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礼仪教育对提升学生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本文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礼仪缺失问题,分析加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对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举措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职院校 举措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转变需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礼仪教育可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一般规则,培养他们善于合作、擅长交往的能力,对提高他们人文素质,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生只有受过良好的礼仪教育,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显示自身优雅的风度和良好的形象,提升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一、加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过庭语》中就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非常重视学生日常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的样子,坐有坐的姿势,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礼仪日益成为个人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知礼、不守礼、不行礼的不文明现象,部分学生礼仪观念淡薄,对礼仪不重视,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讲礼貌,不尊老爱少,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甚至言语粗俗,为所欲为,这些不文明行为与所受文化教育极不对等,群体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现象已经成为客观存在,有损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注重理论说教,忽视行为养成,忽视文明礼貌、礼仪教育,这是一个较大的偏差。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高职院校为社会输入了越来越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社会经济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技术应用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礼仪修养是衡量一个人教养和素质的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优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举措
礼仪教育是高职学生自身文化修养提高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就职就业的基础[1]。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强调更多的是功利性技艺教育,礼仪教育被边缘化,礼仪素质培养途径狭窄,没有形成礼仪教育的整体氛围。在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开设礼仪课,使礼仪教育正规化
礼仪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礼仪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高职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高职大学生优雅的氣质和得体的仪表,培养高职大学生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是当代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2]。因此,应把礼仪教育课程纳入正式教学计划中。学校应选派和培训高素质的教师讲授礼仪课,系统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常识,走上系统化、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礼仪课应重点把握基本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在交往过程中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把礼仪教育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科学地编入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礼仪教育的实质,形成一个从自发状态到自觉状态的过渡,有效增强礼仪教育实际效果。通过教师讲授礼仪知识,广大同学明理、懂礼,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文明行为逐渐形成。
(二)加强礼仪训练,养成文明习惯
礼仪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配合训练,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内化成对个人的约束,并表现在得体的行为举止中。礼仪教育要注意讲练结合,只讲不练,教育成效不大,讲练时间应各占50%,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成效显著。礼仪训练要突出重点,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训练:一是优雅举止训练。即站姿、坐姿、步态、表情、手势致意、鞠躬、介绍和自我介绍、递物接物、进出房间等10项内容,这是日常生活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举止还是展示自己才华和修养的重要外在形态,恰到好处的举止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二是礼貌用语训练。即使用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杜绝脏话、粗话,提倡说普通话。三是仪容仪表训练。即要求学生着装得体、仪容整洁,杜绝穿奇装异服,留长头发,戴首饰,衣冠不整,邋邋遢遢。
礼仪训练方法有五:一是礼仪课上集中训练;二是培养班级骨干,由他们带动全班同学训练;三是开展各种礼仪比赛活动;四是模拟礼仪训练;五是进行礼仪操作训练考核。
(三)加强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和精神人格的影响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礼仪教师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重任,礼仪既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具有普遍规范、约束作用,又有可操作性,礼仪重在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学习,行之有效。因此,礼仪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礼仪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塑造文质彬彬的良好职业形象。我们常说“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作为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权威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对学生良好礼仪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加强礼仪素养学习和实践,既注重外在美,又注重内在美,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并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起到表率作用,润物无声地使学生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让礼仪素养在学生心中扎根。
(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对人们的规范作用还需要制度和各种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来约束,通过他律让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章立制,高屋建瓴地形成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研究制定全校性礼仪教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定期研究分析学校礼仪教育现状和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加强礼仪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如文明礼仪管理制度、文明礼仪考核制度等,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将礼仪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完善礼仪奖惩制度,将学生日常行为纳入礼仪考核内容,将礼仪作为各类评比内容,以此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人人都讲文明礼仪,遵守礼仪规范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礼仪素养。
礼仪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保障和条件。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礼仪意识和行为自觉性,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举止庄重、不卑不亢,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行为,还可以提升职业素养,形成高尚情操,成为知书达理、以礼达人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雷晓蓉.浅谈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成功,2010.
[2]牟兰.浅论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智元媛,陈丽梅.浅谈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0.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职院校 举措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转变需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礼仪教育可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一般规则,培养他们善于合作、擅长交往的能力,对提高他们人文素质,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生只有受过良好的礼仪教育,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显示自身优雅的风度和良好的形象,提升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一、加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过庭语》中就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非常重视学生日常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的样子,坐有坐的姿势,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礼仪日益成为个人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知礼、不守礼、不行礼的不文明现象,部分学生礼仪观念淡薄,对礼仪不重视,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讲礼貌,不尊老爱少,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甚至言语粗俗,为所欲为,这些不文明行为与所受文化教育极不对等,群体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现象已经成为客观存在,有损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注重理论说教,忽视行为养成,忽视文明礼貌、礼仪教育,这是一个较大的偏差。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高职院校为社会输入了越来越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社会经济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技术应用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礼仪修养是衡量一个人教养和素质的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优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举措
礼仪教育是高职学生自身文化修养提高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就职就业的基础[1]。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强调更多的是功利性技艺教育,礼仪教育被边缘化,礼仪素质培养途径狭窄,没有形成礼仪教育的整体氛围。在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开设礼仪课,使礼仪教育正规化
礼仪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礼仪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高职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高职大学生优雅的氣质和得体的仪表,培养高职大学生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是当代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2]。因此,应把礼仪教育课程纳入正式教学计划中。学校应选派和培训高素质的教师讲授礼仪课,系统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常识,走上系统化、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礼仪课应重点把握基本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在交往过程中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把礼仪教育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科学地编入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礼仪教育的实质,形成一个从自发状态到自觉状态的过渡,有效增强礼仪教育实际效果。通过教师讲授礼仪知识,广大同学明理、懂礼,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文明行为逐渐形成。
(二)加强礼仪训练,养成文明习惯
礼仪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配合训练,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内化成对个人的约束,并表现在得体的行为举止中。礼仪教育要注意讲练结合,只讲不练,教育成效不大,讲练时间应各占50%,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成效显著。礼仪训练要突出重点,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训练:一是优雅举止训练。即站姿、坐姿、步态、表情、手势致意、鞠躬、介绍和自我介绍、递物接物、进出房间等10项内容,这是日常生活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举止还是展示自己才华和修养的重要外在形态,恰到好处的举止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二是礼貌用语训练。即使用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杜绝脏话、粗话,提倡说普通话。三是仪容仪表训练。即要求学生着装得体、仪容整洁,杜绝穿奇装异服,留长头发,戴首饰,衣冠不整,邋邋遢遢。
礼仪训练方法有五:一是礼仪课上集中训练;二是培养班级骨干,由他们带动全班同学训练;三是开展各种礼仪比赛活动;四是模拟礼仪训练;五是进行礼仪操作训练考核。
(三)加强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和精神人格的影响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礼仪教师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重任,礼仪既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具有普遍规范、约束作用,又有可操作性,礼仪重在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学习,行之有效。因此,礼仪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礼仪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塑造文质彬彬的良好职业形象。我们常说“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作为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权威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对学生良好礼仪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加强礼仪素养学习和实践,既注重外在美,又注重内在美,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并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起到表率作用,润物无声地使学生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让礼仪素养在学生心中扎根。
(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对人们的规范作用还需要制度和各种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来约束,通过他律让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章立制,高屋建瓴地形成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研究制定全校性礼仪教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定期研究分析学校礼仪教育现状和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加强礼仪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如文明礼仪管理制度、文明礼仪考核制度等,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将礼仪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完善礼仪奖惩制度,将学生日常行为纳入礼仪考核内容,将礼仪作为各类评比内容,以此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人人都讲文明礼仪,遵守礼仪规范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礼仪素养。
礼仪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保障和条件。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礼仪意识和行为自觉性,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举止庄重、不卑不亢,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行为,还可以提升职业素养,形成高尚情操,成为知书达理、以礼达人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雷晓蓉.浅谈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成功,2010.
[2]牟兰.浅论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智元媛,陈丽梅.浅谈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