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广播通论》:信息传播全球化与国际广播的新命题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g86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找到了国际广播与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切合点,也找到了国际广播存在的意义:常态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最终目的是关键时刻本国国家利益的国际实现。
  
  国际广播从1927年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一战后的初始发展阶段(1927—1939),二战时期的全面发展阶段(1939—1945),冷战中的继续发展阶段(1946—1992),冷战后的低迷阶段(1992—1996),新世纪的转型发展阶段(1996—至今)。一度国际广播在国际传播的诸媒介中似乎落伍了,典型的表现是短波听众的大量流失、众多国际电台的经费削减甚至停播。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国际广播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国际广播真正的价值在何处?国际广播如何实现新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回答,但如何回答又成为一个问题。《国际广播通论》从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视角为我们作了解答。
  信息传播全球化是指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阻碍信息在全球自由流动和各国社会信息化的屏障逐渐减少的过程。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趋势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全球性电视广播网、电话电信网和国际互联网等三大全球性网络的初步建成和迅速普及。国际广播在信息传播全球化来临之前是国际传播的“宠儿”,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国际广播媒体对于信息匮乏的封闭社会往往有很大的传播功效。因为在封闭的缺乏信息源的社会里,官方单纯的灌输式传播足够维持本国社会的舆论、思想稳定,与此同时外来的宣传也会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际信息传播的渠道尽管有报纸、电视、印刷品,但是各国出于对本国信息安全的考虑,准入门槛相对较高,渠道也不是很畅通,国际广播由于覆盖范围大、接收简易等特点,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传播方式。
  信息传播全球化来临,国际广播在国际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弱化, 伴随信息传播全球化而来的还包括冷战的结束和东西方国家战略的大调整,西方国际广播在“和平演变”的较量中取胜,国际广播似乎已经完成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使命。世界格局的转变和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来临似乎在宣示着国际广播的终结。
  真正让促使国际广播崛起并找到新的存在理由的是“9•11”事件之后。许多国家发现,在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文化上的隔阂、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状况依然存在,国际广播作为传统国际传播的主力通过对新技术的引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状况。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对本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至关重要,国际广播在这方面应该肩负使命。
  然而作为信息控制者的国际电台在这个背景下显得极不协调:从控制的角度看,信息全球化与国际传播是一对矛盾。国际传播是一种国家控制之下的、有选择的信息传播。信息全球化则是一种非组织化的、非控制的过程,它以传播科技的发展为推动力,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消除壁障,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播的无障碍化,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减少对信息的控制,弱化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1〕。
  国际广播在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呢?《国际广播通论》作者(王悦之、张超)通过对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的对比、分析和总结中找到了答案。国际广播正在四个转变;由政治“硬”传播转为文化“软”渗透,由传者本位转为本土化传播,由单一广播媒体转变为多媒体传播机构,目标受众由大众转为青年和精英群体。
  作者找到了国际广播与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切合点,也找到了国际广播存在的意义:常态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最终目的是关键时刻本国国家利益的国际实现。一言以蔽之,只要存在国家利益,国际广播就有存在的必要。而国际广播的新命题就是由“宣传者”、“鼓动者”向“传播者”、“交流者”转变。
  《国际广播通论》将国际广播放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探讨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振华教授为本书作序,称其为:“《国际广播通论》是目前国内并不多见的一部有关中外国际广播的专著。它的出版相信对中国的国际广播工作者、相关领导部门及对国际广播有兴趣的人都不无裨益。”
  作为国家形象塑造、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国际广播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国际广播通论》开创了我国国际广播学术研究的先河,本书采用纵向的研究方法探寻国际广播的发展轨迹,首次对国际广播80年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期并进行趋势预测;用横向的比较研究对各国际电台的传播策略进行总结分析,系统论述提高传播效果的各种有效策略。本书还对国际广播的传者、受众、传播效果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地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本书堪称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和探讨国际广播领域的学术著作。2008年中央提出外宣新课题,要求“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抓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或许《国际广播通论》能够为包括国际广播在内的对外传播媒体提供有益的参考。评注释
  〔1〕程曼丽:《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00/26519/26520/1752230.html。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李元元教授著的《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于2008年12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关于金属粉末温压成形技术方面的专著,系统阐述了金属粉末温压成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温压粉末的制备、温压成形的过程、温压成形中粉末的摩擦和塑性变形行为、温压致密化的主导机制、温压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温压成形坯的烧结技术、温压零件的机械加工技术、温压成形的精密制造系统和温压成形技术的应
<正>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于1985年8月5~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暨全国医院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卫生部的领导同志、编
清代山东著名学者、藏书家周永年,一生与书结缘,为传承中华文化呕心沥血,执着地聚书、校书、刻书、辑书,为古籍编目、题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图书事业的开拓,做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
综合实践活动选取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流程展开深入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我的全新的积极体验。通过情景教育理论,营造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故事性主题、参与性活动和游戏场景来优化活动流程,充分展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魅力。  下面以“消防演练”为例,谈谈我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情景设计。 
狄百瑞,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是海外研究中国思想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高贵与文明》、《亚洲价值与人权》、《为己之学》、《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
传统的骨质疏松类药物被分为骨吸收抑制药、骨形成促进药和骨矿化促进药。近年来,随着对该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药物,如植物中的各种活性成分、锶制剂、护骨素等被应
无论旧版还是新版课标,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内容也要改变以往的情况:数学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因此,积极探索并设计生动有趣、新颖开放的数学作业势在必行。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设
横赌 石钟山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著名军旅作家石钟山天下系列长篇小说又添新丁,《横赌》以上个世纪流行于关东的一种传奇赌博方式——横赌贯穿全书,讲述的是一对父子间的战争。作者以熟稔的语言、娴熟的叙事技巧、一渡三折的故事情节,
2010年第一届(1月、2月、3月)主题为:故事新编。(投稿截至:2010年1月10日)评奖办法:本栏目每三个月为一届,每届将评选出金奖1名,奖金200元;银奖2名,奖金100元;铜奖3名,奖金50
小学生对多媒体在课堂上运用还是充满新鲜感的,动画和音响的感官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美术课堂上,将声音、电脑、动画结合在一起,美术教学将从传统的平面走向立体,课堂气氛也变得生动形象。动画科技的运用,可以说是一张张色彩鲜艳的图画拼接的艺术品。电脑画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不再让他们拘泥在一张白纸上。艺术交流平台,不仅让自己的画传遍网络,还可以借鉴全国小朋友的优秀画作。  一、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