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惩罚手段往往包含了教师望生成龙的良苦用心。如果这种苦心不为学生所接受、不被家长所认同,甚至滥用惩罚,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变成阻碍他们进步的一种精神障碍。基于此,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讲究惩罚的艺术和智慧,让惩罚变成有理性的教育。
一、教育惩罚要坚持适度性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惩罚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为而又会消除不协调时是最为理想的惩罚教育。因此,教师在采用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时,一定要把握其中的度。这个度不能越过两个极限:一是法律的极限。有的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教师总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根本不考虑方法,采用体罚、拘禁、侮辱等手段,希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这是对学生严重的侵权行为,有时稍一失手,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成为一种犯罪行为。二是学生心理承受的极限。有的学生总是对一种错误屡教不改,教师往往对其无可奈何,便采取冷漠、歧视、甚至不闻不问的态度,这种心罚看起来似乎比体罚要好,如果时间久了,其实是对学生心灵的折磨,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如,有一位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要说家庭作业,就是课堂作业也不做。之后,教师便将他安排在教室的后面,上课也从不关注他,只要他上课不讲话,不惹是生非,教师就说谢天谢地了。时间久了,这位学生也被同学疏远了,性格也变得孤僻了,导致了他自暴自弃式的精神坍塌,有时显得特别自卑,有时显得特别暴躁,甚至以前一些好的习惯也没有了……
二、教育惩罚要坚持及时性
有不少教师可能由于受师德师风教育过多的影响,把握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与惩罚的区别,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生怕戴上师德不够好的帽子,教师对学生一点小错误或只要并没有产生严重后果时就不管不问,往往只是象征性说说“以后不这样了”“再这样,新账旧账一起找你算”。殊不知,惩罚应是及时让学生对错误纠正与认识的再教育,如果不及时进行惩罚,学生就不可能对其行为产生不安、内疚的体验。甚至不能清楚地看到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根据错误的大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三、教育惩罚要坚持代偿性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总会习惯性地认为让学生尝点苦头,学生下次就不敢再犯错误了。实际上,这种效果恰恰增加了学生的反感和对立情绪,导致教师和学生更加疏远。如果采用代偿式惩罚不失为纠正学生错误的一种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完成一种新的学习或劳动任务来对自己已犯错误进行补偿,从而达到再教育的目的。如,学校刚在树林里栽了一些花草,有不少学生在树林中间相互追赶,将不少花草踩死。于是,我将家长喊来,并和家长、学校领导商量,最终做出一致的惩罚意见是:由学校出资再买一些花草,罚这些学生必须将这些花草栽活。这些学生在栽花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诸如怎么栽花、怎么培土、怎么养护、怎么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来确保花草的成活。在随后的一些日子里,这些学生为了保证这些花草的全部成活,就向家长、教师请教,甚至还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课余时间,这些学生还义务在这片树林的周围巡视,以防止别的学生进来去踩死他们的劳动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花草都活了。这种代偿性的劳动教育,不是为惩罚而惩罚,而是将惩罚变为一种实践,变为一种思想和能力的锻炼,他们不仅感知了劳动的艰辛,还懂得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这是对学生潜移默化、最生动有效的自我教育。
四、教育惩罚要坚持认同性
对学生的惩罚,因为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并不一定令学生接受。如果教师拿出惩罚意见时让学生认同,远比迫使受惩罚者被动接受更能达到惩罚的目的。如有一位学生每次习作都是工工整整地抄写同步作文书上的习作。我反弹琵琶,肯定了他的优点:一是说明你有上进心,的确想把习作写好,得到老师的表扬;二是你有较强的辨别能力,知道什么样的习作是好习作;三是你态度非常认真,不是自己写的都能那么认真抄写。随后,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一直抄写习作,自己永远不会习作,正如只是看别人游泳和打球,自己永远不会游泳和打球。因此你每次抄写习作后,要从下面三条中选择一种惩罚。一是背诵三篇类似的习作,最多只能错五处;二是工工整整地抄写类似的作文五篇;三是你抄的这篇习作,你最感动的在什么地方,哪些词句用得好,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不少于150字读后感或者评论;四是将你的习作打印后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栏里。从强度上来看,第四条最简单,但是学生一定会笑话他,第三条是比较简单也比较好完成,也是我希望他选择的。当然,他的确也选择了第三条惩罚。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也将他的评点和感悟进行修改,贴在教室里的作文展示栏里。一学期过后,这位学生自己能独立进行习作,并且也有不少优秀习作。当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惩罚时,教师一定要思考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否会认同教师的惩罚意见,教师一定要考虑受罚者的自尊、性格、个性,让他们较为自愿地接受我们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过多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进而达到教育者的期望。
五、教育惩罚要坚持说理性
在对学生实施惩罚时,一定要先讲道理,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的结果远比一开始就宣布惩罚手段的效果好得多。如,有几个学生总喜欢在新修的综合楼的楼道里玩耍,有时还用彩笔在上面涂涂画画,甚至还在上面签名题诗。于是,一位班主任这样教育他们:你们在那儿玩耍,一是因为那儿的确宽敞,二是因为你们喜欢那儿。可是这洁白的墙面上都像你们这样乱涂乱画,岂不是成了黑脸包公了吗?你们为什么每天都要洗脸,不就是为了展示一副清新的面孔给大家看吗?既然你们喜欢那儿,应该爱护它,应该像保护自己的脸庞一样爱护它。现在,我请你们先用湿布将污迹轻轻擦拭,然后到学校保管室里取一些剩下的涂料把它抹平。告诉你们,你们运气还好,学校刚进行了维修,还有少量的涂料,下次再这样,就需要你们自己买涂料了,那可要不少钱呢。学生不仅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将清理任务做得好好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绝不是完整的、真正的教育,教师应合理有效地使用惩罚手段,关键是教师要对惩罚有较为理性的认识,只有有了理性的认识,我们的惩罚教育才能变得有智慧和艺术,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潜江市后湖小学)
一、教育惩罚要坚持适度性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惩罚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为而又会消除不协调时是最为理想的惩罚教育。因此,教师在采用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时,一定要把握其中的度。这个度不能越过两个极限:一是法律的极限。有的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教师总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根本不考虑方法,采用体罚、拘禁、侮辱等手段,希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这是对学生严重的侵权行为,有时稍一失手,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成为一种犯罪行为。二是学生心理承受的极限。有的学生总是对一种错误屡教不改,教师往往对其无可奈何,便采取冷漠、歧视、甚至不闻不问的态度,这种心罚看起来似乎比体罚要好,如果时间久了,其实是对学生心灵的折磨,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如,有一位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要说家庭作业,就是课堂作业也不做。之后,教师便将他安排在教室的后面,上课也从不关注他,只要他上课不讲话,不惹是生非,教师就说谢天谢地了。时间久了,这位学生也被同学疏远了,性格也变得孤僻了,导致了他自暴自弃式的精神坍塌,有时显得特别自卑,有时显得特别暴躁,甚至以前一些好的习惯也没有了……
二、教育惩罚要坚持及时性
有不少教师可能由于受师德师风教育过多的影响,把握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与惩罚的区别,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生怕戴上师德不够好的帽子,教师对学生一点小错误或只要并没有产生严重后果时就不管不问,往往只是象征性说说“以后不这样了”“再这样,新账旧账一起找你算”。殊不知,惩罚应是及时让学生对错误纠正与认识的再教育,如果不及时进行惩罚,学生就不可能对其行为产生不安、内疚的体验。甚至不能清楚地看到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根据错误的大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三、教育惩罚要坚持代偿性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总会习惯性地认为让学生尝点苦头,学生下次就不敢再犯错误了。实际上,这种效果恰恰增加了学生的反感和对立情绪,导致教师和学生更加疏远。如果采用代偿式惩罚不失为纠正学生错误的一种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完成一种新的学习或劳动任务来对自己已犯错误进行补偿,从而达到再教育的目的。如,学校刚在树林里栽了一些花草,有不少学生在树林中间相互追赶,将不少花草踩死。于是,我将家长喊来,并和家长、学校领导商量,最终做出一致的惩罚意见是:由学校出资再买一些花草,罚这些学生必须将这些花草栽活。这些学生在栽花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诸如怎么栽花、怎么培土、怎么养护、怎么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来确保花草的成活。在随后的一些日子里,这些学生为了保证这些花草的全部成活,就向家长、教师请教,甚至还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课余时间,这些学生还义务在这片树林的周围巡视,以防止别的学生进来去踩死他们的劳动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花草都活了。这种代偿性的劳动教育,不是为惩罚而惩罚,而是将惩罚变为一种实践,变为一种思想和能力的锻炼,他们不仅感知了劳动的艰辛,还懂得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这是对学生潜移默化、最生动有效的自我教育。
四、教育惩罚要坚持认同性
对学生的惩罚,因为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并不一定令学生接受。如果教师拿出惩罚意见时让学生认同,远比迫使受惩罚者被动接受更能达到惩罚的目的。如有一位学生每次习作都是工工整整地抄写同步作文书上的习作。我反弹琵琶,肯定了他的优点:一是说明你有上进心,的确想把习作写好,得到老师的表扬;二是你有较强的辨别能力,知道什么样的习作是好习作;三是你态度非常认真,不是自己写的都能那么认真抄写。随后,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一直抄写习作,自己永远不会习作,正如只是看别人游泳和打球,自己永远不会游泳和打球。因此你每次抄写习作后,要从下面三条中选择一种惩罚。一是背诵三篇类似的习作,最多只能错五处;二是工工整整地抄写类似的作文五篇;三是你抄的这篇习作,你最感动的在什么地方,哪些词句用得好,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不少于150字读后感或者评论;四是将你的习作打印后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栏里。从强度上来看,第四条最简单,但是学生一定会笑话他,第三条是比较简单也比较好完成,也是我希望他选择的。当然,他的确也选择了第三条惩罚。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也将他的评点和感悟进行修改,贴在教室里的作文展示栏里。一学期过后,这位学生自己能独立进行习作,并且也有不少优秀习作。当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惩罚时,教师一定要思考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否会认同教师的惩罚意见,教师一定要考虑受罚者的自尊、性格、个性,让他们较为自愿地接受我们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过多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进而达到教育者的期望。
五、教育惩罚要坚持说理性
在对学生实施惩罚时,一定要先讲道理,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的结果远比一开始就宣布惩罚手段的效果好得多。如,有几个学生总喜欢在新修的综合楼的楼道里玩耍,有时还用彩笔在上面涂涂画画,甚至还在上面签名题诗。于是,一位班主任这样教育他们:你们在那儿玩耍,一是因为那儿的确宽敞,二是因为你们喜欢那儿。可是这洁白的墙面上都像你们这样乱涂乱画,岂不是成了黑脸包公了吗?你们为什么每天都要洗脸,不就是为了展示一副清新的面孔给大家看吗?既然你们喜欢那儿,应该爱护它,应该像保护自己的脸庞一样爱护它。现在,我请你们先用湿布将污迹轻轻擦拭,然后到学校保管室里取一些剩下的涂料把它抹平。告诉你们,你们运气还好,学校刚进行了维修,还有少量的涂料,下次再这样,就需要你们自己买涂料了,那可要不少钱呢。学生不仅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将清理任务做得好好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绝不是完整的、真正的教育,教师应合理有效地使用惩罚手段,关键是教师要对惩罚有较为理性的认识,只有有了理性的认识,我们的惩罚教育才能变得有智慧和艺术,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潜江市后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