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10月开始,浙江省英语高考中出现了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该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一篇350词左右的短文后续写一篇150词左右完整的短文。这一新题型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基于文本解读进行语言输出能力的考查,对老师以及学生都产生了极大的挑战。笔者曾参加福建省优质课现场评选活动,以人教版新课标选修七第二单元“Robots”中的第一篇阅读“Satisfaction Guaranteed”为文本材料,上了一堂读后续写写作课。本文将以这节课为例,浅谈读后续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读后续写;协同作用;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张佳雯,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融合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9-6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閱读是读后续写的基石
Swain(1985)认为,仅依赖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言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借助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进行可理解输出。阅读是输入的核心方面,写作是输出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刘庆思、陈康,2016)。在读后续写中,读是基础,“学生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刘庆思、陈康,2016)是关键,只有了解文章整体结构,抓住文章脉络走向,才能很好地续写文章。
1. 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本脉络。在本课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机器人设计师(Larry)将公司的机器人(Tony)带回家,让其跟他的妻子(Claire)生活三周作为对Tony的检测。在这三周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Claire从一开始的拒绝,到尴尬、惊叹、接受、欣喜、感激、依赖,到最后爱上了这个机器人,故事结束时,Tony被送回公司重造,Claire却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Tony,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后续该如何发展?故事文本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该如何着手呢?对于记叙文,学生应该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基本结构,理清故事脉络。笔者通过提问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这几个与记叙文基本要素有关的问题,可了解故事的基本情况,此外,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还可以知道故事脉络(development、development、climax、ending),抓住文章脉络,对理解全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创设丰富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课堂生动有趣,结合本文结构特点,设计不同阅读任务,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笔者上课时设计role-play,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感知人物感情变化,同时与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希沃白板5中的配对自动核对答案的功能,对学生从宏观上感知感情线变化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的积极性。
3. 利用共情能力及探究精神,找到续写突破口。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的情绪也随之变化,各种情绪交织,在故事结束的时候达到高潮,并留下悬念,指引学生抓住主线,设身处地感受主人公情绪变化,充分利用共情能力,指导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并且逻辑性的结局,在此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发散思维,找到续写结局的突破口。
二、辩证性思考是读后续写的灵魂
基于Pickering与Garrod (2004) 提出的互动协同模式(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王初明(2010,2011)指出,外语学习效率高低取决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两者结合产生协同效应,结合越紧密,协同效应越强。他认为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总是超出其产出能力,两者之间的不平衡会产生拉平效应,较弱的产出能力在与理解能力的互动、协同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高。王敏和王初明(2014)总结了针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实证性研究结果并指出:读后续写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可强化或扩张学习者的语言表征,帮助他们把从阅读理解中获取词汇、语法信息应用于续写中,由此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 研读段首句及关键词,判断续写方向。读后续写题目中会提供两个段首句(注1)以及10个关键词(注2),并且要求至少要用到其中的5 个体现在续写文章中。找到文本结尾与两个段首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大致判断出续写方向。同时,将关键词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分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关键词的引导与限制作用(表1)。文本故事结束时,笔者通过问题“Why was Claire sad”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得出答案“Because Claire found herself falling in love with Tony but he was sent to the company to be rebuilt”。此时再结合两个段首句内容,很容易可以发现故事的场景发生了变化,以及女主人公情绪变化的蛛丝马迹,判断续写的大致方向。
笔者针对本节课设计的段首句及关键词:
注1:Para.1 On the third morning,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Para.2 Two months later, Larry took Claire to his company.
注2:Claire; Tony; disturbing; promise; shops; house; surprised; pleased; warmth; change the makeup Sorts Underlined words
Who
Where
What
How
2. 辩证思考,提出相关问题。根据文本脉络、主人公情绪变化、结局悬念,结合关键词与段首句,学生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拟出相关结局。通过提出各种相关问题以及答案,学生可以开拓思维,丰富续写的内容,学习续写的步骤。下面是笔者课堂,学生写出的相关问题:
S1: What would Claire’s do when the doorbell rang?
S2: Who would it be?
S3: How did Claire feel?
S4: What would Claire say to the man?
3. 列出故事大纲,修饰故事梗概。将问题的答案陈列出来之后,学生能够得出故事大纲,大纲中明确了续写故事发展的方向,确定了故事的梗概,再利用一些连接词、细节、对话、高级词汇、不同的句式来丰富续写内容,使续写内容丰富、合情合理、连贯、生动。
三、表达是读后续写的升华
读后续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大胆构想符合逻辑的续写内容(刘庆思,陈康,2016),较好的逻辑能力能使续写内容和所读短文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一定的创新能力则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学生能详细和生动地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教育部,2017)。
1. 小组合作,促进表达的过程。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组员们通过讨论,选取老师搭建的写作支架,并在相互讨论中碰撞思维,搭建新的写作支架,为顺利续写打下基础。
下面是在笔者课堂上学生们分组讨论续写第二自然段的结果。
Q1: What would Claire see?
Q2: What would the "Tony"be like?
Q3: What are Claire’s behaviors when she saw what she saw?
Q4: How would Claire’s feeling?
Q5: Did "Tony" remember the past?
Q6: What would they say?
Q7: What would they do?
Q8: Has Claire been in love with Tony?
Q9: Could they be together as human beings did?
对这部分问题的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5中板中板的功能,将学生分享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以提供给所有的同学参考。
2. 形式多样,丰富表达种类。小组讨论之后是小组合作写第二自然段续写内容,这部分笔者上课时鼓励学生画出新Tony的样子,使虚构的画面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们打开思维,花样表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小组每个成员自行分工,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画,擅长思辨的同学可以提供思路,擅长书写的同学可以执笔,擅长表达的同学可以展示,擅长交际的同学可以分配任务,将一个组当中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充分投入到小组讨论与合作当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共同完成任务。
3. 评价规范,共同互动提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都是教师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还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中学习的内容对习作的词汇、句型、內容、篇章和书写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在评价中互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本课评价表内容如下:
(
【关键词】读后续写;协同作用;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张佳雯,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融合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9-6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閱读是读后续写的基石
Swain(1985)认为,仅依赖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言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借助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进行可理解输出。阅读是输入的核心方面,写作是输出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刘庆思、陈康,2016)。在读后续写中,读是基础,“学生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刘庆思、陈康,2016)是关键,只有了解文章整体结构,抓住文章脉络走向,才能很好地续写文章。
1. 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本脉络。在本课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机器人设计师(Larry)将公司的机器人(Tony)带回家,让其跟他的妻子(Claire)生活三周作为对Tony的检测。在这三周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Claire从一开始的拒绝,到尴尬、惊叹、接受、欣喜、感激、依赖,到最后爱上了这个机器人,故事结束时,Tony被送回公司重造,Claire却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Tony,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后续该如何发展?故事文本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该如何着手呢?对于记叙文,学生应该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基本结构,理清故事脉络。笔者通过提问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这几个与记叙文基本要素有关的问题,可了解故事的基本情况,此外,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还可以知道故事脉络(development、development、climax、ending),抓住文章脉络,对理解全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创设丰富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课堂生动有趣,结合本文结构特点,设计不同阅读任务,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笔者上课时设计role-play,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感知人物感情变化,同时与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希沃白板5中的配对自动核对答案的功能,对学生从宏观上感知感情线变化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的积极性。
3. 利用共情能力及探究精神,找到续写突破口。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的情绪也随之变化,各种情绪交织,在故事结束的时候达到高潮,并留下悬念,指引学生抓住主线,设身处地感受主人公情绪变化,充分利用共情能力,指导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并且逻辑性的结局,在此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发散思维,找到续写结局的突破口。
二、辩证性思考是读后续写的灵魂
基于Pickering与Garrod (2004) 提出的互动协同模式(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王初明(2010,2011)指出,外语学习效率高低取决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两者结合产生协同效应,结合越紧密,协同效应越强。他认为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总是超出其产出能力,两者之间的不平衡会产生拉平效应,较弱的产出能力在与理解能力的互动、协同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高。王敏和王初明(2014)总结了针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实证性研究结果并指出:读后续写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可强化或扩张学习者的语言表征,帮助他们把从阅读理解中获取词汇、语法信息应用于续写中,由此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 研读段首句及关键词,判断续写方向。读后续写题目中会提供两个段首句(注1)以及10个关键词(注2),并且要求至少要用到其中的5 个体现在续写文章中。找到文本结尾与两个段首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大致判断出续写方向。同时,将关键词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分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关键词的引导与限制作用(表1)。文本故事结束时,笔者通过问题“Why was Claire sad”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得出答案“Because Claire found herself falling in love with Tony but he was sent to the company to be rebuilt”。此时再结合两个段首句内容,很容易可以发现故事的场景发生了变化,以及女主人公情绪变化的蛛丝马迹,判断续写的大致方向。
笔者针对本节课设计的段首句及关键词:
注1:Para.1 On the third morning,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Para.2 Two months later, Larry took Claire to his company.
注2:Claire; Tony; disturbing; promise; shops; house; surprised; pleased; warmth; change the makeup Sorts Underlined words
Who
Where
What
How
2. 辩证思考,提出相关问题。根据文本脉络、主人公情绪变化、结局悬念,结合关键词与段首句,学生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拟出相关结局。通过提出各种相关问题以及答案,学生可以开拓思维,丰富续写的内容,学习续写的步骤。下面是笔者课堂,学生写出的相关问题:
S1: What would Claire’s do when the doorbell rang?
S2: Who would it be?
S3: How did Claire feel?
S4: What would Claire say to the man?
3. 列出故事大纲,修饰故事梗概。将问题的答案陈列出来之后,学生能够得出故事大纲,大纲中明确了续写故事发展的方向,确定了故事的梗概,再利用一些连接词、细节、对话、高级词汇、不同的句式来丰富续写内容,使续写内容丰富、合情合理、连贯、生动。
三、表达是读后续写的升华
读后续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大胆构想符合逻辑的续写内容(刘庆思,陈康,2016),较好的逻辑能力能使续写内容和所读短文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一定的创新能力则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学生能详细和生动地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教育部,2017)。
1. 小组合作,促进表达的过程。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组员们通过讨论,选取老师搭建的写作支架,并在相互讨论中碰撞思维,搭建新的写作支架,为顺利续写打下基础。
下面是在笔者课堂上学生们分组讨论续写第二自然段的结果。
Q1: What would Claire see?
Q2: What would the "Tony"be like?
Q3: What are Claire’s behaviors when she saw what she saw?
Q4: How would Claire’s feeling?
Q5: Did "Tony" remember the past?
Q6: What would they say?
Q7: What would they do?
Q8: Has Claire been in love with Tony?
Q9: Could they be together as human beings did?
对这部分问题的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5中板中板的功能,将学生分享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以提供给所有的同学参考。
2. 形式多样,丰富表达种类。小组讨论之后是小组合作写第二自然段续写内容,这部分笔者上课时鼓励学生画出新Tony的样子,使虚构的画面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们打开思维,花样表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小组每个成员自行分工,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画,擅长思辨的同学可以提供思路,擅长书写的同学可以执笔,擅长表达的同学可以展示,擅长交际的同学可以分配任务,将一个组当中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充分投入到小组讨论与合作当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共同完成任务。
3. 评价规范,共同互动提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都是教师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还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中学习的内容对习作的词汇、句型、內容、篇章和书写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在评价中互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本课评价表内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