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过去的“一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显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关键词】新课标;以学生为主;创造思维;主体地位
【Abstract】At new lesson object under the situation Be a teacher what if design classroom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utmost exertive the student's active, become past of"one forum" make for"cluster forum" student of cleverness the wisdom and ability present and stir up their to create desire thus.
【Key words】New lesson mark;Regard student as principle;Create thinking;Corpus position
“改變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之一。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题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的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得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 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2. 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数学问题要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例题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参与问题推广的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波利亚解题表的第四个步骤“回顾”,要求我们在解完一个题目后要认真反思:能否用其它方法?能否将此方法或结果用于其它问题 ?能否推广命题?
5. 参与对错误解法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必然会暴露一些问题或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
学生剖析这些错误,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6. 参与对问题解法的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这些解法的优劣进行评价,使学生从鉴别中学习一些优秀的解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解析几何有这样一道题:求经过两条曲线x2+y2+3x-y=0和3x2+3y2
+2x+y=0交点的直线方程。
一部分学生先求出两曲线的交点,再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即得所求的方
程7x-4y=0.一部分学生将第一个方程乘以3与第二个方程相减即得7x-4y=0为所求直线方程。
两种解法由学生评价,第一种方法常规基本,但运算复杂。第二种解法学生对其正确性不理解。教师要进行引导:设两交点为A(x1 ,y1 ),B(x2 ,y2),试问A,B两点的坐标是方程7x-4y=0的解吗?经过A,B两点的直线有几条?方程7x-4y=0表示一条直线,所以方程7x-4y=0即为所求的直线。
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分组讨论、师生交流(包括教师启发、引导、疑
问、学生回答、学生间对问题的争论等),学生的独立实践活动(包括阅读、思考、练习等),结合不同的内容交错使用这些形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柏荣。建构主义观念下的数学教师的作用。数学教育学报第5卷第4期
【关键词】新课标;以学生为主;创造思维;主体地位
【Abstract】At new lesson object under the situation Be a teacher what if design classroom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utmost exertive the student's active, become past of"one forum" make for"cluster forum" student of cleverness the wisdom and ability present and stir up their to create desire thus.
【Key words】New lesson mark;Regard student as principle;Create thinking;Corpus position
“改變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之一。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题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的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得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 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2. 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数学问题要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例题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参与问题推广的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波利亚解题表的第四个步骤“回顾”,要求我们在解完一个题目后要认真反思:能否用其它方法?能否将此方法或结果用于其它问题 ?能否推广命题?
5. 参与对错误解法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时必然会暴露一些问题或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
学生剖析这些错误,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6. 参与对问题解法的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这些解法的优劣进行评价,使学生从鉴别中学习一些优秀的解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解析几何有这样一道题:求经过两条曲线x2+y2+3x-y=0和3x2+3y2
+2x+y=0交点的直线方程。
一部分学生先求出两曲线的交点,再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即得所求的方
程7x-4y=0.一部分学生将第一个方程乘以3与第二个方程相减即得7x-4y=0为所求直线方程。
两种解法由学生评价,第一种方法常规基本,但运算复杂。第二种解法学生对其正确性不理解。教师要进行引导:设两交点为A(x1 ,y1 ),B(x2 ,y2),试问A,B两点的坐标是方程7x-4y=0的解吗?经过A,B两点的直线有几条?方程7x-4y=0表示一条直线,所以方程7x-4y=0即为所求的直线。
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分组讨论、师生交流(包括教师启发、引导、疑
问、学生回答、学生间对问题的争论等),学生的独立实践活动(包括阅读、思考、练习等),结合不同的内容交错使用这些形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柏荣。建构主义观念下的数学教师的作用。数学教育学报第5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