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运动离不开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水的底蕴和魅力不断地被人们去丰富,水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水文化描绘出了水的底蕴,呈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感,其饱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和人文精神。本文通过解读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文人墨客描绘水的素材,解读水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与底蕴,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高中语文水文化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去欣赏课本,养成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习惯,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水文化 教学价值 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
前言
中华民族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里,都能看见水的影子。自古以来水就被视为生命之源,为了健康长寿、丰衣足食,常有敬拜水神的习俗。随着时代的进步,哲人们通过水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和丰富的灵感,文人以水卖弄风骚。对水的无限遐想、崇拜,感悟和眷恋,构成展现出了炎黄子孙与水的情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作为当代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中华民族特色的水文化,同时教育界也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高中教材中水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廊里,水在文人笔下瞬间变成了一种传达意象的媒介,它从本质上突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其美学底蕴深厚。细水长流是一种美,波涛汹涌是一种美;北国万里雪飘,江南鱼米水乡。中国宽广的大地上,处处都是使人们魂牵梦绕和诗人吟诗作赋的美地。
(一)水文化的生态魅力
文人的心境非常高深,他们可以捕捉到水的婀娜多姿,并能极尽描绘出水的底蕴,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与水的情结传承给后人。上下五千年,在文人的世界里处处存在水的身影。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到细水长流的小溪,从南方的水体现出来的婀娜多姿到北方水的狂放奔腾,从春季的绵绵细雨到冬季的雪花漫天,文人墨客用各种方式来表达的水魅力,从不感到厌倦。
(二)水文化的情感表达
在文人那里,水就是表达感情的媒介。归家与水有关,漂泊与水有关。水见证朋友之间的友情,水见证男女之间爱情。纵观关于描绘水之美的优秀作品,大部分佳作都是寓情于景,文人墨客借水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三)水文化包含的哲学底蕴
水不仅承载着人类的情感,还蕴含着玄远幽深的思想。如细水长流的江水蕴含着人生不断地追求,汹涌澎湃的海水象征着人生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婀娜多姿的水象征着人生的温柔多情。人水合一,透过水来向世人展示自我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体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二、高中语文水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与初中生相比,他们在各个方面己经表现的足够稳定成熟。他们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并开始以理性的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变得稳定和成熟。因此,他们可塑的空间还很大。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教学的主体,我们要有效地、合理地运用教材素材,通过教材中的优秀素材来感染学生,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三、高中语文水文化教学的价值
水,无论是绵绵细流的江水,还是波涛汹涌的海水,流动是它最基本的特点,使人们常常把人的精神世界与水世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水的风格和态势,来体现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水文化的精髓恰恰就在于此,也是人和谐发展的精神源泉。传承、创造并形成人们新的行为模式,促进人类更加全面,更加健康,更加和谐地发展。
(一)水文化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观,强调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相处,所以,我们应该弘扬和继承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如忧国爱民等思想,积极引导并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品格。
1 自然审美观的回归
古代的文人墨客以山水为媒介,来描绘山水的内涵和其本身所蕴含的魅力,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描绘得淋漓尽致,正是通过这种描述,后人才能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高中语文教材的素材大部分都是借景抒情的文学作品,以山水作为载体的抒情文章较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并未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其表达的意境和精神并未有效地挖掘与弘扬。如高三教材对“山水与文化”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山水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亲近山水,体会山水,或者通过实际的山水之间的体验,去体会“人水合一”的境界。
2 审美情趣的追寻
古人认为山具有智慧,水具有灵性,水是生命之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水,诚然,山有了水的点缀,才会活灵活现,才有生机。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曾经婀娜多姿的水世界,如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今天读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感觉到的是陌生,那种地方在何处才可见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水这一媒介,加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他们切实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过程中,要学会反思,思考他们未来该怎样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这样的话,学生在喜欢和欣赏水的同时,在理智上也会添加一份珍惜。
(二)水文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心智的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的年轻一代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似乎出现了一些疲倦的现象。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学生健康的心智,加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管子曾说:“水者,何地,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宝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产生也。”
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人类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使我们豁然开朗。使学生把外在的感受、内在的情感结合起来,走进它,领悟它。如果教师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能洗净自己的心灵。走进课文中川流不息的潺潺流水,让人有感于它的灵动;品味刚柔相济,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水滴石穿的坚忍不拔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清澈的河水边嬉戏打闹,让你见识到水的纯洁无暇,心底也变得澄明;体会无处不在的水,让你体会收获,体会宽广的胸怀与气度。
四、结束语
关于描绘或间接涉及“水”的文章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一共有75篇,这充分体现出来了中华民族对水特有的情结和感悟。虽然教科书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把水的底蕴和魅力已经描绘得淋漓尽致了。高中生通过对水的文化内涵的深入学习,以往的急躁与高傲已大大减弱,稚嫩的心灵从此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通过深刻的领悟水的精神,使他们自己对以往的行为进行重新审视,逐渐构建起健康的思维模式和健全的身心机智。参考文献:
[1]梁欢 中华水文化初探[J],语文学刊,2007,02
[2]黄庆 古代爱情诗中的水意象绎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3]邵世荣 解读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5
[4]徐聪 论高中语文教材新体系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1
[5]肖淑静 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与使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于苗苗 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诗歌选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水文化 教学价值 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
前言
中华民族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里,都能看见水的影子。自古以来水就被视为生命之源,为了健康长寿、丰衣足食,常有敬拜水神的习俗。随着时代的进步,哲人们通过水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和丰富的灵感,文人以水卖弄风骚。对水的无限遐想、崇拜,感悟和眷恋,构成展现出了炎黄子孙与水的情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作为当代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中华民族特色的水文化,同时教育界也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高中教材中水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廊里,水在文人笔下瞬间变成了一种传达意象的媒介,它从本质上突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其美学底蕴深厚。细水长流是一种美,波涛汹涌是一种美;北国万里雪飘,江南鱼米水乡。中国宽广的大地上,处处都是使人们魂牵梦绕和诗人吟诗作赋的美地。
(一)水文化的生态魅力
文人的心境非常高深,他们可以捕捉到水的婀娜多姿,并能极尽描绘出水的底蕴,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与水的情结传承给后人。上下五千年,在文人的世界里处处存在水的身影。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到细水长流的小溪,从南方的水体现出来的婀娜多姿到北方水的狂放奔腾,从春季的绵绵细雨到冬季的雪花漫天,文人墨客用各种方式来表达的水魅力,从不感到厌倦。
(二)水文化的情感表达
在文人那里,水就是表达感情的媒介。归家与水有关,漂泊与水有关。水见证朋友之间的友情,水见证男女之间爱情。纵观关于描绘水之美的优秀作品,大部分佳作都是寓情于景,文人墨客借水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三)水文化包含的哲学底蕴
水不仅承载着人类的情感,还蕴含着玄远幽深的思想。如细水长流的江水蕴含着人生不断地追求,汹涌澎湃的海水象征着人生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婀娜多姿的水象征着人生的温柔多情。人水合一,透过水来向世人展示自我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体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二、高中语文水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与初中生相比,他们在各个方面己经表现的足够稳定成熟。他们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并开始以理性的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变得稳定和成熟。因此,他们可塑的空间还很大。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教学的主体,我们要有效地、合理地运用教材素材,通过教材中的优秀素材来感染学生,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三、高中语文水文化教学的价值
水,无论是绵绵细流的江水,还是波涛汹涌的海水,流动是它最基本的特点,使人们常常把人的精神世界与水世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水的风格和态势,来体现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水文化的精髓恰恰就在于此,也是人和谐发展的精神源泉。传承、创造并形成人们新的行为模式,促进人类更加全面,更加健康,更加和谐地发展。
(一)水文化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观,强调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相处,所以,我们应该弘扬和继承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如忧国爱民等思想,积极引导并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品格。
1 自然审美观的回归
古代的文人墨客以山水为媒介,来描绘山水的内涵和其本身所蕴含的魅力,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描绘得淋漓尽致,正是通过这种描述,后人才能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高中语文教材的素材大部分都是借景抒情的文学作品,以山水作为载体的抒情文章较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并未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其表达的意境和精神并未有效地挖掘与弘扬。如高三教材对“山水与文化”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山水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亲近山水,体会山水,或者通过实际的山水之间的体验,去体会“人水合一”的境界。
2 审美情趣的追寻
古人认为山具有智慧,水具有灵性,水是生命之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水,诚然,山有了水的点缀,才会活灵活现,才有生机。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曾经婀娜多姿的水世界,如今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今天读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感觉到的是陌生,那种地方在何处才可见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水这一媒介,加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他们切实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过程中,要学会反思,思考他们未来该怎样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这样的话,学生在喜欢和欣赏水的同时,在理智上也会添加一份珍惜。
(二)水文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心智的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的年轻一代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似乎出现了一些疲倦的现象。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学生健康的心智,加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管子曾说:“水者,何地,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宝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产生也。”
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人类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使我们豁然开朗。使学生把外在的感受、内在的情感结合起来,走进它,领悟它。如果教师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能洗净自己的心灵。走进课文中川流不息的潺潺流水,让人有感于它的灵动;品味刚柔相济,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水滴石穿的坚忍不拔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清澈的河水边嬉戏打闹,让你见识到水的纯洁无暇,心底也变得澄明;体会无处不在的水,让你体会收获,体会宽广的胸怀与气度。
四、结束语
关于描绘或间接涉及“水”的文章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一共有75篇,这充分体现出来了中华民族对水特有的情结和感悟。虽然教科书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把水的底蕴和魅力已经描绘得淋漓尽致了。高中生通过对水的文化内涵的深入学习,以往的急躁与高傲已大大减弱,稚嫩的心灵从此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通过深刻的领悟水的精神,使他们自己对以往的行为进行重新审视,逐渐构建起健康的思维模式和健全的身心机智。参考文献:
[1]梁欢 中华水文化初探[J],语文学刊,2007,02
[2]黄庆 古代爱情诗中的水意象绎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3]邵世荣 解读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5
[4]徐聪 论高中语文教材新体系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1
[5]肖淑静 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与使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于苗苗 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诗歌选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