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Reuse,即“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污染;三是Recycle,即“再循环”,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它以低能耗、低排放及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循环农业还拥有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合作双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干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二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三是绿色生产,更强调产品的安全性,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四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五是土水净化,重视对土壤、耕地及水资源的保护,对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予以特别关注;六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主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的是一种初级的循环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一是很少有废弃物,二是产生的废弃物以农家肥的方式再次被利用,这是在经济产出和人类需求都处在低级阶段的低层次循环农业。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不断地输入技术、信息及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1]。
2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的单一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能源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先天条件”,使得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先天的优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途径[2]。
传统常规农业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及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突出表现在:稀缺资源耗竭;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使得生态环境破坏、恶化;农业资源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生活废弃物、废水、废气污染,在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这些都有待于运用循环农业来解决。
3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专门制定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整个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发展方向、重点行业及重点项目,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在发展农业产业中自觉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扩大农业招商引资,鼓励各类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基础建设及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力度,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3]。
3.2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
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以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循环农业,解决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问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及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问题等。
3.3培育循环农业经济主体
必须坚持政府推动、协会带动和市场拉动原则,确立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农民和企业参与的新机制。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条,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在初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合作社成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4]。
参考文献:
[1]郑建初,陈留根,甄若宏,等.江苏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5-8.
[2]王红英.对庄浪县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0(2):57-58.
[3]王红琴,曾维庆.玉溪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云南畜牧兽医,2010(1):33-35.
[4]陶成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J].宁波经济丛刊,201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