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如何发声的
大家知道,人发声的器官主要是喉,而声带则是喉的最主要部分。声带由黏膜、韧带和肌肉等组成。声带黏膜与声韧带结合紧密,血液供应少,故在光线照射下呈白色。声韧带由弹性胶原纤维组成,就如胡琴的弦可稍予拉紧或放松,为构成发声的主要条件之一。声带在光照下呈白色带状,边缘整齐。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为声门裂,医学上简称声门,空气由此进出,是喉部最窄的地方。当我们呼吸的时候,声门是张开的,便于空气的进出。
声带的紧张和松弛、声门开大和缩小均是喉内肌作用的结果。主管声带运动的喉内肌有五块:环杓后肌是负责声门开大的肌肉,该肌收缩杓状软骨声带突向外转,则声门开大;环杓侧肌收缩时,杓状软骨声带突向内转,杓肌收缩使两侧杓状软骨相互靠近,以致双侧声带内收而关闭声门;甲杓肌收缩时,声带松弛;环甲肌收缩,甲状软骨向前倾,使声带紧张。前面几组肌肉的运动由喉返神经支配,最后一组肌肉则由喉上神经支配。
声带的体表投影约在喉部,即喉结下方约一小手指的位置,我们用手触摸喉部这个位置,然后发“衣”的声音就可以感觉到它的振动。
正常情况下,发音的条件是:声带有一定的张力,声带运动正常,声带边缘整齐,声门能闭合。发音时声带向中线移动,声门闭合,肺内呼出的气流冲出声带而产生声波,称基音,再经咽、腭、舌、齿、唇等部位的修整作用,及鼻腔、鼻窦、胸腔等处的共鸣,即产生复杂的语言。
声带的长短宽窄决定声调高低
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振动的频率,而振动的频率又以声带的位置、长短、厚薄、张力以及呼出气流作用于声带的力量等的不同,而有高、低音之别,声带在发音中的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喉内肌运动和胸腔内压加以控制的。
人类声音的声调与年龄、性别有关。自出生至青春期前,男女儿童的声调差别不大。青春期后,男性喉的发育很快,喉的前后径加长,声带较长且宽,因而声调较低。女性声带较短且窄,因而声调较高。我国成年男性的声带平均长度为20mm左右,成年女性为15mm左右。
喉的呼吸和保护功能
除发声功能以外,喉还有呼吸功能和保护功能。喉是呼吸的通道,在正常情况下,声门是空气出入肺部的必经之路。身体对气体的需要量,受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调节,声门裂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平静呼吸时,声带略内收;深吸气或体力劳动时,声带极度外展,声门扩大,以增加肺内气体交换,调节血与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
喉对下呼吸道起保护作用,吞咽时喉体上提,会厌向后下倾斜,盖住喉上口,声带关闭,食物沿两侧梨状窝下行进入食道,而不致误入下呼吸道。另外,喉的防御性咳嗽反射能将误入下呼吸道的异物排出。
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声带问题
声带的毛病最常见的是声音嘶哑,简称声嘶。引起声嘶的主要的常见病为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肿瘤等。其他症状还有发声易疲劳,音色粗糙,发高音困难,重者沙哑,甚至失声。声带小结和息肉从病理学上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仅是量的差异罢了。
急性喉炎
喉黏膜的急性炎症。男性发病率较高,若发生于儿童则病情多较严重。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如果及时治疗,一般短期可愈,否则可能转为慢性。常见病因有发声不当或使用声带过多,节后急性声嘶多属此类。继发于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的进一步下行感染,以及吸入过多的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等职业因素和外伤等也是其病因。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为声嘶、咳嗽、多痰,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喉痛。检查可见喉黏膜弥漫性对称性充血、肿胀,声带呈淡红或鲜红色。由于黏膜肿胀,声带边缘增厚,发声时两侧声带不能闭紧,所以声嘶明显或失声。
慢性喉炎
指喉部黏膜的一般性慢性炎症。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其病因多为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用声过度,发声不当,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吸烟、饮酒,鼻、鼻窦、咽部感染的慢性刺激,下呼吸道感染的脓性分泌物与喉部长期接触等。
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和小结的高发人群常为用声过度或发音不当者,如教师、歌唱家、戏剧演员、儿童。声带息肉是指发生在声带边缘的增厚组织,可局限也可以弥漫,其中弥漫性者又称为息肉样变,多为单侧。可能与炎症、变态反应、创伤、过度用声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是较长时间声音嘶哑,其程度和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通常息肉大者声嘶重,反之声嘶轻。长在声带游离缘处的息肉,因影响声门闭合而声嘶明显;长在声带表面的息肉对发声的影响小;基底广的大息肉可引起失音;声带息肉大者可以堵塞声门,引起吸气性喉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且由于声带重量增加,导致发音疲劳。
声带小结
表现为双侧声带前中部交界处两个对称性的小突起,又有人称为歌唱家小结或者教师小结,意指其多见于职业用嗓者,声带小结还常发生于喜欢大声喊叫、发声不当的人群。患者声嘶的程度不一样,且不一定与声带小结的大小有关。临床上曾见有些职业歌手、地方戏演员,虽有明显的声带小结,却并无声嘶症状,仅在小结水肿时,才出现声嘶。早期症状是发高音破裂、用声易疲劳且不持久,但对发低音无明显影响,以后声嘶逐渐加重,由沙(多数音破裂)而哑(明显漏气),声嘶呈间歇性发展,直到出现持续性声嘶。
教幼儿学会正确发声
儿童声带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儿童经常会发声不当。幼儿时期,发音器官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保护声带,让孩子有清脆悦耳的嗓音是很重要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该教幼儿学会正确发声。
幼儿好动,好模仿。在班里有时一个孩子大声喊叫,别的孩子也会跟着喊叫,如此连锁反应,叫喊连成一片,如不加以制止,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声带的发音。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除正面教育外,老师和家长要做好表率。当然不要求经常地轻声柔语,但大声斥责是不好的。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大声可以“镇住”孩子,让他们保持安静,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收效甚微。教幼儿唱歌时,应根据幼儿的特点,起调不要太高,音域不宜过宽,不要教唱成人歌曲。声带好比琴弦,绷得太紧会断裂,孩子唱歌声调太高会损伤声带。此外,迎风唱歌和唱歌后喝冷饮,也会损伤声带,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只要注意发声,儿童的声带小结多数可自行消失,因而多无需手术治疗;部分的患儿声带小结变声期可消失;对于长期不愈而影响患儿发声的声带小结,应寻求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声音嘶哑找医生帮忙
对于出现了声嘶的病人,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找五官科或耳鼻喉科医师行间接喉镜检查。检查时大夫只需将病人伸出的舌头握持,利用额镜将光线导入喉内,在病人发“衣”音时即可观察和了解喉部的情况,必要时
大家知道,人发声的器官主要是喉,而声带则是喉的最主要部分。声带由黏膜、韧带和肌肉等组成。声带黏膜与声韧带结合紧密,血液供应少,故在光线照射下呈白色。声韧带由弹性胶原纤维组成,就如胡琴的弦可稍予拉紧或放松,为构成发声的主要条件之一。声带在光照下呈白色带状,边缘整齐。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为声门裂,医学上简称声门,空气由此进出,是喉部最窄的地方。当我们呼吸的时候,声门是张开的,便于空气的进出。
声带的紧张和松弛、声门开大和缩小均是喉内肌作用的结果。主管声带运动的喉内肌有五块:环杓后肌是负责声门开大的肌肉,该肌收缩杓状软骨声带突向外转,则声门开大;环杓侧肌收缩时,杓状软骨声带突向内转,杓肌收缩使两侧杓状软骨相互靠近,以致双侧声带内收而关闭声门;甲杓肌收缩时,声带松弛;环甲肌收缩,甲状软骨向前倾,使声带紧张。前面几组肌肉的运动由喉返神经支配,最后一组肌肉则由喉上神经支配。
声带的体表投影约在喉部,即喉结下方约一小手指的位置,我们用手触摸喉部这个位置,然后发“衣”的声音就可以感觉到它的振动。
正常情况下,发音的条件是:声带有一定的张力,声带运动正常,声带边缘整齐,声门能闭合。发音时声带向中线移动,声门闭合,肺内呼出的气流冲出声带而产生声波,称基音,再经咽、腭、舌、齿、唇等部位的修整作用,及鼻腔、鼻窦、胸腔等处的共鸣,即产生复杂的语言。
声带的长短宽窄决定声调高低
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振动的频率,而振动的频率又以声带的位置、长短、厚薄、张力以及呼出气流作用于声带的力量等的不同,而有高、低音之别,声带在发音中的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喉内肌运动和胸腔内压加以控制的。
人类声音的声调与年龄、性别有关。自出生至青春期前,男女儿童的声调差别不大。青春期后,男性喉的发育很快,喉的前后径加长,声带较长且宽,因而声调较低。女性声带较短且窄,因而声调较高。我国成年男性的声带平均长度为20mm左右,成年女性为15mm左右。
喉的呼吸和保护功能
除发声功能以外,喉还有呼吸功能和保护功能。喉是呼吸的通道,在正常情况下,声门是空气出入肺部的必经之路。身体对气体的需要量,受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调节,声门裂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平静呼吸时,声带略内收;深吸气或体力劳动时,声带极度外展,声门扩大,以增加肺内气体交换,调节血与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
喉对下呼吸道起保护作用,吞咽时喉体上提,会厌向后下倾斜,盖住喉上口,声带关闭,食物沿两侧梨状窝下行进入食道,而不致误入下呼吸道。另外,喉的防御性咳嗽反射能将误入下呼吸道的异物排出。
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声带问题
声带的毛病最常见的是声音嘶哑,简称声嘶。引起声嘶的主要的常见病为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肿瘤等。其他症状还有发声易疲劳,音色粗糙,发高音困难,重者沙哑,甚至失声。声带小结和息肉从病理学上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仅是量的差异罢了。
急性喉炎
喉黏膜的急性炎症。男性发病率较高,若发生于儿童则病情多较严重。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如果及时治疗,一般短期可愈,否则可能转为慢性。常见病因有发声不当或使用声带过多,节后急性声嘶多属此类。继发于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的进一步下行感染,以及吸入过多的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等职业因素和外伤等也是其病因。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为声嘶、咳嗽、多痰,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喉痛。检查可见喉黏膜弥漫性对称性充血、肿胀,声带呈淡红或鲜红色。由于黏膜肿胀,声带边缘增厚,发声时两侧声带不能闭紧,所以声嘶明显或失声。
慢性喉炎
指喉部黏膜的一般性慢性炎症。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其病因多为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用声过度,发声不当,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吸烟、饮酒,鼻、鼻窦、咽部感染的慢性刺激,下呼吸道感染的脓性分泌物与喉部长期接触等。
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和小结的高发人群常为用声过度或发音不当者,如教师、歌唱家、戏剧演员、儿童。声带息肉是指发生在声带边缘的增厚组织,可局限也可以弥漫,其中弥漫性者又称为息肉样变,多为单侧。可能与炎症、变态反应、创伤、过度用声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是较长时间声音嘶哑,其程度和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通常息肉大者声嘶重,反之声嘶轻。长在声带游离缘处的息肉,因影响声门闭合而声嘶明显;长在声带表面的息肉对发声的影响小;基底广的大息肉可引起失音;声带息肉大者可以堵塞声门,引起吸气性喉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且由于声带重量增加,导致发音疲劳。
声带小结
表现为双侧声带前中部交界处两个对称性的小突起,又有人称为歌唱家小结或者教师小结,意指其多见于职业用嗓者,声带小结还常发生于喜欢大声喊叫、发声不当的人群。患者声嘶的程度不一样,且不一定与声带小结的大小有关。临床上曾见有些职业歌手、地方戏演员,虽有明显的声带小结,却并无声嘶症状,仅在小结水肿时,才出现声嘶。早期症状是发高音破裂、用声易疲劳且不持久,但对发低音无明显影响,以后声嘶逐渐加重,由沙(多数音破裂)而哑(明显漏气),声嘶呈间歇性发展,直到出现持续性声嘶。
教幼儿学会正确发声
儿童声带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儿童经常会发声不当。幼儿时期,发音器官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保护声带,让孩子有清脆悦耳的嗓音是很重要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该教幼儿学会正确发声。
幼儿好动,好模仿。在班里有时一个孩子大声喊叫,别的孩子也会跟着喊叫,如此连锁反应,叫喊连成一片,如不加以制止,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声带的发音。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除正面教育外,老师和家长要做好表率。当然不要求经常地轻声柔语,但大声斥责是不好的。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大声可以“镇住”孩子,让他们保持安静,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收效甚微。教幼儿唱歌时,应根据幼儿的特点,起调不要太高,音域不宜过宽,不要教唱成人歌曲。声带好比琴弦,绷得太紧会断裂,孩子唱歌声调太高会损伤声带。此外,迎风唱歌和唱歌后喝冷饮,也会损伤声带,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说,只要注意发声,儿童的声带小结多数可自行消失,因而多无需手术治疗;部分的患儿声带小结变声期可消失;对于长期不愈而影响患儿发声的声带小结,应寻求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声音嘶哑找医生帮忙
对于出现了声嘶的病人,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找五官科或耳鼻喉科医师行间接喉镜检查。检查时大夫只需将病人伸出的舌头握持,利用额镜将光线导入喉内,在病人发“衣”音时即可观察和了解喉部的情况,必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