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治疗作为现代新兴学科,在应用音乐心理学研究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一部分系统的音乐治疗模式已逐步被应用到各项医学难题研究范围中。本文将从音乐治疗学形成历史过程及对当前新型生物医学研究热点、难点进行分析,用以阐述当代新型音乐治疗模式对医学疾病治疗的创新性与实用科学性。
关键词:生物医学;音乐治疗;研究探索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疾病成为人们丧失正常生活行为的一大困扰。从人类社会诞生起,传统的药物治疗与臨床试验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项生理病变当中,并作为病体机能康复的重要措施。然而药物对于身体机理的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的种种迹象显示出,单次元的直接切入性治疗虽然有利于抑制或延缓病原体的病态发展,却在无形之中摧毁了身体内其他健康抗原子。在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单纯的传统药物治疗以无法满足人们追求健康体格与常规心理的要求,人们在寻求一种以心理康健疗法辅助药物治疗的治疗方式,音乐治疗法便应运而生。
所谓音乐治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音乐治疗师依据各种医疗经验,将音乐治疗中包含的特有生理、经历及音乐体验作用于病人心理中,以改变动力源为倾向,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是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的研究是建立在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音乐学范畴之中的。
西方最早出现有关于音乐治疗法的使用始于20世纪中期。二战的爆发对于医疗设施恶劣的军队环境产生了致命的打击,病毒的四处蔓延使伤残士兵的死亡率直线上升,这时有医生为受伤的士兵播放音乐,以此驱逐医院死亡的恐怖气息,结果伤员因情绪上的改变出现了感染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的现象---这是有关于音乐治疗学最早的实体记录。由于当时的治疗环境与政策束缚,虽然音乐治疗方法已得到重视,但还未形成系统的门类。随着西方医学家、精神病学家、专业音乐家以及心理学家的不断深入研究,音乐治疗学不断发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1950年音乐疗法协会(NAMT)在美国的成立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独立现代学科正式诞生。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MFMT)在1974年至2013年已召开了十一次世界性的学术交流会,正如音疗提出的:音乐治疗不仅对病人产生心理效应,更渗透明显的生理作用,如音乐胎教等;音乐治疗学学科已逐步超出心理应用学研究范畴,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全面系统的独立学科。
我国的音乐治疗教育起步较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神奇的怡情和养生功效就已家喻户晓,同时“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正是对应中医中的五行理论所创作。由于五音能够与五脏同步产生奇妙的配置,五脏的各项机能在五音与五声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来,所以古人将这三种形态的相互配置用于医疗临床诊断。但将音乐作为新型治疗研究方向的学说是在1980年由美国音乐治疗学专家刘邦瑞教授首次引进到国内的,他将音乐治疗称为是一种“行为科学”。在其后的几年中,有关于音乐治疗的研究学科分野获得了相关研究:北京大学心理学专家发表了有关音乐对人体身心反应的论著,主要阐述音乐对人体机能的疗效;1984年湖南马王堆疗养院成立了中国首座“心理音乐疗法实验室”,并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音乐治疗仪。至此,许多医院精神科与地方疗养院也纷纷成立起音乐治疗室,这为中国第一代音乐治疗师的产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的音乐治疗体系若要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与世界音乐治疗教育的联合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治疗不仅需要一套缜密科学的学术体系,更加需要具有实践丰富经验与教育素质优良的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手段本身是一种辅助治疗形式,而直接作用并接触病人本体的就是音乐治疗师。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正式成立音乐治疗专业并招收了第一批专业学生;随着音乐治疗学科对社会群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北京安定医院等与专业治疗师敬业的配合与临床研究,使得中国的音乐治疗教育水平逐渐与世界医疗研究接轨,并在1989年成立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学会的成立对中国音乐治疗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国内学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忱。至今,我国的音乐治疗研究已在音乐胎教、音乐电疗(针灸手法等)、儿童心理障碍矫正、身心疾病的辅助治疗及精神科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果。
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快速发展节奏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压力的隐形抑制不仅对人体心脏、大脑等器官带来致命灾害,同时也加重了心理承担的最大负荷。同时,转基因食品、速食成品的产生与辐射负功能等异类实体的出现,使人体免疫功能甚至是机能重组发生重大变化。针对以上问题的产生,生物医学专家在配置相关治愈药物时,也在寻求一种不仅能改变病体形态的治愈方法,同时能够从人体机能本身辅助药物治疗的手段。中医讲道“是药三分毒,三治七分养”,这也就说明任何治疗药物都是有偏性的,关于治愈药物的研究方法多为动物实验与药体(病菌)培养,以阶段性实验研究及针对临床不同反应从而获取治愈方法。而音乐治疗的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灵活性与针对性较强,考虑到伦理上原则,大多数有关音乐治疗的研究都是相关研究,而不是实验研究。由于研究对象为人类个体,所以实验与测量的结果校对应十分谨慎。
综合上述,音乐治疗作为新型医药模式下一个重要分支,仍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依据需要探索,在国家政策不断扶植下,音乐治疗也必将推动社会在精神调节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我国当代音乐治疗学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4).
[2]洪文学,李昕,高海波.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音乐疗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4,(3).
[3]张鸿懿著.音乐治疗学基础.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4]陈菁菁.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探索,2004,(3).
[5]张鸿懿.发展中的音乐治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2).
[6]普凯元.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1,(1).
本论文系湖南省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SZ12,项目名称《“音由心生,乐乃药也”—音乐疗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生物医学;音乐治疗;研究探索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疾病成为人们丧失正常生活行为的一大困扰。从人类社会诞生起,传统的药物治疗与臨床试验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项生理病变当中,并作为病体机能康复的重要措施。然而药物对于身体机理的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的种种迹象显示出,单次元的直接切入性治疗虽然有利于抑制或延缓病原体的病态发展,却在无形之中摧毁了身体内其他健康抗原子。在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单纯的传统药物治疗以无法满足人们追求健康体格与常规心理的要求,人们在寻求一种以心理康健疗法辅助药物治疗的治疗方式,音乐治疗法便应运而生。
所谓音乐治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音乐治疗师依据各种医疗经验,将音乐治疗中包含的特有生理、经历及音乐体验作用于病人心理中,以改变动力源为倾向,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是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的研究是建立在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音乐学范畴之中的。
西方最早出现有关于音乐治疗法的使用始于20世纪中期。二战的爆发对于医疗设施恶劣的军队环境产生了致命的打击,病毒的四处蔓延使伤残士兵的死亡率直线上升,这时有医生为受伤的士兵播放音乐,以此驱逐医院死亡的恐怖气息,结果伤员因情绪上的改变出现了感染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的现象---这是有关于音乐治疗学最早的实体记录。由于当时的治疗环境与政策束缚,虽然音乐治疗方法已得到重视,但还未形成系统的门类。随着西方医学家、精神病学家、专业音乐家以及心理学家的不断深入研究,音乐治疗学不断发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1950年音乐疗法协会(NAMT)在美国的成立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独立现代学科正式诞生。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MFMT)在1974年至2013年已召开了十一次世界性的学术交流会,正如音疗提出的:音乐治疗不仅对病人产生心理效应,更渗透明显的生理作用,如音乐胎教等;音乐治疗学学科已逐步超出心理应用学研究范畴,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全面系统的独立学科。
我国的音乐治疗教育起步较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神奇的怡情和养生功效就已家喻户晓,同时“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正是对应中医中的五行理论所创作。由于五音能够与五脏同步产生奇妙的配置,五脏的各项机能在五音与五声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来,所以古人将这三种形态的相互配置用于医疗临床诊断。但将音乐作为新型治疗研究方向的学说是在1980年由美国音乐治疗学专家刘邦瑞教授首次引进到国内的,他将音乐治疗称为是一种“行为科学”。在其后的几年中,有关于音乐治疗的研究学科分野获得了相关研究:北京大学心理学专家发表了有关音乐对人体身心反应的论著,主要阐述音乐对人体机能的疗效;1984年湖南马王堆疗养院成立了中国首座“心理音乐疗法实验室”,并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音乐治疗仪。至此,许多医院精神科与地方疗养院也纷纷成立起音乐治疗室,这为中国第一代音乐治疗师的产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的音乐治疗体系若要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与世界音乐治疗教育的联合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治疗不仅需要一套缜密科学的学术体系,更加需要具有实践丰富经验与教育素质优良的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手段本身是一种辅助治疗形式,而直接作用并接触病人本体的就是音乐治疗师。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正式成立音乐治疗专业并招收了第一批专业学生;随着音乐治疗学科对社会群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北京安定医院等与专业治疗师敬业的配合与临床研究,使得中国的音乐治疗教育水平逐渐与世界医疗研究接轨,并在1989年成立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学会的成立对中国音乐治疗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国内学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忱。至今,我国的音乐治疗研究已在音乐胎教、音乐电疗(针灸手法等)、儿童心理障碍矫正、身心疾病的辅助治疗及精神科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果。
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快速发展节奏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压力的隐形抑制不仅对人体心脏、大脑等器官带来致命灾害,同时也加重了心理承担的最大负荷。同时,转基因食品、速食成品的产生与辐射负功能等异类实体的出现,使人体免疫功能甚至是机能重组发生重大变化。针对以上问题的产生,生物医学专家在配置相关治愈药物时,也在寻求一种不仅能改变病体形态的治愈方法,同时能够从人体机能本身辅助药物治疗的手段。中医讲道“是药三分毒,三治七分养”,这也就说明任何治疗药物都是有偏性的,关于治愈药物的研究方法多为动物实验与药体(病菌)培养,以阶段性实验研究及针对临床不同反应从而获取治愈方法。而音乐治疗的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灵活性与针对性较强,考虑到伦理上原则,大多数有关音乐治疗的研究都是相关研究,而不是实验研究。由于研究对象为人类个体,所以实验与测量的结果校对应十分谨慎。
综合上述,音乐治疗作为新型医药模式下一个重要分支,仍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依据需要探索,在国家政策不断扶植下,音乐治疗也必将推动社会在精神调节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我国当代音乐治疗学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4).
[2]洪文学,李昕,高海波.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音乐疗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4,(3).
[3]张鸿懿著.音乐治疗学基础.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4]陈菁菁.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探索,2004,(3).
[5]张鸿懿.发展中的音乐治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2).
[6]普凯元.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1,(1).
本论文系湖南省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SZ12,项目名称《“音由心生,乐乃药也”—音乐疗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