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nglu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相对于历史的价值,一方面是其可以利用自身的某些艺术特性为历史提供明确的佐证,另一方面亦可以被用来当作重建(或者改变)个人历史观的途径。电影在“南京1937”这个题材上大胆的选择“城”作为镜像的主体,是具有先锋性质的、勇敢的尝试。“城”作为镜像的主体,《南京!南京!》也许正开启一段全新的历史讲述的方式,这样一次对于沉重历史的冷静回望和全面审视,引领我们站在如此切近的现今的土地上深刻的求索和追思。
  [关键词] 镜像史 纪录风格 故事片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13
  
  对于中国人而言,当南京这个普通的城市和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时,往往不自觉的意味着一段难以名状的沉重的禁忌。这种禁忌,决定了这段历史无论如何无法成为被全盘认可的艺术表现对象。所以那些对于《南京!南京!》近乎失控的批评和责难,从某种角度上说,皆为必然。而抛却影片在叙事层面和人物内心深层探究方面的些许缺憾,《南京!南京!》的诞生堪比一次勇敢的镜像史革命,隐隐昭示着未来电影中全新的历史观。
  一、城:镜像的主体
  相较于姜文(《鬼子来了》)和管虎(《斗牛》),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避开了所有可能切入的各种叙事角度,他选择整座南京城作为镜像的主体。这个主体的特殊性使得整个叙事呈现别一种的模样,没有具体而紧实的发展脉络,而整体的偏向于展示全景的散文式结构。对于宏大的历史题材来说,选择一座城池作为叙事主体显然不如选择“马大三”或者“牛二”更为明智。选择城池而不是个人,即意味着选择了出现叙事模糊、线索混沌且容易断裂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影片的背景由一般意义上的“城”转向了“人”,从而完成“人”与“城”的位置的严肃置换,客观上颠覆了受众业已生成的审美经验。事实上,《南京!南京!》也正因为这个置换而付出了叙事层面的代价——即弱化了故事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为了深入这座生死之城的灵魂之地,全面而深刻的展现战争笼罩之下的“城”的全貌,影片呈现了复杂的多线索的叙事结构,力图全景式的刻画城池之下所有可能的发生。人物可以分为四组群像: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士兵、被侵略虐杀的中国平民、进行抵抗的中国残余部队以及战争无辜的牺牲者——慰安妇。以日本士兵角川的见闻为主线,其余均可列为三条副线。这些线索交叉并进、有时相互影响交织,有时仅有一次相遇(角川路经被俘虏的陆建雄时投去的一瞥),甚至可以由于某一条线索的戛然而止而不产生任何关联(抵抗士兵和慰安妇没有呈现任何叙事上的相关之处)。多线索的叙事策略如同经纬线编织出立体的“城”,同时个中坐标也因为参照系轴线的过分拥挤而不够明晰。这亦是置换了“人”与“城”的位置之后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叙事结构同宏大的描述主体相适应的同时,又需要以不打扰以往的、惯常的叙事策略为前提。而这显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电影在“南京1937”这个题材上大胆的选择“城”作为镜像的主体,是具有先锋性质的、勇敢的尝试。这是冒险的,当然也是勇敢的。“城”作为镜像的主体,《南京!南京!》也许正开启一段全新的历史讲述的方式,这样一次对于沉重历史的冷静回望和全面审视,引领我们站在如此切近的现今的土地上深刻的求索和追思。
  二、《南京!南京!》:镜像与历史的间离
  中国以往的抗战历史题材电影,基于种种历史性原因,总是热衷于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光扬宏伟的民族气节。这样的影像一遍遍加固着我们膨胀的爱国情操,暗暗满足着我们在高贵爱国情操的指引下对于这段历史片段式的完好想象,进而渐渐的将这些片段主观的进阶成为完整历史的全部版本。至此,受众以默认的政治身份从影片中获得了爱国情感的宣泄,自愿的混淆历史和镜像,渐渐陷入排他性的信任的泥淖。是故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敏感的题材很少被提及,犹在当下商品化泛滥的时期,合理规避成为首选。而《南京!南京!》不仅直面该题材,且以晃动镜头的纪实感、大全景的肃穆感、大特写的细腻感对这段历史给予严肃的镜像表达。片中的“挑选慰安妇”、“日军祭祀”、“拉贝的难民营”等重要事件均符合史实,很多镜头就是1937年留下的珍贵照片的还原。虽然故事性元素的加入使影片脱离纪实的范畴——如虚构出的日军祭祀采用的舞蹈、被迫做慰安妇的小江等——但这有限的加工并不破坏影片的历史感,不失却题材的严肃性。由此,《南京!南京!》不仅是今日这个浮躁的消费时代一份庄严而高尚的铭文,亦是很久以来中国历史题材电影扩展范畴、突破僵化藩篱的又一次大胆革新。
  事实上,自《屠城血证》始,中国电影人已经开始了对于南京题材的尝试。彼时所采取的策略基本上是好坏二元对立的叙事格局、脸谱化的人物塑造;或者拐弯抹角的选择一种讨巧的艺术角度、谨慎的提供一种暧昧的人性关怀。而《南京!南京!》却大胆的选取日本侵略者(并不是中国平民、日本平民,亦不是随军记者)的个人化视角,通过角川这一角色对于这场战争态度的转变,连接起整个历史图景。这既是对我们民族记忆的“挑战”,也是一次建筑在全人类视角上的大胆反思。影片中的人物设定第一次正面获得了更为客观的人性表达,沉默的服从、艰难的反抗、角川的困惑甚至百合子的凄惶,这不仅在影像意义上打破了以往电影中约定俗成的叙事禁忌,且将受众带离民族主义的牢笼,赋予其更为多元而广阔的认知场域。与此同时,《南京!南京!》作为一部纪实风格的故事片,其诞生本身就意味着另一重镜像史的重启。电影相对于历史的价值,一方面是其可以利用自身的某些艺术特性为历史提供明确的佐证(纪录片),另一方面亦可以被用来当做重建(或者改变)个人历史观的途径:《南京!南京!》即是后者的强有力证明。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影像呈现出来的历史——尤其关乎抗战,总是抱着似乎理应“客观”的“顺应我意”的态度,倘若不是,则于我们来说就可以将影像拿来和史实相较,挑拣出“不合格”的历史景片以供恼怒。而事实却一直截然相反,坦诚而残酷。况,“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即也一定不是现实;对于历史也一样。冷静接受并且认真理解《南京!南京!》本身所进行的民族反思,远比对其进行历史质疑来得重要得多。
  《南京!南京!》一定不是纪录片,这个题材的特殊性也决定其不能够被解读为单纯的故事片。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未来主义式的追述,一次对于敏感历史的勇敢的触碰。也许并不圆满,但总会有那么一天,彼时的人们会读懂陆川的真诚,全新的历史读解将会为更多的人所认可。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电影的读解》颜纯钧 中国电影出版社
  3、《南京南京,沉默离开》 今何在 《上海采风》 2009年2月
  4、《论二战期间加拿大及美国纪录片中的亚洲主题》 加里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传奇题材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题材,而以“木兰从军”为代表的历史传奇文本,由于自身蕴含了诸如本土性、时代性、召唤性等适宜于以电影表现的特质,更是备受历代电影人的关注并于银幕上被一再演绎。历史传奇题材影片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几次商业浪潮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了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历史传奇 接受美学 民族性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逐渐
[摘要] 日本电影《告白》从凑佳苗的原作处女作,到导演中岛哲也的完美影像还原,都走向了违背日式电影一贯的温情审美。这种对于人物微妙情感的审视在中岛哲也冷淡的影像风格处理下愈加锥心蚀骨。尤其是采用“罗生门”式的多个“我”者叙事手法,全面而又深刻地描绘了一幅日本当代社会的众生相,在天真可爱温暖的背后,是戾气乖张的日式写实。  [关键词] 《告白》 叙事手法 同事异说  doi:10.3969/j.is
【摘要】电影《革命之路》记录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他们试图超脱庸碌的现实,最终却酿成悲剧。影片不仅批判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更触及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影片不仅是对现实婚姻的反思,更对现代社会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婚姻 异化 疯狂    电影《革命之路》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其根据理查德·耶茨的著名小说改编,也不仅是因为影片由《泰坦尼克号》的主演凯特·温丝莱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
【摘要】电影是一种以集体创作为主体的综合艺术。但人们常说的却是“导演核心制”,所以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必然和导演有着极大的关联。导演一般以故事作为出发点,完成他的艺术构思,并应用合适的演员等各方面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他的艺术构思。  【关键词】导演 演员 筹备 制作    导演是电影的制作人,也是整个制作团队的负责人。电影制作是依靠不同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的,不同专业的人被导演集合到一块共同制作出高水准的
[摘要] 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影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代印度国内的某些深层的社会矛盾和难以改变的社会现状。印度贫民们在梦魇般的生活最低线下苦苦挣扎,可残酷的现实仍然无法剥夺他们内心中对幸福的向往和改变现实的憧憬。他们将会在生活的废墟上重建美丽的心灵神话。  [关键词]《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艺术表现手法 人文内涵    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贫
【摘要】觉文化方兴未艾,随着视觉优位的彰显,由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转变。电影《非诚勿扰》改变传统冯氏贺岁片的风格,呈现奇观化特点。影片以男性中心主义的角度来审视女性,并且根据消费社会的特点营造了各种消费形象,传统的喜剧贺岁正在转向图像贺岁。  【关键词】《非诚勿扰》 视觉文化    从98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的贺岁片成为大陆电影商业化运作的典范,但也未能避免成为同春晚一样的鸡肋,多食无味,弃
【摘 要】电影《袁隆平》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结构、和谐自然的色彩布局和生活化的人物语言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袁隆平形象,完成了一次艺术对科学的礼赞;  【关键词】袁隆平 艺术 科学    由潇湘电影集团和北大星光集团联合投拍的影片《袁隆平》是我国第一部以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主角的影片。影片用艺术的手法生动再现了袁隆平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自上世纪50年
[摘要]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理论可以用来多角度分析电影,运用此理论,通过对电影《色·戒》在类型、结构、人物、视角及片名等多个层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导演李安在对小说的改写中所折射出来的男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改编 视角    张爱玲在《留情》中说过,人世间的爱情都是千疮百孔的,可人生还得接受这不完全的爱情,还是相爱着。这种话表达出她对爱情本质看透后苍凉的感觉《色·戒》
[摘要]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王家卫的影片之所以获得世界电影界的认可,得到国际间的认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固是王家卫的影片主题索求和文化表达都与世界电影保持一致。  [关键词] 与时代同步 情感表达 文化表达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电影作为世界第七艺术同样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中国电影来说,他们大多以异乡情调、古老文化、乡野背景来博得世
摘要 人类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应用举不胜举。它已不仅仅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是掺入到电影产业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创作、策划到前期的摄影、置景、道具,到后期的合成、剪辑,无处不发挥着巨大的功用,让电影创作超出了人类有限的视点和运动轨迹。  关键词 数字特效 电影 计算机 拍摄    电影特效自电影诞生起一直是电影语言不可缺少的创作手段,今天则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电影魔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