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大刀阔斧进行课程改革,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有的已经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课时。作为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功能如何完成和加强,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要求,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文尝试作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课程改革 学分制
目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采用的是赵大鹏主编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系统中的“语文”,由语文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基本教材,下册为应用文读写,授课总时数210个课时。
学生在第三学年即开始顶岗实习,语文教学时间仅4个学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大刀阔斧进行课程改革,技能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和顶岗实习有的已经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课时。这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综合素质为前提。加之各位语文教师剪裁的随意性,造成进度和授课内容参差不一,部分班级连“下册为应用文读写”的教材不曾一睹,更谈不上常用文体写作了。如何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增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教学期间内达到语文科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要求,是摆在我们教学管理者和从事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毋庸回避的事!
一、要正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任务和功能
如何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内涵,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就业,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学生的真正就业是由技能、理论、素养共同支撑的。中等语文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正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任务和功能。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课程建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以“实用、够用”和促进素质教育为原则,确立课程目标,制定面向不同专业的、适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
二、要把握好剪辑教材的原则
职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专业的语文基础模块课程。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个性化教学,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要求上要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性,建立起“低起点、宽适用”的基础平台,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
在工学矛盾日趋严重的今天,既要防止盲目加重语文基础课教学,削弱实践技能培养的倾向,又要防止随意削弱甚至取消语文基础课教学的错误做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语文素养偏低,甚至出现常见的词语拼写错误,文章读不下来的现象,如果再不重视语文课的任务和功能,都会导致本已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环节进一步恶化。
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的需要和学校学生的学情,制定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计划。一是必修模块:它要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模块”;二是专业模块:它为适应专业学习特殊需要的、为专业服务的文化课教学要求的限选模块;三是任选模块: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基础素质,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或为学生准备升大考试等个性化教学要求的“拓展模块”。必修模块可在第一学年开设,限选模块、任选模块可在第二学年开设。模块模式的教学,避免了教师剪辑教材的随意性,保证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不受到影响。
三、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
职教课程的三大功能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而作为知识类基础课程的语文,对培养学生成为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后备人才,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校应对语文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如营销专业学生增设场景推销摹拟对话教学、广告策划语言教学。目的就要鼓励教师根据开设专业对语文科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通过与职业岗位相关模拟情境的设置和训练,实施语文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整合。使语文基础课程的内容应力求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应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学以
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四、要积极探讨工学交替中语文课的学分制
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工学交替成为职业教育热门的话题。学生因到企业顶岗生产而耽误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时间,有必要实施工学交替中语文课的学分制。
实施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决定学习速度的快慢;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决定学习的课程和专业;可根据自己接受知识的方式,决定去上那位教师的课;还可根据自身的和家庭的情况,决定是继续学习,还是工学交替。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模块模式教学为实施学分制创造了条件。学生只要完成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即可视同学生本人对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所需语文能力的达标。实施学分制对语文教师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学质量一贯优秀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机遇,因为学分制给他们带来了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但对于个别教学质量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迫使他们需要作出进一步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将带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师生双赢的局面。
2007年12月,广西区党委、政府在《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技能人才培养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阻碍产业进步的瓶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创新教学,不断探索“教学与生产零距离”,使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中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武宣县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课程改革 学分制
目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采用的是赵大鹏主编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系统中的“语文”,由语文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基本教材,下册为应用文读写,授课总时数210个课时。
学生在第三学年即开始顶岗实习,语文教学时间仅4个学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大刀阔斧进行课程改革,技能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和顶岗实习有的已经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课时。这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综合素质为前提。加之各位语文教师剪裁的随意性,造成进度和授课内容参差不一,部分班级连“下册为应用文读写”的教材不曾一睹,更谈不上常用文体写作了。如何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增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教学期间内达到语文科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要求,是摆在我们教学管理者和从事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毋庸回避的事!
一、要正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任务和功能
如何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内涵,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就业,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学生的真正就业是由技能、理论、素养共同支撑的。中等语文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正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任务和功能。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课程建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以“实用、够用”和促进素质教育为原则,确立课程目标,制定面向不同专业的、适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
二、要把握好剪辑教材的原则
职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专业的语文基础模块课程。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个性化教学,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要求上要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性,建立起“低起点、宽适用”的基础平台,促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
在工学矛盾日趋严重的今天,既要防止盲目加重语文基础课教学,削弱实践技能培养的倾向,又要防止随意削弱甚至取消语文基础课教学的错误做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语文素养偏低,甚至出现常见的词语拼写错误,文章读不下来的现象,如果再不重视语文课的任务和功能,都会导致本已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环节进一步恶化。
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的需要和学校学生的学情,制定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计划。一是必修模块:它要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模块”;二是专业模块:它为适应专业学习特殊需要的、为专业服务的文化课教学要求的限选模块;三是任选模块: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基础素质,满足学生继续学习需要或为学生准备升大考试等个性化教学要求的“拓展模块”。必修模块可在第一学年开设,限选模块、任选模块可在第二学年开设。模块模式的教学,避免了教师剪辑教材的随意性,保证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不受到影响。
三、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
职教课程的三大功能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而作为知识类基础课程的语文,对培养学生成为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后备人才,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校应对语文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如营销专业学生增设场景推销摹拟对话教学、广告策划语言教学。目的就要鼓励教师根据开设专业对语文科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通过与职业岗位相关模拟情境的设置和训练,实施语文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整合。使语文基础课程的内容应力求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应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学以
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四、要积极探讨工学交替中语文课的学分制
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工学交替成为职业教育热门的话题。学生因到企业顶岗生产而耽误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时间,有必要实施工学交替中语文课的学分制。
实施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决定学习速度的快慢;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决定学习的课程和专业;可根据自己接受知识的方式,决定去上那位教师的课;还可根据自身的和家庭的情况,决定是继续学习,还是工学交替。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模块模式教学为实施学分制创造了条件。学生只要完成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即可视同学生本人对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所需语文能力的达标。实施学分制对语文教师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学质量一贯优秀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机遇,因为学分制给他们带来了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但对于个别教学质量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迫使他们需要作出进一步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将带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师生双赢的局面。
2007年12月,广西区党委、政府在《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技能人才培养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阻碍产业进步的瓶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创新教学,不断探索“教学与生产零距离”,使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中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武宣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