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大学永远的核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dfo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师》:霍恩博士,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请您就大学招生的公平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霍恩:在美国的许多州,包括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纽约州、内华达州等都利用州内资源在高中阶段建立了援助项目(outreach programs)。项目的形式多样,其中之一是邀请大学师生与高中生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为高中生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又可以是在高中直接进行大学招生工作。就直接在高中进行大学招生一事,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规定。一般而言,大学会特别注意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族裔学生,以保障招生过程中的公平性。
  《中国教师》: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美国大学有没有特别的照顾呢?
  霍恩:许多州都会建立自己的奖学金来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例如佐治亚州就建立了“希望奖学金”(Hope Scholarship)。
  《中国教师》:就我所知,在佐治亚大学,即使学生通过“希望奖学金”进入大学进行学习,他们也很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如一部分教师认为通过希望奖学金入学的学生本身没有其他同学那么优秀。
  霍恩:这就回到了这几天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很多次的议题,那就是大学应当承担的责任。得克萨斯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我们把学生招进大学后,我们更多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学有必要履行这一契约。
  《中国教师》:在您所在的得克萨斯州,州政府是否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大学的招生公平?
  霍恩: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我不太清楚有没有专门的政策来保障大学的招生公平。不过得克萨斯州的确有这方面的尝试,如试图确保所有州内学校的学生都有资格进入大学。我们从研究中发现,如果大学本身不做任何努力,即使政府政策上有相关规定也是很难发挥真正作用的。
  《中国教师》:您认为大学招生目前是否存在什么困境?
  霍恩:当然有!我认为美国大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财政方面,如招生资源的分配,尤其是少数族裔的招生名额等。此外,美国大学还面临着巨额的经费削减,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这也是十分困扰美国大学的问题。如加利福尼亚州一直非常关注大学招生的公平问题,但2000—2003年间该州大学在大学招生方面的投入基本为0!在我看来,经费或资源是支撑大学运转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这也是我认为美国大学招生目前存在的最大困境。
  《中国教师》:那您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的国际化?
  霍恩:就美国联邦政府而言,自2001年“9·11”事件后,联邦政府非常注意严格控制国际学生的流入,我认为这是上个十年中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变。而在院校层面,高校通过援助项目积极建立海外联系。今天上午的发言中,有一位教授谈到美国大学的国际化,我认为这点非常重要。我认为美国大学必须非常注意自己给学生提供的各种支持,不能只是以赚钱为目的把国际学生招入大学。美国大学应注重国际学生的培养,尤其是促进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的互动。
  《中国教师》:除了学生的国际化外,您如何看待教师的国际化?
  霍恩:我所工作的休斯敦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尽管科研占了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但我始终认为大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我眼中,学生是大学永远的核心。尽管许多学校都推出了许多项目来促进教师的国际化,但我认为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今大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有哪些?
  霍恩:我们应该更关注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以及我们的教学是如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包括课程内容,而且也应包括教学方法。事实上,教学方法的地位十分重要。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对大学有归属感,而不是将自己定义为一名“过客”。鉴于此,大学应该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有“家”的感觉,从经济、情感及学业多方面来给学生提供支持。
  《中国教师》:一般而言,大家在谈到教育质量的提升时首先就会想到应该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但事实上,在教师群体中也有一群需要关注的人,即助理教授。如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应该也是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吧?
  霍恩:当然!我特别同意你的观点。教师应该从教学、科研、服务三个方面都获得一定的帮助,尤其对于初任教师而言,他们需要安全的工作环境、国际化的视野。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事实上也能给予教师互动的火花,推动大学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教师》:就大学中的教育改革而言,关键点是什么?
  霍恩:美国大学中的学术自由是我们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依据,尤其是与学术相关的改革一般都是由专业人士——教师来主导。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大学中的事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州及联邦政府的影响。当谈到与教育公平相关的改革时,我认为关键的重点在于如何协调大学及政府在其中的共同作用和共同责任。在美国,教育从来也不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学校之外的政府,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会以各种形式来影响学校的内部变革。因此,学校应该做到的事是学习在政治需求和学校需求中妥协,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林静)
其他文献
由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协办的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于2012年7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理事长罗富和出席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理事长刘川生研究员致欢迎词。刘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
200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1]的要求,自此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然而,随之出台的一系列代课教师清退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清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要想妥善处理代课教师问题,我们需要对现行的代课教师清退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  一、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历史回顾  代课教师是指20世
名师工作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工作室如何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教师更快地发展?笔者自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领衔主持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蒋丽清名教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实践了在整合融通中成事、成人的运行策略,有效地实现了对成员的专业引领。13名成员中,有8人在常州市五级专业梯队中得到提升,其他成员也获得了“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工作室成为培养优秀教师重要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本能力。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由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更广的知识面,使高中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文旨在通过五方面具体探讨如何“立足文本,注重迁移”。  一、由“文”到“道”的迁移  《普通高中语文
一、引言  云计算是近年来在信息领域兴起的新理念,目标是将计算和存储简化为像公共的水和电一样易用的资源,用户利用终端设备只要联网即可方便地使用。云计算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的方法论,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特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提供给网络用户使用。  “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服务器集群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得到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虽然在备课时做了周密的预设,但由于每个学生认知方式、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打破教师精心的预设,创造“意外惊喜”的现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和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把突发的和意外的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本
专家简介:晋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政治社会学和社会运动、转型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  《中国教师》:目前随迁子女的高考以及教育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  晋军:各地高考报名,一般都要求学籍和户籍的一致。目前在北京的随迁子女,就出现了户籍和学籍的不一致,导致既无法在北京报名,也无法在户籍所在地报名的情况。除了报名外,部分在京随迁子女长期在北京生活,但高考要返回原籍,于是语言不通
《中国教师》:大学招生目前有何困境?  詹姆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学招生中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不同。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的问题是,虽然一些国家超过一半的公民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但是即便是在这些国家依然存在不公平现象,弱势群体依然处于劣势,这一问题一直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以澳大利亚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上层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几率是来自下层学生的两倍,而上层家庭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甚至认为历史老师、学者都是“老学究”。这主要是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所致,殊不知历史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在政权的更替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展示中国文化的视角来进行古代史的教授,相信会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改观,提起兴趣。本文以清朝为主线,来谈谈中学历史教学。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
不久前,笔者做了一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本文描写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每天攀登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清扫路面,却以苦为乐、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能否从老人文中的话语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真正领会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在前两次的试教中,笔者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主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