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提供了基本的遵循。当前,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法律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第一,关于“富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第二,关于“民主”。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而真实的,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积极扬弃和超越,是人类历史上更高类型的民主。第三,关于“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一种状态,是与野蛮和愚昧相对立的价值追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关于“和谐”。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追求的价值目标。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一,关于“自由”。从人与人、人人与社会的方面来说自由是指人们克服发展的片面性,使体力、智力得到充分自由发展。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来讲,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第二,关于“平等”。平等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相等的地位,享有相等的待遇。社会主义的平等不是结果上的平均主义,而是努力实现起点平等、过程平等、机会平等,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第三,关于“公正”。公正即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将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执政的一个重要理念,提出要让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关于“法治”。法治即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第一,关于“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责任义务。爱国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第二,关于“敬业”。“敬业”即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敬业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第三,关于“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待人处事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和标志。第四,关于“友善”。“友善”即友好善良,与朋友之间亲近和睦、互帮互助,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分析各种社会思潮,既包容多样又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领作用,使各种社会思潮朝着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二)将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自然生成的,它需要适度的和科学的外在灌输。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采取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提高理论灌输和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既要合理利用报刊、图书、电视等传统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占领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新媒体阵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通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风格,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精神理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向群众、渗入心灵。另一方面,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使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引导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统筹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借助法律制度加以推动和保障,使基础性的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念得以切实贯彻。一方面,将涉及社会根本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性的价值观念纳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范围之内,使那些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受到压制和排斥,与之一致的则得到承认和鼓励,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另一方面,要加大法律的执行和惩处力度,使那些破坏法律法规,违背基本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的人得到相应的惩罚,让其从思想上得到警示,从实践中受到震慑,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权威。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 新快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EB/OL].[2013-03-18].http://news.xkb.com.cn/zhongguo/2013/0318/255220.html.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第一,关于“富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第二,关于“民主”。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而真实的,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积极扬弃和超越,是人类历史上更高类型的民主。第三,关于“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一种状态,是与野蛮和愚昧相对立的价值追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关于“和谐”。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追求的价值目标。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一,关于“自由”。从人与人、人人与社会的方面来说自由是指人们克服发展的片面性,使体力、智力得到充分自由发展。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来讲,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第二,关于“平等”。平等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相等的地位,享有相等的待遇。社会主义的平等不是结果上的平均主义,而是努力实现起点平等、过程平等、机会平等,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第三,关于“公正”。公正即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将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执政的一个重要理念,提出要让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关于“法治”。法治即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第一,关于“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责任义务。爱国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第二,关于“敬业”。“敬业”即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敬业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第三,关于“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待人处事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和标志。第四,关于“友善”。“友善”即友好善良,与朋友之间亲近和睦、互帮互助,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分析各种社会思潮,既包容多样又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领作用,使各种社会思潮朝着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二)将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自然生成的,它需要适度的和科学的外在灌输。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采取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提高理论灌输和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既要合理利用报刊、图书、电视等传统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占领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新媒体阵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通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风格,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精神理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向群众、渗入心灵。另一方面,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使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引导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统筹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借助法律制度加以推动和保障,使基础性的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念得以切实贯彻。一方面,将涉及社会根本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性的价值观念纳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范围之内,使那些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受到压制和排斥,与之一致的则得到承认和鼓励,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另一方面,要加大法律的执行和惩处力度,使那些破坏法律法规,违背基本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的人得到相应的惩罚,让其从思想上得到警示,从实践中受到震慑,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权威。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 新快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EB/OL].[2013-03-18].http://news.xkb.com.cn/zhongguo/2013/0318/25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