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道路,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辛努力,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并提出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激活了中国的生命力。
一、改革的方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则始于1990年6月,两国对改革路径和模式的选择不同,中国是渐进式改革,而俄罗斯则是采取的激进式改革,导致了极不相同的结果,中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而俄罗斯则是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引入西方资本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
中国的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创造性地产生了中国特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个工具,不存在姓社姓资,能为资本主义服务也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计划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资本的偏见。
改革之初的特点:
(一)市场基础比较薄弱,计划经济水平较低,具有孕育市场经济的有利因素,而且由于实施计划经济的时间还尚短,并且具有民营思想和管理能力的民营企业家健在。
(二)市场因素较多,工业化与市场化的两个转型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也保证了长时期的改革能在稳定的状态中进行,与此同时也推进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展才是硬道理,近三十年来中国10%的增长速度,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增强,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
经济改革先“立”后“破”,再到“完善”。渐进式改革是温和的改革方式,先易后难,从最薄弱的环节和边缘地带入手,从外围逐渐过渡,双规过渡,存量不变,增量先行,减少改革的阻力,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成本,稳中求变不断调整不断调试,持续的稳定性,避免利益矛盾激化,利益转让比较隐蔽,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社会阻力较小,减少了社会摩擦成本。
但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与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那样改革的成效会更好,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俄罗斯在经历了先破后立的休克疗法之后,经济震荡,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严重,卢布贬值,俄罗斯的经济处于奔溃边缘。激进的改革没有带给俄罗斯胜利的曙光,社会摩擦增大,政治对抗,一系列的后果,不得不迫使俄罗斯以失败收场。
激进与渐进改革方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不同的国情,针对不同的历史客观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改革的路上也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只有合适的,不断调整不断改进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中求发展,同时发展自己以维护和平,打破了“国强必霸”大国崛起的传统模式。
二、民主的不同含义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利益驱动根本没有排除在外,人民真在在乎的不是选举,而是经济自由。利益驱动没有被排除在马克思主义之外,马克思理论与其说是政权形式,不如说是经济理论,它与民主不对立。中国的民主是提高生活水平,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机会的公平与否。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走到现在GDP世界第二,政府主导的经济改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给予了世界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机会。民主是要代表人民的利益。
在西方国家,民主是代表的“普选权”,而不是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其实民主和繁荣没有太多关系,西方的繁荣是自由贸易的结果,而非普选产生的政府,政府只充当自由市场的“守夜者”。之所以在欧洲民主会和繁荣联系起来,是因为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与美国的资金与模式,带给了欧洲繁荣,但终究也是自由贸易带来的。但是我们却被误导相信是民主是发展经济的动力。
世界需要通过中国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也要更好更全面的认识西方的民主。随着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会发展到全球化,民主也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与民主的结合也会影响发展。
三、现代化的不同
邓小平创造的中国发展模式是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相结合,实用主义超越了意思形态的束缚,经济理论是指导经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并没否定自由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自由市场能给当时贫困的中国带来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实用主义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结束了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中国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开始工业化道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注入,东方劳工备受剥削,外国资本家成为主要受益者,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30年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且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保持了经济增长。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成就。
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协商民主。邓小平在借鉴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之后,探索了中国执政道路,政权来源于保持经济增长的能力,但是也同时要面对反腐,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各方面的挑战。
西方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民主政权组织形式下开展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为自由市场可以使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客们及时做出回应进行应对和调整,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四、结论
在经历过屈辱百年之后的中国,经历了苏东政变的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是邓小平具有前瞻的先进性提出了改革开放,提出了“致富”的理论,让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另一部分人致富。中国在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大国也实现了现代化,这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邓小平的指引下做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所处是世情,开创了自己发展道路。经历08年金融危机,中国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也是具有相对的优越性。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参考文献:
[1] 洛丽塔·纳波利奥尼:《中国道路》,中信出版社,2013
[2] 郑必坚:《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内涵》北京日报 2013
一、改革的方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则始于1990年6月,两国对改革路径和模式的选择不同,中国是渐进式改革,而俄罗斯则是采取的激进式改革,导致了极不相同的结果,中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而俄罗斯则是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引入西方资本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
中国的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创造性地产生了中国特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个工具,不存在姓社姓资,能为资本主义服务也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计划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资本的偏见。
改革之初的特点:
(一)市场基础比较薄弱,计划经济水平较低,具有孕育市场经济的有利因素,而且由于实施计划经济的时间还尚短,并且具有民营思想和管理能力的民营企业家健在。
(二)市场因素较多,工业化与市场化的两个转型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也保证了长时期的改革能在稳定的状态中进行,与此同时也推进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展才是硬道理,近三十年来中国10%的增长速度,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增强,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
经济改革先“立”后“破”,再到“完善”。渐进式改革是温和的改革方式,先易后难,从最薄弱的环节和边缘地带入手,从外围逐渐过渡,双规过渡,存量不变,增量先行,减少改革的阻力,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成本,稳中求变不断调整不断调试,持续的稳定性,避免利益矛盾激化,利益转让比较隐蔽,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社会阻力较小,减少了社会摩擦成本。
但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与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那样改革的成效会更好,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俄罗斯在经历了先破后立的休克疗法之后,经济震荡,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严重,卢布贬值,俄罗斯的经济处于奔溃边缘。激进的改革没有带给俄罗斯胜利的曙光,社会摩擦增大,政治对抗,一系列的后果,不得不迫使俄罗斯以失败收场。
激进与渐进改革方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不同的国情,针对不同的历史客观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改革的路上也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只有合适的,不断调整不断改进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中求发展,同时发展自己以维护和平,打破了“国强必霸”大国崛起的传统模式。
二、民主的不同含义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利益驱动根本没有排除在外,人民真在在乎的不是选举,而是经济自由。利益驱动没有被排除在马克思主义之外,马克思理论与其说是政权形式,不如说是经济理论,它与民主不对立。中国的民主是提高生活水平,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机会的公平与否。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走到现在GDP世界第二,政府主导的经济改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给予了世界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机会。民主是要代表人民的利益。
在西方国家,民主是代表的“普选权”,而不是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其实民主和繁荣没有太多关系,西方的繁荣是自由贸易的结果,而非普选产生的政府,政府只充当自由市场的“守夜者”。之所以在欧洲民主会和繁荣联系起来,是因为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与美国的资金与模式,带给了欧洲繁荣,但终究也是自由贸易带来的。但是我们却被误导相信是民主是发展经济的动力。
世界需要通过中国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也要更好更全面的认识西方的民主。随着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会发展到全球化,民主也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与民主的结合也会影响发展。
三、现代化的不同
邓小平创造的中国发展模式是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相结合,实用主义超越了意思形态的束缚,经济理论是指导经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并没否定自由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自由市场能给当时贫困的中国带来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实用主义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结束了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中国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开始工业化道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注入,东方劳工备受剥削,外国资本家成为主要受益者,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30年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且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保持了经济增长。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成就。
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协商民主。邓小平在借鉴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之后,探索了中国执政道路,政权来源于保持经济增长的能力,但是也同时要面对反腐,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各方面的挑战。
西方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民主政权组织形式下开展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为自由市场可以使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客们及时做出回应进行应对和调整,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四、结论
在经历过屈辱百年之后的中国,经历了苏东政变的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是邓小平具有前瞻的先进性提出了改革开放,提出了“致富”的理论,让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另一部分人致富。中国在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大国也实现了现代化,这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邓小平的指引下做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所处是世情,开创了自己发展道路。经历08年金融危机,中国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也是具有相对的优越性。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参考文献:
[1] 洛丽塔·纳波利奥尼:《中国道路》,中信出版社,2013
[2] 郑必坚:《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内涵》北京日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