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金在发展实践中,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及市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坚持均衡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领域,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谋求跨越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重点完善体制机制,增创区域发展环境新优势
在对接中融入以发达地区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是后发展地区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谋求新跨越的最佳路径选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优发展环境是实现对接的关键所在。瑞金因此确立并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实现大跨越”发展战略,按照赣州市的统一部署,加快以 “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机制体制创新,即政策法规、产权交易、金融服务、口岸服务、人力资源、技术标准、物流服务、信息网络、贸易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十大体系,构建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积聚的“洼地”。
1、搭建“十大体系”政策框架,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动力。“十大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打造政策平台,为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瑞金在实践中,本着继承、扬弃、完善和发展的原则,重新疏理制定了10个主体文件和28个配套文件,获得赣州市99项下放管理权限,在历年精简125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废止了58项不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的审批项目,并在实施中取得初步成效。促进全市去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2.06亿元,增幅同比增加24.9%,并获批准在瑞金设立赣州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争取到国家标准委将瑞金鳗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05年引进项目47个,实际进资15.7亿元,同比较大增长。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增强“十大体系”建设的推动力。瑞金在加快以“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对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和重新设计,切实以管理体制的调整来确保运行机制落到实处,体现和巩固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整合城市执法、管理力量组建了城市管理局;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国有资产经营体系,在赣州市率先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发展投资公司;探索建立产权交易平台,使土地、房产以及采矿、林木和特许经营权都进入市场交易;将政府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和协调性机构向社会组织转化,规划设计、会计事务、审计事务等已从政府机构剥离;成立瑞金市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门网站、招商网、红都网、信息网;实行部门预算和会计集中核算制,352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中小学进入成立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推行政府目标管理制度,明晰政府部门职能、目标和任务,定量分解其职责,实现部门职能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接力。一方面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城市功能。以去年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发展投资公司为平台,推行城市建设市场化、建立项目主体企业化,实行政府性投资的工程项目代建制,成功对城市供气、供水、交通等特许经营权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国家开行授信贷款到位5200万元,带动社会融资1.8亿元,迅速使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商务成本。重点加快了交通、能源、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赣龙铁路已实现通车,赣蓉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形成4万千瓦小时水电发电能力、1亿千瓦时的小水电供电量;建成赣州县(市)一级中唯一的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站;争取设立了赣州口岸瑞金作业区。
二、把握壮大县域经济方向,重点推进产业集聚,构筑经济增长新高地
21世纪县域经济发展将是以产业集群支配的经济时代。产业集群具有生产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等显著特点,能够很好地与本地资源、文化相结合而难于移植和复制,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完成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瑞金牢牢把握这一方向,围绕壮大县域经济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化、旅游产业化为重点,着力扩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在发展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1、在快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优化结构和提升效益。瑞金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来抓,着力在壮大工业主导产业、提升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促进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实现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为3.27亿元、9.03亿元、6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5%、8%、20%。一是壮大工业主导产业。按工业发展规划体系,整合发展要素,扶优扶强29个规模以上企业和20个重点骨干企业,促进红都水产、三九药业、金瑞发制品、佳华电池等一批新兴企业强势崛起,烤鳗、发制品、萤石精粉、箱包手袋、九华痔疮栓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形成食品、建材、生物制药、现代轻纺、矿产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聚集水平。积极搭建金龙、金沙、氟盐化工三大工业发展载体,形成了食品工业聚集区和轻纺工业聚集区。目前,园区共落户企业59家,投产企业36家,项目总投资12.85亿元,安置劳动就业人员9885人。三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引进了金都烤鳗、万年青水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企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其中,年产200万吨的万年青水泥今年5月将竣工投产,三九(瑞金)药业形成年产4亿粒栓剂、产值超2亿元的生产能力,瑞金成为全国最大的栓剂生产基地;金都烤鳗今年建成投产后,烤鳗年创汇能力在1.5亿美元以上。
2、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注重提高红色旅游的效益和素质。瑞金重点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围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邀请国家部委前来“寻根问祖”、续修“红色家谱”,先后筹资5000多万元,修复30多个部委旧居旧址,成为100多个部委、全国大中专院校、部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发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与赣闽两省100多家旅行社及旅游主管部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与赣粤七城市建立无障碍旅游协作关系;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进入了国家红色旅游工程实施计划,成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吸引民间投资,完善了宾招、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了摩托车、水果、服装鞋帽、粮油等各种综合批发市场47个,推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三产发展格局。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去年共接待游客6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2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3%。
3、在促进外贸出口的同时,注重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瑞金把握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和动向,明确“重心指向东、主攻闽东南、策应苏浙粤、延伸港澳台”招商方向,创新招商理念,使数量招商、任务招商、全民招商向产业招商、服务招商、专业招商转变,围绕工业、农业、旅游等主导项目招商,突出项目的投资规模、产业强度、财力贡献、就业机会和产业带动效应,引资结构、速度和项目转化取得新成效。去年引进项目中工业项目占总数的77.3%,与主导产业配套的上下游项目占总数的41%,签约项目履约率达93.3%,否决不符产业发展方向、环保要求、能耗大的项目40个。同时,根据瑞金经济外向度高的情况,优化出口通关服务,支持3家企业获自营出口权,促使瑞金连续三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成为江西省重要出口创汇基地。
三、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规律,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胡锦涛同志“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揭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处于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关键阶段。瑞金根据“两个趋向”的论断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赣州市统一部署,积极转变乡村职能,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互促共进、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1、以工促农,加快推进工农互动。瑞金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围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扶持壮大并引进龙头企业,建立新经济组织,创新经营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12家,建立千亩农业产业基地13个,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94个,带动农户4.16万户,促使脐橙、烟叶、商品蔬菜、鲜鳗养殖在2005年分别达到8万亩、1.5万亩、3万亩、2500亩,推动瑞金成为江西省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基地。
2、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互动。瑞金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以农民为主体,建设新村镇,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融合度。抽调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分成174个工作组下派到174个示范点脱钩蹲点指导,通过追加预算、捆绑涉农资金,市直部门、社会募捐和群众自筹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2380万元投入建设,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去年以来,完成10个乡镇总体规划、2个乡镇详细规划和163个中心村规划编制,经群众申报确定的174个示范点初步成型,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完善。同时,瑞金认真实施“农民知识化”和“公民职业化”工程,广泛开展对农民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努力培育新农民,加快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有序转移。自去年实施以来,共开展各类农民生产技术培训班360多期,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培训技术2万余人,其中1.6万人实现本地就业。
3、以“退”为“进”,加快乡镇职能转变。瑞金顺应农村进入“免税时代”新形势,以创建好班子为载体,积极调整乡村管理经济社会的职能、行使职能的方式以及工作布局等,探索基础政权的运作方式。按照核定编制,分流乡镇社办人员和超编事业人员485人;整合乡镇站所,调整机构设置,探索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突出强化法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培训和社区服务四项重点功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加大乡村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提高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能力,推进乡村干部从管理者角色转变到服务者角色。
四、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打造协调发展新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8字”基本特征概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上和谐相处的新要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后发展地区因为历史、经济、地域、政策等种种原因,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经济与社会相比,社会是薄弱环节;发展与稳定相比,稳定是薄弱环节等等。瑞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从影响良性运行的薄弱环节入手,全力打造协调发展的新环境。
1、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后发展地区普遍存在的现状。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瑞金抓住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把更多的财力、物力向社会事业倾斜的机遇,打响“红都牌”、“老区牌”,编制项目,跑部进厅,争取资金项目,吸取民间资金投入社会事业发展,致力构建多元化投入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设了体育馆、疾控中心等一批重点公益事业,涌现出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规模最大的民办英才学校等一批民办社会事业典型;连续三年开展了“诚信兴市”、“质量兴市”等创建活动,一个更健康更积极的城市人文环境正在加紧构建。
2、创建和谐110,构建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期和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瑞金结合实际,开展建设和谐平安瑞金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综治优势,以服务百姓为切入点,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在全市17个乡镇设立的“和谐110”专线电话(电话号码由所在乡镇区位号码+110组成),设立由所在乡镇干部组成的联动服务组和由农业、林业、公安等37个市直单位组成的应急小组,形成组织领导机制、上下联动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责任奖惩机制等四大机制,构建了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市、乡、村三级大联动网络,探索出一条以构建“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为主抓手的和谐平安创建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会的和谐平安,群众来信来访量、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创建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3、高度关注民生,构建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民生问题是事关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大问题。瑞金多处着力关注民生。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去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2809人,其中再就业1066人,向省外输送劳动力10万余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救助各类人员2.96万人,其中五保对象5500人;实行农村“五保”和城镇 “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今年达到60%;4521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积极实施扶贫助残助学工程,2005共扶助7576人;政府连续十年坚持每年为民办10件以上实事等,努力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扶、困有所帮、灾有所救的安居乐业环境。
(作者系瑞金市人民政府市长)
一、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重点完善体制机制,增创区域发展环境新优势
在对接中融入以发达地区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是后发展地区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谋求新跨越的最佳路径选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优发展环境是实现对接的关键所在。瑞金因此确立并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实现大跨越”发展战略,按照赣州市的统一部署,加快以 “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机制体制创新,即政策法规、产权交易、金融服务、口岸服务、人力资源、技术标准、物流服务、信息网络、贸易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十大体系,构建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积聚的“洼地”。
1、搭建“十大体系”政策框架,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动力。“十大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打造政策平台,为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瑞金在实践中,本着继承、扬弃、完善和发展的原则,重新疏理制定了10个主体文件和28个配套文件,获得赣州市99项下放管理权限,在历年精简125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废止了58项不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的审批项目,并在实施中取得初步成效。促进全市去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2.06亿元,增幅同比增加24.9%,并获批准在瑞金设立赣州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争取到国家标准委将瑞金鳗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05年引进项目47个,实际进资15.7亿元,同比较大增长。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增强“十大体系”建设的推动力。瑞金在加快以“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对政府机构设置、职能、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和重新设计,切实以管理体制的调整来确保运行机制落到实处,体现和巩固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整合城市执法、管理力量组建了城市管理局;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国有资产经营体系,在赣州市率先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发展投资公司;探索建立产权交易平台,使土地、房产以及采矿、林木和特许经营权都进入市场交易;将政府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和协调性机构向社会组织转化,规划设计、会计事务、审计事务等已从政府机构剥离;成立瑞金市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门网站、招商网、红都网、信息网;实行部门预算和会计集中核算制,352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中小学进入成立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推行政府目标管理制度,明晰政府部门职能、目标和任务,定量分解其职责,实现部门职能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接力。一方面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城市功能。以去年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发展投资公司为平台,推行城市建设市场化、建立项目主体企业化,实行政府性投资的工程项目代建制,成功对城市供气、供水、交通等特许经营权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国家开行授信贷款到位5200万元,带动社会融资1.8亿元,迅速使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商务成本。重点加快了交通、能源、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赣龙铁路已实现通车,赣蓉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形成4万千瓦小时水电发电能力、1亿千瓦时的小水电供电量;建成赣州县(市)一级中唯一的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站;争取设立了赣州口岸瑞金作业区。
二、把握壮大县域经济方向,重点推进产业集聚,构筑经济增长新高地
21世纪县域经济发展将是以产业集群支配的经济时代。产业集群具有生产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等显著特点,能够很好地与本地资源、文化相结合而难于移植和复制,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完成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瑞金牢牢把握这一方向,围绕壮大县域经济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化、旅游产业化为重点,着力扩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在发展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1、在快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优化结构和提升效益。瑞金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来抓,着力在壮大工业主导产业、提升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上下功夫,促进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实现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为3.27亿元、9.03亿元、6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5%、8%、20%。一是壮大工业主导产业。按工业发展规划体系,整合发展要素,扶优扶强29个规模以上企业和20个重点骨干企业,促进红都水产、三九药业、金瑞发制品、佳华电池等一批新兴企业强势崛起,烤鳗、发制品、萤石精粉、箱包手袋、九华痔疮栓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形成食品、建材、生物制药、现代轻纺、矿产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聚集水平。积极搭建金龙、金沙、氟盐化工三大工业发展载体,形成了食品工业聚集区和轻纺工业聚集区。目前,园区共落户企业59家,投产企业36家,项目总投资12.85亿元,安置劳动就业人员9885人。三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引进了金都烤鳗、万年青水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企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其中,年产200万吨的万年青水泥今年5月将竣工投产,三九(瑞金)药业形成年产4亿粒栓剂、产值超2亿元的生产能力,瑞金成为全国最大的栓剂生产基地;金都烤鳗今年建成投产后,烤鳗年创汇能力在1.5亿美元以上。
2、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注重提高红色旅游的效益和素质。瑞金重点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围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邀请国家部委前来“寻根问祖”、续修“红色家谱”,先后筹资5000多万元,修复30多个部委旧居旧址,成为100多个部委、全国大中专院校、部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发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与赣闽两省100多家旅行社及旅游主管部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与赣粤七城市建立无障碍旅游协作关系;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进入了国家红色旅游工程实施计划,成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吸引民间投资,完善了宾招、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了摩托车、水果、服装鞋帽、粮油等各种综合批发市场47个,推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三产发展格局。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去年共接待游客6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2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3%。
3、在促进外贸出口的同时,注重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瑞金把握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和动向,明确“重心指向东、主攻闽东南、策应苏浙粤、延伸港澳台”招商方向,创新招商理念,使数量招商、任务招商、全民招商向产业招商、服务招商、专业招商转变,围绕工业、农业、旅游等主导项目招商,突出项目的投资规模、产业强度、财力贡献、就业机会和产业带动效应,引资结构、速度和项目转化取得新成效。去年引进项目中工业项目占总数的77.3%,与主导产业配套的上下游项目占总数的41%,签约项目履约率达93.3%,否决不符产业发展方向、环保要求、能耗大的项目40个。同时,根据瑞金经济外向度高的情况,优化出口通关服务,支持3家企业获自营出口权,促使瑞金连续三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成为江西省重要出口创汇基地。
三、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规律,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胡锦涛同志“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揭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处于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关键阶段。瑞金根据“两个趋向”的论断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赣州市统一部署,积极转变乡村职能,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互促共进、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1、以工促农,加快推进工农互动。瑞金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围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扶持壮大并引进龙头企业,建立新经济组织,创新经营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12家,建立千亩农业产业基地13个,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94个,带动农户4.16万户,促使脐橙、烟叶、商品蔬菜、鲜鳗养殖在2005年分别达到8万亩、1.5万亩、3万亩、2500亩,推动瑞金成为江西省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基地。
2、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互动。瑞金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以农民为主体,建设新村镇,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融合度。抽调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分成174个工作组下派到174个示范点脱钩蹲点指导,通过追加预算、捆绑涉农资金,市直部门、社会募捐和群众自筹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2380万元投入建设,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去年以来,完成10个乡镇总体规划、2个乡镇详细规划和163个中心村规划编制,经群众申报确定的174个示范点初步成型,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完善。同时,瑞金认真实施“农民知识化”和“公民职业化”工程,广泛开展对农民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努力培育新农民,加快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有序转移。自去年实施以来,共开展各类农民生产技术培训班360多期,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培训技术2万余人,其中1.6万人实现本地就业。
3、以“退”为“进”,加快乡镇职能转变。瑞金顺应农村进入“免税时代”新形势,以创建好班子为载体,积极调整乡村管理经济社会的职能、行使职能的方式以及工作布局等,探索基础政权的运作方式。按照核定编制,分流乡镇社办人员和超编事业人员485人;整合乡镇站所,调整机构设置,探索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突出强化法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培训和社区服务四项重点功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加大乡村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提高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能力,推进乡村干部从管理者角色转变到服务者角色。
四、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打造协调发展新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8字”基本特征概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上和谐相处的新要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后发展地区因为历史、经济、地域、政策等种种原因,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经济与社会相比,社会是薄弱环节;发展与稳定相比,稳定是薄弱环节等等。瑞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从影响良性运行的薄弱环节入手,全力打造协调发展的新环境。
1、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后发展地区普遍存在的现状。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瑞金抓住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把更多的财力、物力向社会事业倾斜的机遇,打响“红都牌”、“老区牌”,编制项目,跑部进厅,争取资金项目,吸取民间资金投入社会事业发展,致力构建多元化投入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设了体育馆、疾控中心等一批重点公益事业,涌现出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规模最大的民办英才学校等一批民办社会事业典型;连续三年开展了“诚信兴市”、“质量兴市”等创建活动,一个更健康更积极的城市人文环境正在加紧构建。
2、创建和谐110,构建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期和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瑞金结合实际,开展建设和谐平安瑞金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综治优势,以服务百姓为切入点,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在全市17个乡镇设立的“和谐110”专线电话(电话号码由所在乡镇区位号码+110组成),设立由所在乡镇干部组成的联动服务组和由农业、林业、公安等37个市直单位组成的应急小组,形成组织领导机制、上下联动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责任奖惩机制等四大机制,构建了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市、乡、村三级大联动网络,探索出一条以构建“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为主抓手的和谐平安创建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会的和谐平安,群众来信来访量、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创建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3、高度关注民生,构建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民生问题是事关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大问题。瑞金多处着力关注民生。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去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2809人,其中再就业1066人,向省外输送劳动力10万余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救助各类人员2.96万人,其中五保对象5500人;实行农村“五保”和城镇 “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今年达到60%;4521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积极实施扶贫助残助学工程,2005共扶助7576人;政府连续十年坚持每年为民办10件以上实事等,努力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扶、困有所帮、灾有所救的安居乐业环境。
(作者系瑞金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