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地理知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中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等,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二)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等。
  1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2 解放孩子是创新教育的希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一)培养创新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二)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艺术语言等。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一)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就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更是我们地理教师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
期刊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人文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他们的自悟是根本,但教师引导是关键。学生自悟不力,所得情感游离于诗句之外,需要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融情感于字句之中、读者心中。所以教师须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自已拥有足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积淀,在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中有意识地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早
期刊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亦有人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到今,教师一直倍受人们推崇。但是我却要说,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老师,不能只享有那头顶的光环与荣耀,而应当踏实地本着良心做事,细心地做好本职工作,用爱心去为千家万户的生活保驾护航。  小时候常昕老人说:人哪!活一辈子不容易,为人处事一定要对得起良心,为子孙后代积德。这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凡事要对得起良心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极其迅速。做为21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无疑,学生是这个多元化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后备军,他们掌握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社会与文化的大门,可以比较深入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祖国。然而,固有的教学模式是十分狭隘的,使学生们对这种基本上能沟通全球的语言产生强烈的枯燥感。为此,我通过不断地摸索课堂教学方
期刊
著名物理学丁肇中教授曾有肺腑之言:“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常思忖这句话的分量,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善于观察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十分重要。  1、了解、尊重幼儿  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教师应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
期刊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刨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受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