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许渊冲英译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从文体学的视角分析原文和译文在音律、词汇、意境等方面的文体特征,以期揭示在翻译中有效再现和再创造格律诗的文体特征之有效路径,为格律诗的翻译和研究提供启迪。
关键词:翻译 格律诗 文体特征
一、引言
“文学文体学”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学学派,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文体学理论常用于小说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少见。本文以杜甫的《春夜喜雨》和许渊冲的英译为例,从“音、形、义”三个层面探讨文体特征在翻译中的再现和再创造,以揭示文体学对格律诗翻译的指导作用,为格律诗的翻译提供借鉴。
二、原文的文体风格
Leech(1969)曾指出:“如果要对每一实例进行透彻的、卓有成效的分析,就必须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春夜喜雨》属借物抒情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广为流传,用以歌颂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之人。该诗是杜甫定居成都时,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所作。彼时,作者常于田间亲自耕作,对大自然充满深厚的感情:感叹其孕育万物的力量,更钦佩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日,下起春雨,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春夜喜雨》。全诗如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该诗属五言律诗,诗中四行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颔联和颈联须是对偶句。“随风潜入夜”对应“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对应“江船火独明”。此外,每联的结尾字(即二、四、六、八行的末字)须押韵。该诗各联的结尾字分别是“生”“声”“明”“城”,押“eng”韵。五言律诗的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中或句尾,而非句首。如“好雨知时节”的节奏形式为“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单音步在句中。律诗借助“平仄”表达声律上的抑扬顿挫。该诗用韵形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选词上看,诗文通过一系列形容词和动词来展现夜的寂静,凸显春雨之柔情。如“好”表达春雨的及时,“细”形容春雨的温柔细腻。动词“知”“潜”“润”赋予春雨生命和情感,形容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颈联中的“黑”和“明”形成强烈对比,一明一暗,表达夜的黑,烘托春雨的稠密。该诗选用的名词多为具体名词,如“雨”“风”“径”“船”等。具体名词再现事物的能力极强,是图景的构成元素。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将春雨中的事物真实地展现给读者。此外,律诗讲究句式工整、用词简洁。该诗用词简洁,给人清爽之感,如同亲身经历了春雨的洗礼一般。
从意境上看,全诗突出一个“喜”字,契合诗题。诗文虽未出现一个“喜”字,却将“喜”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词语是诗意的载体,恰当的选词有利于渲染诗歌的意境。“雨”“风”“径”“船”等事物的组合,勾勒出一幅具有意境的画面。一“明”一“黑”的照应,如同将舞台灯光效果转移到了画面上。“知”“潜”“润”为画面注入生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寂静之夜,春雨悄然而至,滋润了万物。天亮时悄然离开,只留下一片花团锦簇的清新场面,人们见了自会喜笑颜开。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人们也期待、喜爱这样的“好雨”。题中的“喜”字虽然未在诗里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三、文体特征在译文中的再现和再创造
文体学是检验翻译的试金石。在诗歌翻译中,能否处理好文本的文体问题至关重要。《春夜喜雨》属五言律诗,文体特征较之英诗出入很大。音律、选词及意境是诗歌的血肉,在格律诗的翻译中,保留诗歌的血肉是一大挑战,实现对等翻译更是难上加难,译者须谨慎处理。笔者认为,汉语格律诗与英诗在音律、修辞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格律诗和英诗间的互译。本文以许渊冲英译《春夜喜雨》为例,探讨文体学视角下格律诗的翻译。许之译文兼顾了诗歌的音律、选词和意境,再现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属质量上乘之作。译文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紧贴英诗的语言特色,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以下是许之译文: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night;
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
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
Mute, it moistens each thing.
O’er wild lanes dark cloud spreads;
In boat a lantern looms.
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
(一)音律再现音美
韵步是由一个或两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两个非重读音节的排列组合。三韵步行是由三个韵步构成的诗行。许之译文多属三韵步行。如:
/ - / - / -
Good Rain // knows its // time night;①
- / - / - /
It will // fall when // comes spring.
- / - / - /
With wind // it steals // in night, / - / - / -
Mute, it // moistens // each thing.
在这两行诗中,每行都由三个音步(即韵步)组成,每个音步都包含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非重读音节。三音步行巧妙再现了原文“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的节奏及音美效果。格律诗凭借“平仄”标注诗中抑扬顿挫的节奏,英诗则通过非重读音节和重读音节的交替使用传达节奏。译文第一行采用扬抑格,第二行采用抑扬格,既保留了原文平仄的节奏,又符合英诗的行文特点。译文多采用三步抑扬格或三步扬抑格,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原文“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的节奏殊途同归。
五言律诗的押韵方式是在第二、四、六、八行压尾韵。而英诗的押韵方式多样化,最基本的有双行押韵(aabbccdd)、隔行押韵(ababcdcd)、吻韵(abba cddc)和链韵(aba bcb cdc ded)。该译文的押韵方式为“ababcdcd”,属隔行押韵。译文的押韵方式虽与原文不同,但符合英诗的压韵规则,便于拉近译文与目标读者间的距离。正如万兵(2010)所说:“一种语言的诗要用另一种语言中性质最接近的韵律来传达,而不能照搬原诗。”许之译文成功地做到了此点。
由此可见,汉诗和英诗之间是可译的。就音律的翻译而言,可将汉诗的“言”和英诗的“音节”对应,将汉诗的“顿”和英诗的“音步”对应。以重读响音来译平声字,以非重读音来对译仄声字,实现押韵方式的对应。
(二)选词再现形美
许之译文在选词上保留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原文所用词语大都浅显易懂,符合写景抒情诗的特点。译文也选用通俗易解的词汇来传达原文的意义,清新、愉悦的格调与原文相吻合,读者阅读译文时,可轻松畅游于文字之间。译文中的名词多为具体名词,与原文的具体名词对应,如“rain”“night”“spring”“wind”“lanes”“boat”“lantern”等,一一再现了原文中的具体事物。一方面,这些具体名词将真实事物填充进诗歌的框架,丰富诗歌的内容;另一方面,具体名词能激活读者脑海里的信息,构建出一幅应景的画面。此外,具体名词营造的艺术意境增强了译文的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和阅读原文时近乎相同的审美感受。
作为写景抒情诗,原文多选用描述性形容词。译文保留了此特点,选用对应的形容词描写夜深人静、春雨悄至、润物无声等场景。如用“good”修饰“rain”,可谓匠心独运。“good”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性好;用以修饰“rain”,则赞扬了春雨无私奉献的精神。“Good Rain”之首字母大写,凸显了春雨夜间降临的神秘和润物无声的神圣。“wild”和“dark”构成春雨悄至时的背景色彩,再现了春雨的稠密之景。“saturated”从侧面体现了春雨带来的勃勃生机。
译文的动词具有拟人化色彩,保留了原文的修辞风格。如“knows”体现春雨的善解人意:它在人们需要时降临,滋润万物,为世界增色添彩,后又悄悄离去。“steals”体现了春雨的俏皮:它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在寂静之夜为人们送来惊喜。
概而言之,译文在选词方面保留了原文的特色,突出了原文的风格,流畅地再现了原文的形美。
(三)意境再现意美
诗之可译有个必要条件,即两种语言的总体美学功能须一致。所谓一致,指意义和美学上的等值。而美学功能主要指诗的意境美。意境是诗的灵魂与魅力所在。词语的选择影响着诗歌意境的营造。译文语言简洁,句式简短,契合原文的意境。“rain”“wind”“lanes”“boat”等意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雨中夜景图:夜深人静,春雨随风而来,润物无声,悄然而去。从“lanes”到“cloud”,再到“boat”的空间转移使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再转移到江上。空间上的转换拉长了画面,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译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俏皮可爱、无私奉献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见,译者在翻译诗歌时,要在保留原文修辞风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运用目标语的语言特色再现原文的意境。除修辞外,译文还采用凸显的手法渲染意境,如第四行中的“Mute”位于句首,强调了春雨脚步之轻盈,渲染了寂静的意境。最后两行“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则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dawn”作主语,充分体现了春雨无私奉献的品质。人们还在熟睡时,春雨已完成使命,悄然离去。黎明时分,整个城区成了花的海洋。人们醒来后,能不为这美景所震撼么?至此,诗歌中“happy”的意境便“迸透”了出来。是春雨复苏了万物,愉悦了世人。
故而可以说,译文所绘的春雨降临之场景,与原文意境吻合。译文(除标题外)未曾出现一个与“happy”(“喜”)有关的词语,却能使读者联想到人们看到春雨如期而至时的愉悦,生动地再现了原文“喜”的意境。
四、结语
格律诗音律严密,选词严谨,意境表达含蓄。文体特征上的差异是汉诗与英诗互译的障碍,但诗歌之共性又决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进行诗歌互译时,译者须善于挖掘汉诗和英诗的相似或相通之处,方能填补文体特征差异造成的沟壑。汉诗和英诗的音律虽有不同,但不乏对应之处。如在汉译英时,可用英诗的“音节”代替汉诗的“言”,用英诗的“音步”代替汉诗的“顿”,反之亦然。除音律外,译者在选词上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特点,渲染的意境亦须契合原文的意境。因而笔者认为,文体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之一在于,它可以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使译者注重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再现和再创造原文的文体风格。
注释:
①“-”代表重读音节,“/”代表非重读音节,“//”代表音步的
划分。
参考文献:
[1]Leech,G.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
London:Longman,1969.
[2]陈才忆.英语诗歌的韵律和类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
[3]封宗信.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J].中国翻译,
1999,(5):40.
[4]胡显耀,李力.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9.
[5]浦起龙.读杜心解[M].上海:中华书局,1961.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万兵.从文体学视角看格律诗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李商隐的
《无题》为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24~28.
[8]许渊冲.唐宋诗一百五十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巩飞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关键词:翻译 格律诗 文体特征
一、引言
“文学文体学”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学学派,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文体学理论常用于小说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少见。本文以杜甫的《春夜喜雨》和许渊冲的英译为例,从“音、形、义”三个层面探讨文体特征在翻译中的再现和再创造,以揭示文体学对格律诗翻译的指导作用,为格律诗的翻译提供借鉴。
二、原文的文体风格
Leech(1969)曾指出:“如果要对每一实例进行透彻的、卓有成效的分析,就必须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春夜喜雨》属借物抒情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广为流传,用以歌颂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之人。该诗是杜甫定居成都时,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所作。彼时,作者常于田间亲自耕作,对大自然充满深厚的感情:感叹其孕育万物的力量,更钦佩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日,下起春雨,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春夜喜雨》。全诗如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该诗属五言律诗,诗中四行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颔联和颈联须是对偶句。“随风潜入夜”对应“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对应“江船火独明”。此外,每联的结尾字(即二、四、六、八行的末字)须押韵。该诗各联的结尾字分别是“生”“声”“明”“城”,押“eng”韵。五言律诗的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中或句尾,而非句首。如“好雨知时节”的节奏形式为“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单音步在句中。律诗借助“平仄”表达声律上的抑扬顿挫。该诗用韵形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选词上看,诗文通过一系列形容词和动词来展现夜的寂静,凸显春雨之柔情。如“好”表达春雨的及时,“细”形容春雨的温柔细腻。动词“知”“潜”“润”赋予春雨生命和情感,形容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颈联中的“黑”和“明”形成强烈对比,一明一暗,表达夜的黑,烘托春雨的稠密。该诗选用的名词多为具体名词,如“雨”“风”“径”“船”等。具体名词再现事物的能力极强,是图景的构成元素。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将春雨中的事物真实地展现给读者。此外,律诗讲究句式工整、用词简洁。该诗用词简洁,给人清爽之感,如同亲身经历了春雨的洗礼一般。
从意境上看,全诗突出一个“喜”字,契合诗题。诗文虽未出现一个“喜”字,却将“喜”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词语是诗意的载体,恰当的选词有利于渲染诗歌的意境。“雨”“风”“径”“船”等事物的组合,勾勒出一幅具有意境的画面。一“明”一“黑”的照应,如同将舞台灯光效果转移到了画面上。“知”“潜”“润”为画面注入生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寂静之夜,春雨悄然而至,滋润了万物。天亮时悄然离开,只留下一片花团锦簇的清新场面,人们见了自会喜笑颜开。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人们也期待、喜爱这样的“好雨”。题中的“喜”字虽然未在诗里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三、文体特征在译文中的再现和再创造
文体学是检验翻译的试金石。在诗歌翻译中,能否处理好文本的文体问题至关重要。《春夜喜雨》属五言律诗,文体特征较之英诗出入很大。音律、选词及意境是诗歌的血肉,在格律诗的翻译中,保留诗歌的血肉是一大挑战,实现对等翻译更是难上加难,译者须谨慎处理。笔者认为,汉语格律诗与英诗在音律、修辞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格律诗和英诗间的互译。本文以许渊冲英译《春夜喜雨》为例,探讨文体学视角下格律诗的翻译。许之译文兼顾了诗歌的音律、选词和意境,再现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属质量上乘之作。译文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紧贴英诗的语言特色,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以下是许之译文: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night;
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
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
Mute, it moistens each thing.
O’er wild lanes dark cloud spreads;
In boat a lantern looms.
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
(一)音律再现音美
韵步是由一个或两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两个非重读音节的排列组合。三韵步行是由三个韵步构成的诗行。许之译文多属三韵步行。如:
/ - / - / -
Good Rain // knows its // time night;①
- / - / - /
It will // fall when // comes spring.
- / - / - /
With wind // it steals // in night, / - / - / -
Mute, it // moistens // each thing.
在这两行诗中,每行都由三个音步(即韵步)组成,每个音步都包含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非重读音节。三音步行巧妙再现了原文“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的节奏及音美效果。格律诗凭借“平仄”标注诗中抑扬顿挫的节奏,英诗则通过非重读音节和重读音节的交替使用传达节奏。译文第一行采用扬抑格,第二行采用抑扬格,既保留了原文平仄的节奏,又符合英诗的行文特点。译文多采用三步抑扬格或三步扬抑格,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原文“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的节奏殊途同归。
五言律诗的押韵方式是在第二、四、六、八行压尾韵。而英诗的押韵方式多样化,最基本的有双行押韵(aabbccdd)、隔行押韵(ababcdcd)、吻韵(abba cddc)和链韵(aba bcb cdc ded)。该译文的押韵方式为“ababcdcd”,属隔行押韵。译文的押韵方式虽与原文不同,但符合英诗的压韵规则,便于拉近译文与目标读者间的距离。正如万兵(2010)所说:“一种语言的诗要用另一种语言中性质最接近的韵律来传达,而不能照搬原诗。”许之译文成功地做到了此点。
由此可见,汉诗和英诗之间是可译的。就音律的翻译而言,可将汉诗的“言”和英诗的“音节”对应,将汉诗的“顿”和英诗的“音步”对应。以重读响音来译平声字,以非重读音来对译仄声字,实现押韵方式的对应。
(二)选词再现形美
许之译文在选词上保留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原文所用词语大都浅显易懂,符合写景抒情诗的特点。译文也选用通俗易解的词汇来传达原文的意义,清新、愉悦的格调与原文相吻合,读者阅读译文时,可轻松畅游于文字之间。译文中的名词多为具体名词,与原文的具体名词对应,如“rain”“night”“spring”“wind”“lanes”“boat”“lantern”等,一一再现了原文中的具体事物。一方面,这些具体名词将真实事物填充进诗歌的框架,丰富诗歌的内容;另一方面,具体名词能激活读者脑海里的信息,构建出一幅应景的画面。此外,具体名词营造的艺术意境增强了译文的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和阅读原文时近乎相同的审美感受。
作为写景抒情诗,原文多选用描述性形容词。译文保留了此特点,选用对应的形容词描写夜深人静、春雨悄至、润物无声等场景。如用“good”修饰“rain”,可谓匠心独运。“good”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性好;用以修饰“rain”,则赞扬了春雨无私奉献的精神。“Good Rain”之首字母大写,凸显了春雨夜间降临的神秘和润物无声的神圣。“wild”和“dark”构成春雨悄至时的背景色彩,再现了春雨的稠密之景。“saturated”从侧面体现了春雨带来的勃勃生机。
译文的动词具有拟人化色彩,保留了原文的修辞风格。如“knows”体现春雨的善解人意:它在人们需要时降临,滋润万物,为世界增色添彩,后又悄悄离去。“steals”体现了春雨的俏皮:它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在寂静之夜为人们送来惊喜。
概而言之,译文在选词方面保留了原文的特色,突出了原文的风格,流畅地再现了原文的形美。
(三)意境再现意美
诗之可译有个必要条件,即两种语言的总体美学功能须一致。所谓一致,指意义和美学上的等值。而美学功能主要指诗的意境美。意境是诗的灵魂与魅力所在。词语的选择影响着诗歌意境的营造。译文语言简洁,句式简短,契合原文的意境。“rain”“wind”“lanes”“boat”等意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雨中夜景图:夜深人静,春雨随风而来,润物无声,悄然而去。从“lanes”到“cloud”,再到“boat”的空间转移使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再转移到江上。空间上的转换拉长了画面,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译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俏皮可爱、无私奉献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见,译者在翻译诗歌时,要在保留原文修辞风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运用目标语的语言特色再现原文的意境。除修辞外,译文还采用凸显的手法渲染意境,如第四行中的“Mute”位于句首,强调了春雨脚步之轻盈,渲染了寂静的意境。最后两行“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则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dawn”作主语,充分体现了春雨无私奉献的品质。人们还在熟睡时,春雨已完成使命,悄然离去。黎明时分,整个城区成了花的海洋。人们醒来后,能不为这美景所震撼么?至此,诗歌中“happy”的意境便“迸透”了出来。是春雨复苏了万物,愉悦了世人。
故而可以说,译文所绘的春雨降临之场景,与原文意境吻合。译文(除标题外)未曾出现一个与“happy”(“喜”)有关的词语,却能使读者联想到人们看到春雨如期而至时的愉悦,生动地再现了原文“喜”的意境。
四、结语
格律诗音律严密,选词严谨,意境表达含蓄。文体特征上的差异是汉诗与英诗互译的障碍,但诗歌之共性又决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进行诗歌互译时,译者须善于挖掘汉诗和英诗的相似或相通之处,方能填补文体特征差异造成的沟壑。汉诗和英诗的音律虽有不同,但不乏对应之处。如在汉译英时,可用英诗的“音节”代替汉诗的“言”,用英诗的“音步”代替汉诗的“顿”,反之亦然。除音律外,译者在选词上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特点,渲染的意境亦须契合原文的意境。因而笔者认为,文体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之一在于,它可以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使译者注重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再现和再创造原文的文体风格。
注释:
①“-”代表重读音节,“/”代表非重读音节,“//”代表音步的
划分。
参考文献:
[1]Leech,G.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
London:Longman,1969.
[2]陈才忆.英语诗歌的韵律和类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
[3]封宗信.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J].中国翻译,
1999,(5):40.
[4]胡显耀,李力.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9.
[5]浦起龙.读杜心解[M].上海:中华书局,1961.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万兵.从文体学视角看格律诗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李商隐的
《无题》为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24~28.
[8]许渊冲.唐宋诗一百五十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巩飞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