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A、B、C、D四组各15例。A组行单纯放射治疗,B组给予静滴唑来膦酸4mg,C组静滴唑来膦酸配合局部放射治疗,D组单纯给予口服止痛药物。结果:C组止痛总有效率93%,A组、B组、D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是73%、73%和67%,C组与A、B、D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显著,A组与B组、D组止痛效果差异不明显,前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D组多数患者有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治疗结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瘤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比单纯应用放疗和唑来膦酸效果更好,毒副反应小。
【关键词】 放射治疗,唑来膦酸,骨转移瘤,疗效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发生率约30%-85%[1]不等,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常导致严重的骨骼病变,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是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的抑制剂,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高钙血症。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我们采用局部放射性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15例,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9-73岁,原发癌为肺癌23 例,乳腺癌18 例, 前列腺癌6 例,鼻咽癌4 例,胃癌4例,肝癌2例,宫颈癌2例,甲状腺癌1例。骨转移灶单发12例,多发48例,转移部位以腰椎,胸椎,股骨、髂骨为主。
1.2 病例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例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②磁共振证实有单发或多发的骨转移灶,伴中、重度骨痛及骨破坏。③既往未放、化疗或放、化疗停止1个月以上。④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KPs评分≥30,预计生存期>3个月。
1.3 分组与治疗方法:60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A、B、C、D四组各15例。A组行单纯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照射,根据影像资料及骨痛最严重处确定放疗部位,采用低分割的放射方式,3Gy/次,共10次,2周结束,共30Gy。B组给予静滴唑来膦酸4mg,溶入生理盐水5OOml,大于15分钟滴完。C组静滴唑来膦酸剂量、用法同A组,并于当天行局部放射治疗,剂量同B组,放疗2周后再次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滴注,l周后评价疗效。D组给予口服止痛药物,观察疼痛缓解效果。
1.4 疼痛分级与疗效判定:
1.4.1 采用WHO分级标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无痛记0分;轻度疼痛:可耐受,睡眠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记1-3分;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服用镇痛药,记4—6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被动体位,需要服用镇痛药物,记7~10分。
1.4.2 止痛效果评价标准:①显效:疼痛减轻≥2个级差,或疼痛完全消失。②有效:疼痛减轻1个级差。③无效:疼痛加重或不减轻。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C组止痛总有效率93%,A、B、D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是73%、73%和67%,C组与A、B、D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显著,A组与B组、D组止痛效果差异不明显;前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D组多数患者有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四组止痛效果及副作用比较
3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为60%-80%,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疼痛的主要原因[2]。放射治疗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具有直接抗肿瘤的效应,可以缓解骨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80%~90%的癌症患者经放疗可获得持久的止痛效果,因此放疗常作为骨转移的首选治疗。
唑来膦酸是新一代高效的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其作用机理为:①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破坏;②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③通过与骨的结合阻断破骨细胞对软骨和矿化骨的吸收,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④抑制破骨细胞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唑来膦酸可以明显延缓及减少骨转移引起的各种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瘤的止痛效果达93%,比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口服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小,口服止痛药物副作用较大。
总之,放射治疗结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瘤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比单纯应用放疗和单独应用唑来膦酸及单纯口服止痛药物效果更好,是骨转移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谷铣之,殷蔚伯,余子豪等.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91.
[2]孙燕, 顾慰萍. 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47-48.
【关键词】 放射治疗,唑来膦酸,骨转移瘤,疗效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发生率约30%-85%[1]不等,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常导致严重的骨骼病变,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是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的抑制剂,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高钙血症。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我们采用局部放射性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15例,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9-73岁,原发癌为肺癌23 例,乳腺癌18 例, 前列腺癌6 例,鼻咽癌4 例,胃癌4例,肝癌2例,宫颈癌2例,甲状腺癌1例。骨转移灶单发12例,多发48例,转移部位以腰椎,胸椎,股骨、髂骨为主。
1.2 病例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例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②磁共振证实有单发或多发的骨转移灶,伴中、重度骨痛及骨破坏。③既往未放、化疗或放、化疗停止1个月以上。④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KPs评分≥30,预计生存期>3个月。
1.3 分组与治疗方法:60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A、B、C、D四组各15例。A组行单纯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照射,根据影像资料及骨痛最严重处确定放疗部位,采用低分割的放射方式,3Gy/次,共10次,2周结束,共30Gy。B组给予静滴唑来膦酸4mg,溶入生理盐水5OOml,大于15分钟滴完。C组静滴唑来膦酸剂量、用法同A组,并于当天行局部放射治疗,剂量同B组,放疗2周后再次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滴注,l周后评价疗效。D组给予口服止痛药物,观察疼痛缓解效果。
1.4 疼痛分级与疗效判定:
1.4.1 采用WHO分级标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无痛记0分;轻度疼痛:可耐受,睡眠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记1-3分;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服用镇痛药,记4—6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被动体位,需要服用镇痛药物,记7~10分。
1.4.2 止痛效果评价标准:①显效:疼痛减轻≥2个级差,或疼痛完全消失。②有效:疼痛减轻1个级差。③无效:疼痛加重或不减轻。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C组止痛总有效率93%,A、B、D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是73%、73%和67%,C组与A、B、D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显著,A组与B组、D组止痛效果差异不明显;前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D组多数患者有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四组止痛效果及副作用比较
3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为60%-80%,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疼痛的主要原因[2]。放射治疗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具有直接抗肿瘤的效应,可以缓解骨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80%~90%的癌症患者经放疗可获得持久的止痛效果,因此放疗常作为骨转移的首选治疗。
唑来膦酸是新一代高效的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其作用机理为:①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破坏;②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③通过与骨的结合阻断破骨细胞对软骨和矿化骨的吸收,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④抑制破骨细胞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唑来膦酸可以明显延缓及减少骨转移引起的各种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瘤的止痛效果达93%,比单纯药物组、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口服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小,口服止痛药物副作用较大。
总之,放射治疗结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瘤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比单纯应用放疗和单独应用唑来膦酸及单纯口服止痛药物效果更好,是骨转移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谷铣之,殷蔚伯,余子豪等.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91.
[2]孙燕, 顾慰萍. 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