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利益和矛盾的交织,使得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诚信修养是当前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工作。本文从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出现原因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本文系山西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2012015)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体制
2011年2月温家宝总理接受专访时提到,“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这一方面说明了诚信对于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诚信缺失是确实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社会没有诚信就无法进步;对于个人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
诚信是中华名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内容,是当代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原则,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成功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要求他们在从事学习、社会活动时秉承诚信的品格,否则就会影响到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关系到良好社会风气能否形成、和谐能否成功构建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现状
大学生诚信状况存在危机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将失信的观念和行为带到工作与生活中,必将影响自己的前途与事业,也必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相悖。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有三方面:
(一)日常学习
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找“枪手”完成,这些是每个高校三令五申禁止却又屡禁不止的行为。尽管各个高校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从来都是严加处罚,对于各种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都有明确规定,但是每逢考试都会有人使用各种手段铤而走险、骗取成绩。
(二)经济活动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有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暂时的手头拮据或盲目攀比消费而向同学借钱或者向银行贷款;在某些高校部分学生甚至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严重损害了真正需要获得帮助的那部分同学的利益。
(三)求职择业
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为了应聘一个理想中的职位,在自荐书和个人简历中注入了许多虚假信息,随意更改自己的成绩、虚构实习经历、伪造荣誉证书和技能等。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四方面: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改革和转型全面推进,由此出现的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知。相对于基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善健全。社会上一些领域出现的道德失范和滑坡现象,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不良刺激。令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错误价值观念中迷失了自我。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老实人易吃亏”等古代负面的格言古训经常会被某些家长用来“教导”孩子,使得众多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就对社会的诚信氛围持怀疑态度。在现代家庭中,更多父母将注意力放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的正确教育引导。许多受教育者在诚信与否的道德问题面前产生困惑和心理冲突,甚至对学校的正面教育有了逆反心理。
(三)高校教育的忽视
现代高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滞后,教育者多重视理论说教,忽视细节问题上的教育。落后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引起了部分学生对于高校德育教育的抵触与反感。另外,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为了达到指标,在某些环节默认,甚至暗示、纵容学生造假;有的教师违背职业道德收受学生礼物、泄露考试试题、评优评先暗箱操作等等。种种不端行为损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对教师的教育置若罔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自身素质的欠缺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成长于较优越的生活环境,没有经历过挫折与生活的磨难,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只会考虑自身利益,缺乏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在大学校园中,100%的学生对于诚信缺失是深恶痛绝的,但同时100%的学生也承认自身存在诚信缺失现象,这种双重的评价标准是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严重脱节的表现。
三、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
高校作为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重要基地,其職责是不可推卸的。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愈发受到重视。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切忌一蹴而就。
(一)将诚信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和育人环境至关重要。目前在开展诚信教育方面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形式大于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诚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单单是学生处、团学委、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打造出“全院育人、全员育人”的氛围。潜移默化中改善校园的诚信教育,让诚信能够成为一种习惯。
(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以往的诚信教育主要集中在新生当中,最普遍的形式就是通过入学教育以及大一学习的思修课程。诚信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针对大一新生开展诚信教育第一课,以确立最基本的诚信意识为主要任务;针对大二、大三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中关于诚信诚信的教育;针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强化毕业生的诚信意识,将诚信理念贯穿于职业生涯始终。
(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高校应将诚信教育常态化,不能流于一时的形式。首先,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评价,以此作为学生操行评定、奖学金评比、优秀评定、毕业工作推荐等的关键指标。其次,对于失信行为要严格处罚,避免出现失信者获利、诚信者受损的现象。诚信教育不应是纯道德教育,高校应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制定针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惩罚措施,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升他们的诚信道德水平,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建设一个诚信校园、和谐校园起步,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将有新的突破。
作者简介:王芳(198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教师,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参考文献:
[1]范丽萍,《谈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才智,2011年02期。
[2]杨红燕,《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年4月。
[3]王豫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考察与出路探讨》,法制与社会,2007年9月。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体制
2011年2月温家宝总理接受专访时提到,“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这一方面说明了诚信对于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诚信缺失是确实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社会没有诚信就无法进步;对于个人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
诚信是中华名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内容,是当代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原则,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成功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要求他们在从事学习、社会活动时秉承诚信的品格,否则就会影响到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关系到良好社会风气能否形成、和谐能否成功构建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现状
大学生诚信状况存在危机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将失信的观念和行为带到工作与生活中,必将影响自己的前途与事业,也必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相悖。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有三方面:
(一)日常学习
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找“枪手”完成,这些是每个高校三令五申禁止却又屡禁不止的行为。尽管各个高校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从来都是严加处罚,对于各种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都有明确规定,但是每逢考试都会有人使用各种手段铤而走险、骗取成绩。
(二)经济活动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有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暂时的手头拮据或盲目攀比消费而向同学借钱或者向银行贷款;在某些高校部分学生甚至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严重损害了真正需要获得帮助的那部分同学的利益。
(三)求职择业
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为了应聘一个理想中的职位,在自荐书和个人简历中注入了许多虚假信息,随意更改自己的成绩、虚构实习经历、伪造荣誉证书和技能等。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四方面: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改革和转型全面推进,由此出现的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知。相对于基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善健全。社会上一些领域出现的道德失范和滑坡现象,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不良刺激。令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错误价值观念中迷失了自我。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老实人易吃亏”等古代负面的格言古训经常会被某些家长用来“教导”孩子,使得众多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就对社会的诚信氛围持怀疑态度。在现代家庭中,更多父母将注意力放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的正确教育引导。许多受教育者在诚信与否的道德问题面前产生困惑和心理冲突,甚至对学校的正面教育有了逆反心理。
(三)高校教育的忽视
现代高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滞后,教育者多重视理论说教,忽视细节问题上的教育。落后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引起了部分学生对于高校德育教育的抵触与反感。另外,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为了达到指标,在某些环节默认,甚至暗示、纵容学生造假;有的教师违背职业道德收受学生礼物、泄露考试试题、评优评先暗箱操作等等。种种不端行为损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对教师的教育置若罔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自身素质的欠缺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成长于较优越的生活环境,没有经历过挫折与生活的磨难,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只会考虑自身利益,缺乏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在大学校园中,100%的学生对于诚信缺失是深恶痛绝的,但同时100%的学生也承认自身存在诚信缺失现象,这种双重的评价标准是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严重脱节的表现。
三、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
高校作为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重要基地,其職责是不可推卸的。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愈发受到重视。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切忌一蹴而就。
(一)将诚信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和育人环境至关重要。目前在开展诚信教育方面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形式大于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诚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单单是学生处、团学委、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打造出“全院育人、全员育人”的氛围。潜移默化中改善校园的诚信教育,让诚信能够成为一种习惯。
(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以往的诚信教育主要集中在新生当中,最普遍的形式就是通过入学教育以及大一学习的思修课程。诚信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针对大一新生开展诚信教育第一课,以确立最基本的诚信意识为主要任务;针对大二、大三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中关于诚信诚信的教育;针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强化毕业生的诚信意识,将诚信理念贯穿于职业生涯始终。
(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高校应将诚信教育常态化,不能流于一时的形式。首先,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评价,以此作为学生操行评定、奖学金评比、优秀评定、毕业工作推荐等的关键指标。其次,对于失信行为要严格处罚,避免出现失信者获利、诚信者受损的现象。诚信教育不应是纯道德教育,高校应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制定针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惩罚措施,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升他们的诚信道德水平,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建设一个诚信校园、和谐校园起步,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将有新的突破。
作者简介:王芳(198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教师,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参考文献:
[1]范丽萍,《谈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才智,2011年02期。
[2]杨红燕,《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年4月。
[3]王豫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考察与出路探讨》,法制与社会,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