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70-02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progress mad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top-notch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proposed a new top-notch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and lai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top creative talent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Top cre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l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能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事关民族的发展和未来。
一、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的一项紧迫工作和历史使命。
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工作和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的新高度,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规划的总体目标与方向,突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既为我国高等教育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承载着我国人才培养的重任,承载着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新时期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共同选择。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的一项紧迫工作和历史使命。
二、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指的是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鲜明荣辱观,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既包括在科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也包括生产、技术等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以及在经营、管理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等。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在大学本科四年就培养成拔尖人才,而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成为领军人物。对于高等学校来讲,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指具有厚实专业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厚博精深型人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以建立创新实验班、教育实验性学院等多种方式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比如,清华大学建立数理基础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北京大学成立“元培学院”;浙江大学成立“竺可桢学院”;复旦大学2006年成立“复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致远学院”;南京大学成立“匡亚明学院”;等等。很多学校提出设立拔尖计划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担任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各高校还在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协作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为培养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比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正在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传统的高考招生体制仍然制约着许多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目前仍然只有少数高校具有自主招生和特殊人才培养选拔资格,许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倒在了传统的考试面前;有的虽然通过了考试,但不得不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从而失去了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机会。
第二,目前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大都是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的,而许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倒在了传统的考试面前,而失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会;一些高校通过二次考试给予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更多的机会,但还是要有许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再次倒在了传统的考试面前。
第三,目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是对部分高校少数精英人才进行的特殊教育,而不是对全体高校大多数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的人才数量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要求。中外许多教育案例证明,把“天才培养计划”过早锁定在少数人身上,往往失望大于希望,有时甚至扼制和埋没了真正的人才。因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能把定位集中在实验班、实验室的建立或者少数天才、怪才的选拔、培育上,而应指向每一个学生。
第四,目前以建立创新实验班、教育实验性学院等方式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占用了高等院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势必影响其他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有可能造成新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与过渡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在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的过程中,推动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因此,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大力创新。
首先,招生体制的创新。使所有高等院校在现有的招生体制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通过加强自主招生和特殊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与中学合作联合选拔、以特殊政策等途径吸引优质生源,使那些具有拔尖创新潜力的人才,彻底摆脱高考的羁绊,顺利进入高校,得到进一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提高。
其次,选拔模式的创新。彻底摆脱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改革(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实验等全面改革)发现和选拔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使所有的具有拔尖创新潜力的人才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全体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对少数精英人才进行特殊教育。
最后,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建立创新实验班、教育实验性学院等方式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占用了高等院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势必影响其他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可能造成新的高等教育不公平。为此,必须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创新:(1)人才选拔与基础培养。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为使其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较好的基础。同时,任课教师根据其个人表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推荐其到学校相应的研究团队进行培养。(2)研究团队培养。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由相同类型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织成立相应的研究团队,对各位老师推荐过来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培养。同时,指导教师根据其个人表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推荐其到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一步进行培养。(3)终级培养。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对各研究团队推荐过来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培养,在高水平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把自己打造成为行业拔尖创新人才。
四、结束语
目前,教育部正在按照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从德才兼备、文理兼容、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稳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高等学校必须营造尊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宽松环境,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形成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立宏、龚理专、李勇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6):24~26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t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姚期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1~2
4 李祖超、别雪君.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58~59
【关键词】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70-02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progress mad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top-notch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proposed a new top-notch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and lai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top creative talent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Top cre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l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能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事关民族的发展和未来。
一、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的一项紧迫工作和历史使命。
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工作和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的新高度,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规划的总体目标与方向,突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既为我国高等教育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承载着我国人才培养的重任,承载着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新时期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共同选择。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的一项紧迫工作和历史使命。
二、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指的是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鲜明荣辱观,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既包括在科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也包括生产、技术等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以及在经营、管理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等。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在大学本科四年就培养成拔尖人才,而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成为领军人物。对于高等学校来讲,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指具有厚实专业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厚博精深型人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以建立创新实验班、教育实验性学院等多种方式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比如,清华大学建立数理基础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北京大学成立“元培学院”;浙江大学成立“竺可桢学院”;复旦大学2006年成立“复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致远学院”;南京大学成立“匡亚明学院”;等等。很多学校提出设立拔尖计划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担任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各高校还在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协作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为培养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比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正在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传统的高考招生体制仍然制约着许多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目前仍然只有少数高校具有自主招生和特殊人才培养选拔资格,许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倒在了传统的考试面前;有的虽然通过了考试,但不得不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从而失去了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机会。
第二,目前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大都是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的,而许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倒在了传统的考试面前,而失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会;一些高校通过二次考试给予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更多的机会,但还是要有许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潜力的人才再次倒在了传统的考试面前。
第三,目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是对部分高校少数精英人才进行的特殊教育,而不是对全体高校大多数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的人才数量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要求。中外许多教育案例证明,把“天才培养计划”过早锁定在少数人身上,往往失望大于希望,有时甚至扼制和埋没了真正的人才。因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能把定位集中在实验班、实验室的建立或者少数天才、怪才的选拔、培育上,而应指向每一个学生。
第四,目前以建立创新实验班、教育实验性学院等方式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占用了高等院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势必影响其他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有可能造成新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与过渡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在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的过程中,推动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因此,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大力创新。
首先,招生体制的创新。使所有高等院校在现有的招生体制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通过加强自主招生和特殊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与中学合作联合选拔、以特殊政策等途径吸引优质生源,使那些具有拔尖创新潜力的人才,彻底摆脱高考的羁绊,顺利进入高校,得到进一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提高。
其次,选拔模式的创新。彻底摆脱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改革(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实验等全面改革)发现和选拔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使所有的具有拔尖创新潜力的人才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全体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对少数精英人才进行特殊教育。
最后,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建立创新实验班、教育实验性学院等方式进行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占用了高等院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势必影响其他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可能造成新的高等教育不公平。为此,必须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创新:(1)人才选拔与基础培养。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为使其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较好的基础。同时,任课教师根据其个人表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推荐其到学校相应的研究团队进行培养。(2)研究团队培养。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由相同类型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织成立相应的研究团队,对各位老师推荐过来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培养。同时,指导教师根据其个人表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推荐其到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一步进行培养。(3)终级培养。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对各研究团队推荐过来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培养,在高水平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把自己打造成为行业拔尖创新人才。
四、结束语
目前,教育部正在按照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从德才兼备、文理兼容、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稳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高等学校必须营造尊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宽松环境,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形成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立宏、龚理专、李勇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6):24~26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t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姚期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1~2
4 李祖超、别雪君.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