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家畜之一,牛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牲畜,被称为“六畜之首”。而本篇我们所说的牛,是未经驯化的、生存于荒野的野生牛科动物。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羊其实都是牛科动物,并且是牛科动物之中非常庞大的家族。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分类方法,牛科动物共计有9个亚科,分别是:马羚亚科、羊亚科、苇羚亚科、短角羚亚科、高角羚亚科、狷羚亚科、羚羊亚科、小羚羊亚科以及牛亚科。而我国现有的野生牛科动物有30多种,其中7种为中国特有。
在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中,牛科动物也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拍摄主题。因此,本期我们邀请了三位野生动物摄影师,聊聊拍牛的那些事儿。
星智:安全距离很重要
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有雄伟壮阔的山川、有碧波凌凌的海湖、有广袤的草原、蔚蓝如洗的天空……还有一群精灵在天地间恣意奔跑。而我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保护这里的生态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们。退休后,我依然无法放下它们,决定用相机捕捉它们生命的繁衍和灵动,用照片展现它们的魅力。
多年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摄影工作的经验与收获,那就是距离——恰当的距离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关键。人与动物之间距离的远近能够准确反映当地生态环境优劣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区域内人与动物距离越近,当地生态环境越好,生态保护意识越强。
同时,摄影师自己要把握好安全距离。我们只是去观察动物、拍摄动物,并不是参与、打扰它们的生活,所以恰当的距离很重要。前往可可西里的沿途中,周边地区可以看到很多野牦牛。野牦牛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牛科动物,它们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常会主动攻击在它前面经过的各种对象,能将在草原行驶的小车撞翻,尤其是孤独的雄性野牦牛攻击性更强。所以,拍摄这种凶猛的野生动物,我们要特别谨慎小心,在拍摄时不要急于下车,要注意观察野牦牛的行动和表情,等它对我们没有恐惧和排斥,行动上对我们没有敌意时,便可下车拍摄,并且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
很多摄影师在拍摄野生动物时喜欢做一些伪装,殊不知,野生动物灵敏的嗅觉可能在几公里外就已经能觉察到入侵者,并及时将消息传播出去。所以,野生动物摄影师并不需要伪装,与此相比真诚的眼神更重要。
此外,很多野生动物生存的地方人烟稀少,且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中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利于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人类对大自然有了进一步探索,但也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然。因此,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吴颖:香港海滩水牛的故事
在香港大屿山岛的贝澳海滩,公水牛带着它的家庭走进南中国海的波浪里,用海水浴洗去夏日的酷热。虽然与都市前来度假休闲的游客们享受着同一片海水,但不同的是,水牛才是这片海滩和湿地的原生居民。
目前,香港大约有1100只黄牛及120只水牛分布于大屿山、西贡和新界等处。我们所看到的水牛,和亚洲各地的馴养水牛同属一个物种——亚洲水牛(Bubalusbubalis)。它们是农业发展在这个现代化都市的遗痕。从香港开埠直至20世纪初,农场及耕地在新界随处可见。农民广泛以黄牛和水牛协助耕地,种植水稻。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向工业、金融业转型,自1970年代起,水田基本被荒废,大量耕牛也随之被遗弃,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
水牛是香港受到法令保护的最大型野生动物。而同时,水牛又保护着香港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水牛的一些日常活动,包括咀嚼吃草,践踏草地和在泥坑中打滚,都使得草地上维持着一定数量的土坑和水洼。这些水洼和水牛的粪便吸引了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于是又有了蛙类和鸟类来捕食。水牛还可控制植物的数量,防止湿地草场化。
香港米埔湿地特意引进水牛以进行湿地复育的研究。他们的数据表明,在从贝澳引进第二头水牛后,冬季期间每公顷水鸟数量,是一头水牛时的两倍,前来湿地觅食的水鸟种类也显著增加。
不过,和人类近距离生活的野生动物,也难免遇到人类社会的是是非非。海滩上曾发生过牛因游客挑衅而伤人的事件。新闻报道后,相关机构不得不将肇事水牛进行“人道毁灭”。于是,爱牛人士形成了团体,强烈呼吁游人不要接近水牛,并为伤病的牛提供救助。中立人士则表示,应该避免干预野生动物的生老病死。与此同时,这里也发生过若干起新生牛犊受到家犬攻击而死亡的事件,因此有人怀疑,这是水牛和湿地的存在阻碍了村子里土地开发所导致。
有人提议:“把所有水牛集中起来迁往离岛。”也有人说:“水牛是受到市民爱戴的动物,是香港郊野的情感象征!”不禁令人感慨,围绕着香港这小小海滩水牛的保护和去留所生产的争议,不正像世界各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吗?
邓建新:记录野生动物的真实影像
1998年,我调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职摄影工作。在保护区工作的20多年间,共拍摄了数万张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图片。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野生动植物生存境况的变化:恶劣的气候环境、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空间的占有和挤压。作为一名保护区工作者和摄影师,我更应该最真实地记录和传递,用影像唤起人类对野生生命的珍视与敬畏。让更多人明白,野生动物不应该被侵扰,更不该被伤害。
我经常在野外与野生动物近距离相遇,看到它们的真实生活。拍野生动物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进行主观选择性地拍摄,很可能会局限和片面,只定格到特定瞬间。因此,我的方法是只要遇到,都一一记录。这也是缘于我的工作需要,因为我拍摄的是保护区所有物种的资料照片。作为一名保护区摄影师,我必须在内心构建起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我将继续用影像记录,传递大自然的最真实影像。
【拓展阅读】
野牦牛: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牛科动物,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并称“世界三大极地高寒动物”。青藏高原的野牦牛有金色、黑色两种,肩甲高,角粗壮。繁殖期公母分离。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肃的西南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典型的高寒草食动物,国际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三江源和西藏羌塘草原上。繁殖哺乳期公母分群,每年6、7月份雌性藏羚羊开始迁徒到原出生地产羔。
岩羊:体型中等,两性具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它们在悬崖峭壁只要有一脚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达2~3米,若从高处向下更能纵身一跃10多米而不致摔伤。冬季发情交配,次年6、7月产仔,每年通常只产1仔。
盘羊:偶蹄目,牛科,俗称大头羊。典型山地动物,生活在海拔3700~5000米以上山区高寒草地,有季节性垂直迁徒,习性一般数十只为一群,冬季雌雄合群,每年5、6月产羔,可以和家畜绵羊杂交繁殖。
普氏原羚:偶蹄目,牛科,亚种原羚属,仅分布在环青海湖周边地区,俗称滩黄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体型似藏原羚,但体型比之略大,每年7 月份产羔。
羚牛:牛科羊亚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粗壮如牛,头小尾短又像羚羊,叫声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悬崖地带。白天隐匿于竹林、灌丛,黄昏和夜间出来觅食。羚牛集群性强,每年7~8月進入交配季节,翌年3~5月产仔,每胎一头。
藏原羚:偶蹄目,牛科,羚羊亚种,原羚属,俗称黄羊、藏原羚。青藏高原特有种,雄性长角雌性无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5000米的草原上,每年5~6月份产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