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要有文采,要有美感,最主要的是行文的语言要准确通顺、生动形象。怎样才能让语言生动形象,笔下生花,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语言的准确通顺和生动形象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关键词】作文语言准确通顺生动形象
作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我国文坛有锤炼语句的好传统,大家都熟知的“推敲”的典故,告诉我们要斟酌用词,务必用词准确。“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用得生动传神,用“到”、“吹”等都太平淡,没有神韵。“成群的蜜蜂在花下闹着”这个“闹”字写出了百花盛开,蜜蜂在花间忙碌采花的热闹情景,极为生动传神。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语言的表述要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完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作文语言一定要做到准确通顺和生动形象这两个要求。
一、文从字顺,准确恰当。
先看这样一句话:一个小男孩在田間钓青蛙,这时走过来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对男孩说:“孩子,青蛙是益虫,每只青蛙一天能消灭几十条害虫,你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啊!”这句话存在一个大毛病,就是这位老奶奶不可能说出“生态环境”这样的词语,因老奶奶没读什么书,只能说青蛙要捉虫子的,能保护禾苗之类的话。上面这段话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所以不准确,如何做到表述准确呢?要扎实地练字练句,诸如病句修改之类的练习要多做,但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多读多背文章,形成语感。
二、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初中语文(语文版)第五册上有一篇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被晴雪所洗。”的翻译,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如果我们要加强一下这句的节奏感应该是: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要强调一下这句的意象美应该是:山峦被温暖的阳关所融化的晶莹雪水擦洗得清新动人。这里就是我们初中生作文要追求的语言方向。一句话,要有美感。那么,怎样才能使行文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
(1)让语言有一种整齐美。
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性。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什么,显得很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丧而失去光芒: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了一定的对称性。
(2)让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已经大汗淋漓。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爽、你快乐……飘逸的风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背上背着一周来的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可是,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中的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让你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那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它就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是可以与亲情等同。读者读过后,可能就颔首称同,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就有不同的感受:
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一点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染了你,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让你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选择的喻体对象。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如朱自清的《春》就选择了很多春天气息的美丽的景物。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谁都知道你心中的苦楚,可是,你毅然把你青春的足迹踏向了那长城外的茫茫黄沙。青春草原。
2、谭嗣同,你把青春的足迹化成屠刀上四溅的鲜血,染红东方的天空。
3、我们可以看到,例1所说的是王昭君被嫁到了西域,被嫁到那充满黄沙和遍地青草的西域,而且直接用茫茫黄沙和青青草原来装点赛外,从而使语言既有了一种意象上的苍凉之美,又有了一种含蓄的美感。
例2也一样,作者并不直白地说谭嗣同被杀了,他用自己的死来警醒中国人。而是用“把青春的足迹化成屠刀上四溅的鲜血,染红东方的天空”的意象,从而感染读者,而又巧妙地表达了这层意思。
当然,使语言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想着这些方法,写作中在适当的位置自然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使我们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给人以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
【关键词】作文语言准确通顺生动形象
作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我国文坛有锤炼语句的好传统,大家都熟知的“推敲”的典故,告诉我们要斟酌用词,务必用词准确。“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用得生动传神,用“到”、“吹”等都太平淡,没有神韵。“成群的蜜蜂在花下闹着”这个“闹”字写出了百花盛开,蜜蜂在花间忙碌采花的热闹情景,极为生动传神。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语言的表述要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完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作文语言一定要做到准确通顺和生动形象这两个要求。
一、文从字顺,准确恰当。
先看这样一句话:一个小男孩在田間钓青蛙,这时走过来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对男孩说:“孩子,青蛙是益虫,每只青蛙一天能消灭几十条害虫,你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啊!”这句话存在一个大毛病,就是这位老奶奶不可能说出“生态环境”这样的词语,因老奶奶没读什么书,只能说青蛙要捉虫子的,能保护禾苗之类的话。上面这段话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所以不准确,如何做到表述准确呢?要扎实地练字练句,诸如病句修改之类的练习要多做,但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多读多背文章,形成语感。
二、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初中语文(语文版)第五册上有一篇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被晴雪所洗。”的翻译,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如果我们要加强一下这句的节奏感应该是: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要强调一下这句的意象美应该是:山峦被温暖的阳关所融化的晶莹雪水擦洗得清新动人。这里就是我们初中生作文要追求的语言方向。一句话,要有美感。那么,怎样才能使行文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
(1)让语言有一种整齐美。
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性。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什么,显得很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丧而失去光芒: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了一定的对称性。
(2)让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已经大汗淋漓。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爽、你快乐……飘逸的风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背上背着一周来的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可是,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中的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让你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那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它就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是可以与亲情等同。读者读过后,可能就颔首称同,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就有不同的感受:
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一点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染了你,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让你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选择的喻体对象。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如朱自清的《春》就选择了很多春天气息的美丽的景物。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谁都知道你心中的苦楚,可是,你毅然把你青春的足迹踏向了那长城外的茫茫黄沙。青春草原。
2、谭嗣同,你把青春的足迹化成屠刀上四溅的鲜血,染红东方的天空。
3、我们可以看到,例1所说的是王昭君被嫁到了西域,被嫁到那充满黄沙和遍地青草的西域,而且直接用茫茫黄沙和青青草原来装点赛外,从而使语言既有了一种意象上的苍凉之美,又有了一种含蓄的美感。
例2也一样,作者并不直白地说谭嗣同被杀了,他用自己的死来警醒中国人。而是用“把青春的足迹化成屠刀上四溅的鲜血,染红东方的天空”的意象,从而感染读者,而又巧妙地表达了这层意思。
当然,使语言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想着这些方法,写作中在适当的位置自然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使我们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给人以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