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水晶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0岁之前,说到10年前的事情还好像在显摆阅历,直到有一天,一个男人拿着一块水晶来找我,他说10年前,你还小,小到我不敢爱你。
  我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当时空调很冷,空间很大,我的好多话悠悠像说给水晶听的。它像我的半截铅笔,是最普通的B2铅笔,笔尖用那种平常的小刀削过,向着天。他告诉我,他一直用这个做镇纸,因为我当年告诉他,这是一个镇纸。他还说:“你看,里面的褐色岩渣状如青山,注定了这块石头品质凡常。而遗憾,却有遗憾的景致。匠人管这种水晶叫幽灵。”我听,眼里没有涟漪,于是他惊呼,你都忘了吗?这不都是你说过的吗?
  这都是从前我说过的吗?我好像想起了一些,但我没问他。
  我想起了,这绝不是我买下的最贵的石头,但在当年,有哪个18岁的小城姑娘愿意用70块钱换一块透明的只能当镇纸的石头呢?我把它揣在裤兜里,它带上了我的体温,后来,我把它送给他,有点儿希望,大一点点就嫁给他。20岁以前,这是我的心病。现在,他拿了一块幽灵水晶来找我,让我惊恐并决定细细搜寻,整整10年,我是否还有别的东西遗落在什么男人的家里。当年,这些东西可能像冰蟾一样带着我的体温和暗示统统被他们吞掉。他们不想要,但他们收下了,我期待着他们连同我一起收下,但他们放下了。10年,遗憾的景致还来不及积土成山,就有故人东归。
  这时候,我看见他的额头上闪出一丝亮晶晶的头发,于是我挨近他,闻到他身体上弥漫的味道,我说,忍着点儿,别怕疼,我想在拔下这根头发的时候会把当年的怨连根拔起,而在我和他的眼睛里,却硬生生地立起一块肃杀的碑。我的情人们,终于都先我老去。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地凝望他,突然想起来,他已经过了40岁,他有理由寻找当年要为他献身的小孩,哪怕这个孩子已经长大,哪怕这个孩子还没有大到把回忆当作重要的事情。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我如果做了什么,就会变得幼稚可笑。从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这样的遗憾。一个必须懵懂无知,另一个必须老辣多情。爱,不是早10年就是晚10年。这种遗憾很生硬。
  也许人世间,透明的就是最坚硬的。比如一块水晶,一滴水,比如,时间。没有什么没有谁必须记住。
其他文献
17岁那年我离家出走,一直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漂来漂去。  我到达的第一个地方是深圳,很幸运应聘到了一家大酒店做美工。我的工作,除了每周更新一次酒店演出海报,便是办公室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抄写工作。  有一次,来了一个十人演出团,除了乐手和歌手,还有四个很年轻的伴舞女孩。白天,他们在歌舞厅的圆形舞池里排练,我的工作不多,便常常溜出来,去看他们排舞。键盘手是他们中的大佬,留着奇怪的发型:除了正头顶有一块不大
期刊
梁尔源是湖南诗坛姗姗来迟的重量级诗人,他于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涟源市三甲乡,离诞生过谭谈、萧育轩、姜贻斌、梁瑞郴等知名作家的冷水江矿务局不远,与三一重工的掌门人梁稳根的老家更近,那里文脉很旺,人才辈出。梁尔源当过矿工,干过木匠,走过仕途。多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的诗心没变,诗兴没变。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与打磨后,他闯入诗坛,厚积薄发。近年来,他的一系列作品接连在《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
期刊
说些潮流上的尴尬事儿,实在是百事可乐。  早春的时候在上海,看到周迅在《橘子红了》中的大幅招贴画。印象中常撰稿的几家杂志封底广告中也有,是什么品牌的打印机广告。站在那幅画前端详了一阵子,觉得也只有周迅这张脸能载得动那么厚的粉,没有日本朝日时代电影的痕迹。  回到西安,一日逛小衣行,从南门一直往南,几十步的工夫就能见一空镜子似的装修,店小却极其透明,如果不是倚楼而建,恨不得连房顶也镶上湖蓝色玻璃了。
期刊
在一些人看来,我总喜欢一些旧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芝麻开门”,逛旧货市场的乐趣就在淘金的神秘和诱惑。  特价2元区,总让人有挥金如土的豪情。我看了一个摊,发现全是些粗制滥造难入我眼的东西。最后,几个看起来做工差强人意,样子还算古朴的猫形挂件被我扔到了簸箕里(摊主给我盛物的)。便宜没好货,至少是局部真理。我立即转移了目标。在一堆让人记不住什么是东西的物什的缝隙中,发现了我觊觎良久的东西:月饼模子。它用
期刊
天一冷,一切的娱乐活动都得取消。北风呼啸窗棂吱吱作响之时,在被窝里读书倒是不错。记得一度钦羡小资始祖沈三白先生,他虽然穷,可是风雅得紧,对于屋子怎么布置,花怎么摆都有研究,把蝴蝶蝗虫什么的勒死摆在花草上,使得隆冬时节也有虫草之趣——关于这种情趣,两个人真是神仙眷属。以前是随便翻翻而已,就留下了这个印象,认真一读,却发觉满不是那么回事。胡适先生把《浮生六记》翻译到国外,大概就是想叫洋鬼子们看看中国式
期刊
小东是我大学里最好的女友,因爸爸姓孙妈妈姓陈,各取姓氏半边,便赋予了她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最初喜欢上的,是她那一张脸,周正而柔和,浓黑的大眼配上细而高挑的眉毛,一管鼻子葱也似的直,生得三分男孩子的霸气,用“天然妙目,正大仙容”都不为过,也不失七分女子的妩媚,颦笑间,天地有声。  我们同念一个系,一周五天在一个大教室上课,放了学,宿舍是紧挨着,不想认识都不可以。开始是泛泛之交,在走道里迎面,我喊她,
期刊
我承认,我用来写这篇文章的电脑,操作系统是盗版的,系统有许多安全漏洞。有个没事干的早上,我逐一下载补丁,结果无数次地重启机器,我听到机器在大声地喊痛,盗版之痛。这还没完,这个操作系统无法关机,每次总会在“正在关机”处卡住了盗版的咽喉,然后只得强行切断电源,机器“嘘”地静止下来,让我天天温习着艾略特的诗句,那就是:世界就这样结束/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  而我所在的城市贵阳,一个正在努
期刊
在当今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山水画所面临的处境是极为尴尬的。这种尴尬源于一方面在中国画的三大科目中,山水画的本体积淀是最为丰厚的,由于山水画最符合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故而不论是文人画家还是非文人画家多选择山水作为自己的创作母题,对山水画投入最大的热情和最多的关注,使得山水画一科独大,长期居于画坛的主流地位;而另一方面大凡一种受本体性局限的事物,其形式愈是完美,发展的余地便愈是狭窄,积
期刊
揣着欧元上路,以前一个电视片的标题就这么煽情。内容更煽情:那个幸运的还算英俊的“少年”,捏着话筒一路在欧洲五国的高速超市街边指点江山激扬各国市民,欧元好用吗?当然好用。  天空湛蓝,高速锃亮地逶迤,鸽群翱翔,哥特尖顶刺破苍穹。  读书时的室友吉吉早些年最辉煌的理想就是到国外当农民。在校园的斗室里,她心怀全世界。但关于这一理想,她的诠释只是这句话本身,有关农场的一切具象物件都是我们替她置办的,计有:
期刊
在不增加投入也无法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如何令现实生活变得简洁优美,这是一个问题。  我自问我的生活已变得简无可简了,除了在吃和妆方面,尚存一丝裁剪空间,别的真是明月清风,来去无牵挂,快赶上杜尚了。  首先是一日三餐,早就自动减为农耕时代的两餐了,工作到大脑缺氧时,也可锐减为一餐,因为找不到方便当正餐吃的食物。且由于口味偏执,所以每在超市搜寻到一样两样,必狂吃它三四个月,直吃到急景残年,眼冒金星才罢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