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所要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思路、教师分析解题思路、学生叙述解题思路等方法。
关键词 积极思维;数学能力;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TQ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65-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教师一定要从迷信自己讲的偏见中解放出来,把着眼点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去,让他们的多种感官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我分五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效果颇佳。
一、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思路和途径
教师在讲解题时,不要一出场就把解题思路、方法和过程完完整整地讲解出来,而是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让他们在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既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让学生通过寻找已知条件和隐含的已知条件及其未知条件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学生的知识和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有限,当解决思路受阻时就会急于想知道问题的解决及受阻的原因。这是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感到非常有兴趣。
二、教师分析解题思路
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正确途径。由于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高,所以以教师要因势利导,重点帮助学生分清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指向性和明确的方向性,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再现和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面前所遇到的问题。
(一)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二)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三、學生叙述解题思路
教师的分析要点到为止,最后一层纸要留给学生点破,让学生通过他们的积极思维而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以此达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上就要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也更好。
四、寻找其他解题途径
当学生叙述完解题的思路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表扬,同时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提问学生:“解题的方法唯一吗?”这时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冷静思考。当某个学生想到了一种解法会向其他同学讲解或是积极举手发言,学生在叙述解题的思路过程中,另一些同学会反驳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在反驳、争论、辨证的气氛中,一种新的解法诞生了。因此,寻找题目的其他解法,可使学生的思维上新台阶,推向新高潮,甚至一些学生会突发奇想,得“怪招”。这时教师要注意把这些解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小结,既肯定其长处,又指出其不足,这样又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去寻找新解法。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容易将课内问题延续到课外,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善于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积极思维;数学能力;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TQ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65-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教师一定要从迷信自己讲的偏见中解放出来,把着眼点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去,让他们的多种感官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我分五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效果颇佳。
一、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思路和途径
教师在讲解题时,不要一出场就把解题思路、方法和过程完完整整地讲解出来,而是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让他们在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既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让学生通过寻找已知条件和隐含的已知条件及其未知条件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学生的知识和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有限,当解决思路受阻时就会急于想知道问题的解决及受阻的原因。这是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感到非常有兴趣。
二、教师分析解题思路
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正确途径。由于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高,所以以教师要因势利导,重点帮助学生分清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指向性和明确的方向性,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再现和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面前所遇到的问题。
(一)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二)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三、學生叙述解题思路
教师的分析要点到为止,最后一层纸要留给学生点破,让学生通过他们的积极思维而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以此达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上就要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也更好。
四、寻找其他解题途径
当学生叙述完解题的思路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表扬,同时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提问学生:“解题的方法唯一吗?”这时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冷静思考。当某个学生想到了一种解法会向其他同学讲解或是积极举手发言,学生在叙述解题的思路过程中,另一些同学会反驳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在反驳、争论、辨证的气氛中,一种新的解法诞生了。因此,寻找题目的其他解法,可使学生的思维上新台阶,推向新高潮,甚至一些学生会突发奇想,得“怪招”。这时教师要注意把这些解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小结,既肯定其长处,又指出其不足,这样又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去寻找新解法。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容易将课内问题延续到课外,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善于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