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八注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还要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但是,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常常被一些学生所忽视。为此,笔者结合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常犯的错误,提出以下八点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正确书写实验仪器、操作名称
  在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有些学生对于部分实验仪器、操作名称书写不规范,甚至书写错误。例如把“坩埚”误写成“坩锅”,“萃取”误写成“翠取”。再如描述氨气检验的实验现象时,常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误写为“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等。
  二、要注意气、烟、雾的不同
  “气”单指生成气体(或气泡),如在描述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时,应该是“生成红棕色气体”(指生成NO2气体);再如铜锌原电池演示实验的现象应为“铜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烟”一般指生成固体小颗粒,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生成P2O5固体小颗粒);再如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浓氨水时,现象亦为“产生白烟”(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雾”一般指液体小液滴,如描述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现象应为有“白雾”(盐酸小液滴)产生。对于磷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应描述为“白色烟雾”,因为生成的产物有PCl5(固体小颗粒)和PCl3(小液滴)。
  三、要注意“光”和“焰”的区别
  “光”一般指固体微粒被燃烧时的现象,如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焰”一般指气体或蒸气(由液体气化产生)燃烧时的现象,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出现苍白色火焰;酒精燃燒产生淡蓝色火焰。
  四、要注意“加入”、“通入”和“滴入”的差别
  通常“加入”的是固体,“通入”的是气体,“滴入”的是液体。例如证明氢氧化铝两性的实验,其现象应描述为“当向AlCl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时,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逐渐溶解,直至最终消失”。
  五、要注意实验现象的完整性
  有些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只注重描述明显现象(如发光、火焰、沉淀等),而忽略其他现象(如固体溶解、吸放热、声音等)。例如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现象不仅有“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还应有“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等现象。再如钠与水(滴入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中有“浮”、“熔”、“游”、“鸣(嘶嘶声音)”、“红”五个现象。
  六、要注意描述语言的准确性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如果用词用句不恰当就不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诸如“看到无色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描述是不准确的,因为无色气体是不可能直接看到的,应描述为“看到无色气泡产生”。又如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应描述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描述为“出现白色沉淀”就不太准确了。
  七、要注意实验现象描述的真实性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改变,会使部分实验现象不能表现出来,因此描述实验现象只能描述实际观察到的现象,而不能凭空臆造实验现象。如在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如果水中没有加入酚酞试液,就不能写出“溶液变红”这个实验现象。再如铜与稀硝酸反应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中的装置,是无法观察到“无色气体产生”这个现象的,只有改进该实验,才会观察到“无色气体”产生。
  八、要注意不能混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是指观察者根据感官(眼、耳、鼻等)获得的第一信息,并不需要直接写出实验结论。如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如果描述为“有氢气产生”就错误了,原因是把实验结论当作了实验现象,应该为“铝片不断溶解,且铝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另外也不能把“无反应现象”与“不反应”混为一谈。
  总之,我们在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要遵循“客观、准确、完整、规范”八字原则,规范使用化学语言,准确表述实验现象,以提升化学实验学习的科学性。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把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的培养建设中。
政治不是空洞的说教,政治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这是很多教师的期待。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不少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疲于应付、无精打采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学方式缺少灵活性,教学手段缺失新颖性。那么,生活化的政治教学必然成为共同的追求。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专门的生活化教育的思想,的确,生活是教育的源泉。那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理应回归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实现课改目标,必须要解决一系列的教学难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应先于学生从理念上以及行为上有所转变。  一、教师应由重知
通过对大直径厚壁长距离轴的加工制造和安装工艺介绍。阐述大直径厚壁长距离轴的制造安装技术。
地理图式是指自然界中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等地理知识,经过个体的加工和整理,在人脑中所形成的地理知识组块,即知识结构。目前对地理图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利
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要求班主任必须全程跟班管理,这样才能使班级稳定,使各项工作走上正常轨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变化,班级管理的理念、方法也要随之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表明:要做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培养一批称职的、团结向上的班干部群体,使他们能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现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谈谈对职业中学班干部自主管理的粗浅认识和点滴做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上述课程目标,关键是要加强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位为
总结了DG440/13.7-112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过程中锅炉受热面和本体管道焊接的技术要点,从焊接工程量、焊接的准备工作要点、焊接工艺及检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
通过与有机绝缘电缆的比较,分析了矿物绝缘电缆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矿物绝缘电缆独特的构造,从电缆的交流电阻、感生电压、涡流等方面对其施工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
研读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以下简称新教材)中“火山”一段,因为是第一次上新课程,把握不准该怎么处理,所以就对照课标多看了几遍,又研读了编写说明,但是一遍遍看下来,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