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33年的新闻工作历程,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长江韬奋奖。他就是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共产党员史联文。
近几年来,辽宁卫视凭借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异军突起。2007至2009年,辽宁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竞争排行榜中由第18名快速升至前10位,2010年稳居第5名。提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全国罕见,成为全国卫视市场的一匹黑马。
作为这匹黑马的驾驭者,史联文是怎么做到的?也许,应该从回溯他的新闻生涯开始。
自1978年成为一名记者,史联文一直以“拼字当头”的激情投身于新闻事业。1985年7月,辽宁洪水肆虐,史联文连续两个月转战在抗洪一线。从辽河洪峰在铁岭形成,到第4次洪峰通过盘锦,他肩扛十几斤重的器材,冒着随时可能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只身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记录着辽宁人民全力抗洪救灾的感人场景。
为了拍摄抗洪一线的全景镜头,他跟随作业飞机升到空中,用绳子绑在自己腰上,把自己吊在飞机舱口,留下了抗洪一线的珍贵画面。为争取新闻时效,他无数次昼夜兼程,往返于沈阳与灾区之间,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为此,他被辽宁电视台记一等功,并评为辽宁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1986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连续播发新闻101条,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百条记者”。
走上领导岗位后,史联文仍然事事冲锋在前。非典病毒施虐的2003年春夏之际,时任副台长兼新闻中心总监的史联文冒着生命危险,毅然进入非典病房,对病人进行零距离采访,采制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珍贵镜头和资料。2007年,辽宁遭遇56年不遇的暴风雪,史联文把自己绑在飞驰的列车车厢外,扛着摄像机,只为拍摄一个完美的镜头。其中,《抗击非典呵护生命》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抗击暴风雪》获2007—2008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影视专题类节目大奖。
有人说,人称“拼命三郎”的史联文,骨子里就是一个倔强和坚韧的人。从业20年间,他先后采访、拍摄完成了2000多集电视新闻、新闻专题、系列报道,其中千余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转发;他主创的系列报道《投资不增,成本不升,效益提高缘何而来》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系列报道《一根电线杆难住千人企业》、《创造历史》分别获得第七届和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史联文总说:“我就是想着花钱、干事、决策都要对得起全台职工。”在他眼里,功过的评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对得起肩上的使命。
为了了解业内发展和市场动态,他把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用来收听、观看广播电视,那不是一种放松的欣赏,是边听边看边思考的另一种工作。在他家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奇景”:两台收音机一起开着,两台电视在客厅并排立着,对比着听,对比着看。
正是在持续的探索中,史联文完成了一次次创新改革:辽宁广播电视台先后实现了制播分离,组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制定了“一山两刚”策略,成功推出《明星转起来》、《到底是谁》、《王刚讲故事》等龙头栏目,极大地提升了辽宁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如今,史联文又为辽宁广播电视台提出新时期发展战略——“实现高端崛起,把辽宁广播电视台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区域、跨业态、全媒体的现代传媒集团。”为了这一目标,今天的史联文,又踏上了人生新的起跑线。
(责任编辑:陈方)
近几年来,辽宁卫视凭借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异军突起。2007至2009年,辽宁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竞争排行榜中由第18名快速升至前10位,2010年稳居第5名。提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全国罕见,成为全国卫视市场的一匹黑马。
作为这匹黑马的驾驭者,史联文是怎么做到的?也许,应该从回溯他的新闻生涯开始。
自1978年成为一名记者,史联文一直以“拼字当头”的激情投身于新闻事业。1985年7月,辽宁洪水肆虐,史联文连续两个月转战在抗洪一线。从辽河洪峰在铁岭形成,到第4次洪峰通过盘锦,他肩扛十几斤重的器材,冒着随时可能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只身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记录着辽宁人民全力抗洪救灾的感人场景。
为了拍摄抗洪一线的全景镜头,他跟随作业飞机升到空中,用绳子绑在自己腰上,把自己吊在飞机舱口,留下了抗洪一线的珍贵画面。为争取新闻时效,他无数次昼夜兼程,往返于沈阳与灾区之间,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为此,他被辽宁电视台记一等功,并评为辽宁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1986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连续播发新闻101条,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百条记者”。
走上领导岗位后,史联文仍然事事冲锋在前。非典病毒施虐的2003年春夏之际,时任副台长兼新闻中心总监的史联文冒着生命危险,毅然进入非典病房,对病人进行零距离采访,采制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珍贵镜头和资料。2007年,辽宁遭遇56年不遇的暴风雪,史联文把自己绑在飞驰的列车车厢外,扛着摄像机,只为拍摄一个完美的镜头。其中,《抗击非典呵护生命》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抗击暴风雪》获2007—2008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影视专题类节目大奖。
有人说,人称“拼命三郎”的史联文,骨子里就是一个倔强和坚韧的人。从业20年间,他先后采访、拍摄完成了2000多集电视新闻、新闻专题、系列报道,其中千余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转发;他主创的系列报道《投资不增,成本不升,效益提高缘何而来》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系列报道《一根电线杆难住千人企业》、《创造历史》分别获得第七届和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史联文总说:“我就是想着花钱、干事、决策都要对得起全台职工。”在他眼里,功过的评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对得起肩上的使命。
为了了解业内发展和市场动态,他把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用来收听、观看广播电视,那不是一种放松的欣赏,是边听边看边思考的另一种工作。在他家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奇景”:两台收音机一起开着,两台电视在客厅并排立着,对比着听,对比着看。
正是在持续的探索中,史联文完成了一次次创新改革:辽宁广播电视台先后实现了制播分离,组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制定了“一山两刚”策略,成功推出《明星转起来》、《到底是谁》、《王刚讲故事》等龙头栏目,极大地提升了辽宁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如今,史联文又为辽宁广播电视台提出新时期发展战略——“实现高端崛起,把辽宁广播电视台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区域、跨业态、全媒体的现代传媒集团。”为了这一目标,今天的史联文,又踏上了人生新的起跑线。
(责任编辑: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