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而获得大学入学资格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师》:大学入学的公平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您怎么看待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公平性问题呢?
  惠迪:我如何看待大学入学的公平性问题,嗯……衡量人们是否能够进入大学的标准首先在于他们有一个不得不达到的基本的学习层次。英国出台的关于大学入学考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入学的公平性。大学入学公平性问题在于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否获得了入学资格。因为在英国,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关于大学入学的相关信息。所以,相较入学公平而言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学校,人们是否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得某所大学的入学资格,以及他们能不能及时获得除基本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以帮助他们决定申请哪所学校。所以,我认为公平性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大学入学,而在于孩子在早期的学习中能不能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进而获得大学入学资格。
  《中国教师》:目前在英国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读于排名靠前的大学的学生中,超出50%的学生来自私立中学,这是不是意味着私立中学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英国顶尖大学的入学资格呢?
  惠迪: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几乎50%,而并没有超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关乎人们是否有资格进入英国好的大学,但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尤其是背景贫困的那一类孩子即使具备顶尖大学的入学资格,他们也不会申请像剑桥这类大学。另外,当他们意识到现状很难改变时,即使申请的不是剑桥大学,也会认为是不错的选择。我所表述的意思是,入学资格的获得并不取决于你就读的是私立中学还是公立中学。我的大女儿上的是一所几乎没有学生申请剑桥大学的私立中学,而我的小女儿上了一所很多孩子都会去上剑桥大学的公立中学,她认为自己可以在那所中学获得剑桥大学入学资格。这也是我昨天上午的报告中为什么要提到目前英国的中学都会针对不能去他们学校上学的孩子提供网络化教学,这样可以提供给孩子们平等的选择与学习的机会。
  《中国教师》:英国的大学在录取学生方面有没有什么困境?
  惠迪:提及英国大学在录取新生方面的困境,不能不说到随着申请者的增多,英国的许多大学都面临着新制度的挑战。凭借不断调整更新、与时俱进的大学入学制度,大学能够招收到他们想要招收的学生。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曾经英国的大学录取是有限的,而今英国最好的大学都在扩大发展及招收不同类型的生源,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进入到英国非常好的大学就读,这样就造成一些英国大学在生源上的不足,所以,这是很多英国的大学在适应新制度发展方面存在的困境。
  《中国教师》:英国的大学目前在录取学生的方式上能保证科学性和公平性吗?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吗?
  惠迪: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最基本的入学资格是保证大学招生科学性和公平性的前提,许多学生的水平都高于这个基本入学资格,他们拥有更高的学习水平。所以,许多英国的大学现在开始考虑学生适合去哪所学校、适合学哪个学科,甚至也许还包括他们住在哪个地区以及他们父母中的一方先前是否在该大学就读过。基于这些条件考虑之后,他们能够进入到合适的大学就读并且表现良好。所以,录取就是做出一个判断。人们都能看到判断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即便是拥有不利背景条件的学生,通过评估、判断的过程最后都能够接受对他而言最有利的高等教育。
  《中国教师》:英国的大学怎样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它们如何吸引生源?
  惠迪:这个问题关心的是大学的提升及为自己打广告招揽生源吗?英国的一些大学是不需要为自己打广告的,他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势学科资源。当然,目前许多英国的顶尖大学都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这些途径主要包括执行一些大的招生计划吸引其他一些国家的学生过来就读。同时,还与一些关系友好的国家进行合作办学,其中就包括中国。就好比中国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浙江宁波的诺丁汉大学等等。
  《中国教师》:目前,伦敦的大学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大学国际化?
  惠迪:伦敦本就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吸引力十足的城市,伦敦本身拥有国际知名的大学。所以,我不确定伦敦的大学需要专门制定新的政策以实现国际化。伦敦的一些大学所设置的专业,包括科学、教育、音乐、艺术等都非常出色,尽管学费会有些昂贵,但伦敦的大学在吸引国际留学生方面丝毫没有问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伦敦攻读学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林静)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得到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虽然在备课时做了周密的预设,但由于每个学生认知方式、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打破教师精心的预设,创造“意外惊喜”的现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和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把突发的和意外的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本
专家简介:晋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政治社会学和社会运动、转型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  《中国教师》:目前随迁子女的高考以及教育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  晋军:各地高考报名,一般都要求学籍和户籍的一致。目前在北京的随迁子女,就出现了户籍和学籍的不一致,导致既无法在北京报名,也无法在户籍所在地报名的情况。除了报名外,部分在京随迁子女长期在北京生活,但高考要返回原籍,于是语言不通
《中国教师》:大学招生目前有何困境?  詹姆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学招生中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不同。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的问题是,虽然一些国家超过一半的公民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但是即便是在这些国家依然存在不公平现象,弱势群体依然处于劣势,这一问题一直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以澳大利亚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上层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几率是来自下层学生的两倍,而上层家庭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甚至认为历史老师、学者都是“老学究”。这主要是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所致,殊不知历史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在政权的更替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展示中国文化的视角来进行古代史的教授,相信会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改观,提起兴趣。本文以清朝为主线,来谈谈中学历史教学。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
不久前,笔者做了一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本文描写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每天攀登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清扫路面,却以苦为乐、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能否从老人文中的话语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真正领会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在前两次的试教中,笔者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主线”展开
《中国教师》:霍恩博士,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请您就大学招生的公平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霍恩:在美国的许多州,包括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纽约州、内华达州等都利用州内资源在高中阶段建立了援助项目(outreach programs)。项目的形式多样,其中之一是邀请大学师生与高中生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为高中生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又可以是在高中直接进行大学招生工作。就直接在高中
九四年师专毕业,我被分在一所农村初中,学生们好像拿我这个大学生完全不当回事!有一次早辅导,我低头在给一个学生解答问题,围在四周的学生不知谁竟然用手摸我的头(那天我梳了个二分头),我猛一抬头,看见班上最矮的学生唐涛抬着手,正用嬉皮的眼睛盯着我,我当时感到莫名的羞辱又不好发火,只黔驴技穷地狠狠瞪他一眼:“你干什么!”之后便转身离开了,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我痛苦极了,差点流出了眼泪,“为什么,为什
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福州市教育学院二附小教师何捷  压力,有时像一块别人嚼过的口香糖,粘着你,抹之不去。但是解决办法也很简单。换一件衣服,换一个心情,完全不必烦恼。来吧,能否摆脱压力的困扰,关键在于自己。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    《中国教师》: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您觉得现在教师的压力大吗?他们的压力都来自哪些方面?  何捷:这个问题之前我和许多教师谈过,他们无一例外地呐喊:压力好大。
办学是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言而喻,办学要“以人为本”,当然是为了学生。但仔细分析某些校长的办学行为,我们就知道他们在办学过程中“为了学生”仅仅是口号,“为了学校”却是真抓实干。“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是校长办学的两个不同立足点。立足点不同,隐含在学校中的文化就不同,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所受到的教育也会有差异。  陶行知办晓庄师范是“为了学生”,他在《
《中国教师》:您认为对于墨西哥的大学而言,目前招生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利尔:目前墨西哥高等教育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止。2006年时,全墨西哥共有1 892所高等学校。2012年,学生注册人数从2006年的250万人增长至310万人。但是,墨西哥大学入学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多所新兴高校的建立。今日墨西哥大学面临的招生困境在于全日制学生人数太少。在墨西哥,许多学生都选择半工半读,他们不愿意连续花费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