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囫囵阅读”的方法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囫囵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1801
阅读教学要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我认为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以“囫囵阅读”的方法为主,随着学生认识、理解、分析能力的增强,由低年级的“囫囵阅读”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的“咬文嚼读”。
“囫囵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加分析、笼统地读文章、读故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凸显“囫轮阅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展现语言天赋
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往往对“囫囵阅读”的方法不放心。我任教一二年级时,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的孩子,书是喜欢看,可就是走马观花,一会儿就翻完整本书了。”殊不知,低年级学生此时的“囫囵阅读”正是其认知发展到这个阶段所具有的特性。这个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渴望从书中获取大量关于人和事物的信息,“囫囵阅读”正好能满足学生此时的求知欲。
如果细心观察幼儿说话能力发展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人给幼儿讲解每句话的结构和修饰,可是幼儿最终可以熟练地说出完整的话,并且可以进行创造性发挥,说出美妙的句子。我曾听过一个两岁孩子的天籁之音,当他跟随妈妈到江边看轮船时,他激动地指着轮船大喊“看,大轮船在游泳!”;当他看到窗帘被风吹起来时,就去追赶窗帘的一角,边跑边喊“窗帘鼓起大肚子啦!”……没有谁教给这个孩子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而这个两岁的孩子却能应时应景、信口拈来,这难道不是幼儿内心表达的诉求,外加语言环境耳濡目染的结果吗?是的,这个孩子通过平时的语言积累,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异常灵动的佳句。谁能想到当这个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再也听不到他脱口而出的美言了,在习作中也看不到如此灵动的句子了……不难想象,当成为小学生的他再次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江边时,他不会再有“大轮船在游泳”的想象力了,而是会按照教师所教的方法去关注轮船的形状、构造等,这不能说是“咬文嚼字”的阅读磨灭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我认为“囫囵阅读”应主导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更好地展现学生的语言天赋。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乐读,有效拓展知识面
众所周知,大量阅读是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囫囵阅读”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乐读中不知不觉地增加阅读量。
同样一篇文章出现在课外书里,在家里阅读,没有逐段逐句的讲解,没有把文章理解透彻。而看到美文一篇,便能吸引学生感悟,进行漫无边际的想象,深刻地感受文章之美,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那是天然去雕饰、发自肺腑的赞叹和欣赏,这种愉悦感能一直浸润在“囫囵阅读”过程中,持久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一篇文章如果被录入课本里,拿到课堂上来,经过条分缕析地“嚼”,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至极、索然无味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例如,教学诗歌《我想》时,一开始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可是随着句式的分析,学生读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缺乏热情。可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度地精讲课文,会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原有的驱动力,滋长厌学情绪。
1.迁移文本,拓展阅读
每当遇到名家写的文章时,我都会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家自主阅读该作家更多的美文。例如,教学安徒生童话故事《丑小鸭》一文之前,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你知道安徒生是谁吗?你读过他的哪些故事,向大家介绍你读过的故事。”课堂上,当学生感知《丑小鸭》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囫囵阅读”的兴趣。學完课文之后,教师应适时点拨,增强学生对作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大量地去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2.提炼文本,拓展阅读
例如,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时,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本文与前文《葡萄沟》进行链接。学生通过探究,反复地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介绍地方的特点;二是都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在“囫囵阅读”层面中的这种发现出乎意料,令人惊喜。
综上所述,“囫囵阅读”的关键点是把握教学契机,纵横交错地进行知识链接。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囫囵阅读”的方法,能充分拓展阅读空间,牵引学生不拘泥于课文,更广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由量变转到质变的坚实基础。
(责编蓝祝丹)
[关键词]囫囵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1801
阅读教学要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我认为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以“囫囵阅读”的方法为主,随着学生认识、理解、分析能力的增强,由低年级的“囫囵阅读”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的“咬文嚼读”。
“囫囵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加分析、笼统地读文章、读故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凸显“囫轮阅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展现语言天赋
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往往对“囫囵阅读”的方法不放心。我任教一二年级时,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的孩子,书是喜欢看,可就是走马观花,一会儿就翻完整本书了。”殊不知,低年级学生此时的“囫囵阅读”正是其认知发展到这个阶段所具有的特性。这个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渴望从书中获取大量关于人和事物的信息,“囫囵阅读”正好能满足学生此时的求知欲。
如果细心观察幼儿说话能力发展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人给幼儿讲解每句话的结构和修饰,可是幼儿最终可以熟练地说出完整的话,并且可以进行创造性发挥,说出美妙的句子。我曾听过一个两岁孩子的天籁之音,当他跟随妈妈到江边看轮船时,他激动地指着轮船大喊“看,大轮船在游泳!”;当他看到窗帘被风吹起来时,就去追赶窗帘的一角,边跑边喊“窗帘鼓起大肚子啦!”……没有谁教给这个孩子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而这个两岁的孩子却能应时应景、信口拈来,这难道不是幼儿内心表达的诉求,外加语言环境耳濡目染的结果吗?是的,这个孩子通过平时的语言积累,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异常灵动的佳句。谁能想到当这个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再也听不到他脱口而出的美言了,在习作中也看不到如此灵动的句子了……不难想象,当成为小学生的他再次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江边时,他不会再有“大轮船在游泳”的想象力了,而是会按照教师所教的方法去关注轮船的形状、构造等,这不能说是“咬文嚼字”的阅读磨灭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我认为“囫囵阅读”应主导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更好地展现学生的语言天赋。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乐读,有效拓展知识面
众所周知,大量阅读是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囫囵阅读”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乐读中不知不觉地增加阅读量。
同样一篇文章出现在课外书里,在家里阅读,没有逐段逐句的讲解,没有把文章理解透彻。而看到美文一篇,便能吸引学生感悟,进行漫无边际的想象,深刻地感受文章之美,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那是天然去雕饰、发自肺腑的赞叹和欣赏,这种愉悦感能一直浸润在“囫囵阅读”过程中,持久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一篇文章如果被录入课本里,拿到课堂上来,经过条分缕析地“嚼”,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至极、索然无味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例如,教学诗歌《我想》时,一开始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可是随着句式的分析,学生读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缺乏热情。可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度地精讲课文,会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原有的驱动力,滋长厌学情绪。
1.迁移文本,拓展阅读
每当遇到名家写的文章时,我都会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家自主阅读该作家更多的美文。例如,教学安徒生童话故事《丑小鸭》一文之前,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你知道安徒生是谁吗?你读过他的哪些故事,向大家介绍你读过的故事。”课堂上,当学生感知《丑小鸭》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囫囵阅读”的兴趣。學完课文之后,教师应适时点拨,增强学生对作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大量地去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2.提炼文本,拓展阅读
例如,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时,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本文与前文《葡萄沟》进行链接。学生通过探究,反复地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介绍地方的特点;二是都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在“囫囵阅读”层面中的这种发现出乎意料,令人惊喜。
综上所述,“囫囵阅读”的关键点是把握教学契机,纵横交错地进行知识链接。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囫囵阅读”的方法,能充分拓展阅读空间,牵引学生不拘泥于课文,更广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由量变转到质变的坚实基础。
(责编蓝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