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电脑住宅》、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读懂内容:总结电脑住宅与乡下人家不一样的特点。
2.发现写法:通过比较,感受文体差异,并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独立判断:学会更加理性地看待阅读材料,并加深对良好人居环境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内容比较
一、速读《电脑住宅》,为“家”打分
师: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没告诉你们,就是想呈现一个非常真实的学习状态。在你们桌上有一份阅读材料,打开看看,这是什么?
生:《电脑住宅》。
师:学过没?
生:学过,是上个学期的一篇
课文。
师:既然学过,应该可以读得更快。请大家快速浏览《电脑住宅》,回答下面的问题。(出示)
1.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家?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请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3.你觉得这样的家能打多少
分?请从1~10中选一个数。
(生阅读,回答。)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第1题,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家?
生:高大上、豪华、神奇、方便、多功能、安全、便利、舒服、高级、上档次……
师:你们说的都对。第2题,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觉?
生:要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那真是享福啦。
生:这房子实在是太方便了!
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真舒服,真是高级的享受。
生:如果大家都能住上这样的房子,那就没有小偷了。
师:第3题,你觉得这个家能打多少分?
(十余个同学回答,大都是9分或10分,极少数学生是5分、6分。)
师:你们说肯定都有自己的思考。对于这份材料,我们先学到这里。请把它放进抽屉,我们暂且忘记它。
【评析:“速读”,是因为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还因为学生曾经读过。】
二、朗读《乡下人家》,为“家”
打分
师:我们继续。老师又要开始发材料了。(发放第二份学习材料)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这是我们课本里面的《乡下人家》。
生:我们马上就要学到这一
课了。
生:后面也有三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是一样的。
生:只有一个地方要求不同,
《电脑住宅》是“快速浏览”,《乡下人家》是“自由朗读”。
师:非常好,开始朗读,开始思考吧。
1.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家?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请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3.你觉得这样的家能打多少
分?请从1~10中选一个数。
(生自读,完成三道题。)
师:咱们开始交流吧。第1题,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家?
生:温馨、自然、和谐、美丽、自由自在、舒适、温暖、像风景画一
样……
师:很好。第2题,请说说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太喜欢这样的乡下人
家了。
生:我想起了暑假去鄉下爷爷家的生活了。
生:如果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真是太美好了。
师:我非常期待大家的第3题是怎么样填的,快速说一说。
(十余名学生回答,大都是9分或10分,个别学生填的是5分、6分。)
【评析:“朗读”是散文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散文的重要手段。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读法,体现出周老师非常强的文体意识。】
三、对比,重新打分
师:请拿出刚才的《电脑住宅》,摆在课桌左边,把《乡下人家》摆在课桌右边。把这两个“家”放到一起比较,重新打分。注意:不要修改原来的分数,把调整后的分数打在原分数下面。
生:如果我觉得不用调整,怎
么办?
师:没问题,你在原分数下面再写一次就可以了。
(生重新打分)
师:来,说说通过比较后,有什么调整。
生:我给电脑住宅打5分。
师:注意把话说清楚,你可以
说,“我原来……,通过比较后,我……”。
生:我原来给电脑住宅打10
分,通过比较后,我给电脑住宅打5分。
生:我原来给电脑住宅打9分,通过比较后,我给电脑住宅打1分。
师:你这个变化真是挺大的。
生:我原来给的是两个10分,通过比较后,我还是给10分。
生:我原来给乡下人家打10
分,通过比较后,我给它打8分。
生:我原来给乡下人家打6分,通过比较后,我给它打10分。
四、更多的打分
师: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在调整分数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先不问为什么。同学们,大家本学期刚学过《长城》,如果要你给万里长城打分,你打多少分?
生:最高分多少?
师:如果不限制最高分呢?
生:一百分。
生:一万分。
生:反正我打最高最高分!
师:全都这样吗?
生:我觉得可能也有人会打很低的分。
师:为什么呢? 生:我知道有个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结婚才三天,丈夫就被抓去修长城,然后累死在长城上。如果是要孟姜女给长城打分,她肯定会打很低的分。
师:是啊,传说长城都被她哭倒了。鲁迅先生也写过一篇《长城》,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伟大又可诅咒的长城!”如果有一天,你读懂了鲁迅的文章,你会怎么给长城打分呢?
(生沉默)
师:同学们,单看一篇文章,我们很难看到真相;当大家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广了,你对这个世界会看得更清楚。
【评析:这个版块,通常叫作“整体感知”。周老师围绕同一主题选择两篇文体不同的课文,让学生阅读、概括、说感受、给“家”打分,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了解学生
的认知起点。设计非常巧妙!】
第二板块:写法比较
一、作者与作家
师: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哪篇更像是作家写的?
生:这两篇应该都是作家写
的呀?
师:老师发的材料上面注明了,《电脑住宅》是蒋豫浙写的,《乡下人家》是陈醉云写的,蒋豫浙和陈醉云,是这两篇课文的——
生:作者。
师:作者等于作家吗?
生:等于。
生:我觉得不等于。你看,我们平常写作文,自己就是这篇作文的作者,但是不能说我们就是作家。
师:非常有道理。大家再仔细比较一下两篇课文,感受一下文字的味道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做出判断,看哪篇更像是作家写的。
(生自读,思考。)
生:我认为《乡下人家》更像是作家写的,因为这一篇课文感觉很美。
师:你是说乡下的景色美还是课文的文字美?
生:文字很美。
师:能找一处读出来吗?
生:“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师:再轻一点,再柔一点。
(生再次朗读)
师:文字美,你读得也很美。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也感觉《乡下人家》更像是作家写的,因为这篇课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的写法。
师:举个例子。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刚才这一句也是:“月明人
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师:这样写竹笋,写纺织娘,有什么效果?
生:感觉更生动了。
生:感觉乡下的一切都那么可爱、充满生机。
师:你的感觉非常正确。读一读,读出这种味道来。
(生朗读)
生:我也感觉《乡下人家》更像是作家写的,因为这篇文章比《电脑住宅》更有情感。《电脑住宅》没什么情感,好像是板着脸的感觉。
师:你这个发现很了不起。民以食为天,两篇课文中都写了与“吃饭”有关的文字,大家找出来对比一下。(出示)
《电脑住宅》:
厨房在一楼,里面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电脑储存了中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饪方法的资料。它能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
《乡下人家》: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师:读一读,感觉文字的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感觉越来越不喜欢电脑住宅了,这样的家太死板了。我外婆根本不懂电脑,但我觉得她做的菜最好吃。
师:你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温暖!不过,我们现在不比较这两个“家”了,比较比较两篇课文的文字吧。
生:《乡下人家》的文字读起来很舒服,而《电脑住宅》读起来感觉硬邦邦的。
师:舒服,硬邦邦,这两个词语很有意思,也蛮有道理的。大家读一读,感觉一下吧。
(生对比朗读)
【评析:偏爱文学性阅读,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周老师
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入手,引导他们去感受说明文与散文不一样的
表达。】
二、说明文与散文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因为它很优美、很有情感,读起来很舒服。老师告诉大家,这样的文章,叫散文。关于散文,大家还不需要太多了解,以后会更多学习的。
师:那么,问题来了,按你们说的,《电脑住宅》的文字不优美,也没什么情感,甚至像有的同学说的,似乎板着脸的感觉,它凭什么能放进我们的教材呢?
(生思考,讨论。)
生:它是一篇“介绍文”。
师:什么意思?
生:它就是为了给我们介绍电脑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什么感情也没关系。
师:只要——
生:只要讲清楚了就行。
师:你的前一句说错了,这篇课文不叫“介绍文”,它叫——
生:说明文,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太阳》也是说明文。
师:没错,请大家把“说明文”三个字写在课题旁边。
师:不过,刚才这位同学的后一句说得很有道理。说明文的任务,就是要把事物介绍清楚。大家说这篇课文,把电脑住宅介绍清楚了吗?
生:介绍清楚了。
师:何以见得?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
师:很好!而且,在分写的几个自然段中,也能看到非常清楚的条理。咱们来理一理。首先是大门外,然后写门口,接着介绍——
生:住宅—厨房—卧室—浴室。 师:对,这就叫条理清楚。大家再看看《乡下人家》,能快速找到课文的条理吗?
(生浏览、思考。)
生:瓜架……花……鸡……鸭子……吃晚饭……纺织娘……
生:我有补充,写花的那一段,后面又写了竹子和竹笋。
生:我有补充,倒数第二自然段其实不是写纺织娘,是写乡下人家在睡觉。
师:好吧,好吧。感觉这条理?
生:没有《电脑住宅》那么清楚。
师:再来讨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写说明文,要对谁负责?
生:对读者负责。因为本来就是介绍给读者看的。
师:所以,说明文一定要——
生:介绍清楚。
师:散文不一样,散文主要是对作者自己负责。大家能明白吗?
生:不明白。
师:大家猜想一下,陈醉云先生为什么要写《乡下人家》?
生:肯定是他太喜欢这个地
方了。
生:他太喜欢这种生活了。
师:没错,其实他写的是自己的感受——他喜欢这里。这才是最重要的。散文,重在——
生:表达自己的内心。
【评析:将说明文和散文的特点,说得如此浅显易懂,可见周老师是懂儿童的。】
三、现实与文字
师:如果这电脑住宅就是你的家,你想怎么改造它?
生:我觉得电脑住宅太缺少生机了,我想在屋子里摆放一些花。
生:我想在电脑住宅的大门外种许多植物。
师:老师也觉得这样会更好。
来,看老师乾坤大挪移,把乡下人家的花儿搬到电脑住宅去。
师:(有感情朗读)电脑住宅的大门外,种着许多花儿,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生:感觉好奇怪。
师:这样不是更美吗?
生:这就不是电脑住宅了,本来就是要介绍高科技的,变成写花花草草了。
生:而且感觉和其他文字味道不一样,太“花哨”了。
(生笑)
师:有道理。房子美一点好,但是说明文还是不要太“花哨”。
师:咱们再看看乡下人家,如
果让你到课文描写的乡下人家去居住,你想带上什么?
生:我想带上课外书。
生:我想带上电脑。
生:我想带上手机。
师:其实乡下有没有手机?
生:有的,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手机了。
师:是啊,作者干吗不写手机呢?来,看老师帮作者加上去。
师: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看见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玩手机、听音乐,他们也从不吃惊。
(生哄堂大笑)
师:怎么了?
生:这也太奇怪了。
师:乡下本来就有手机啊?
生:有也不能写,只要一写手机,就把乡下人家那种感觉破坏了。
师:能不能写电脑?
生:不能。
师:能不能写汽车、摩托车?这些东西乡下也有的。
生:不能。
師:是啊,本文要表现的就是乡下生活的安宁、恬静的感觉。作者觉得乡下人家最珍贵的就是那种自然、和谐的感觉,至于手机、电脑之类,虽然是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这篇文章中,它却恰恰是作者最不愿意写的东西;作者或许不是为了给大
家呈现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完美的家,他所呈现的,是他自己觉得最理想、最温暖的地方。
【评析:两个假设,将阅读引向深层次。通过“还原比较”让学生明白,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都是由文体决定的。】
四、最后的打分
师:快要下课了。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分别能打多少分?
生:(疑惑)不是已经打过分
了吗?
师:不是给这两个“家”打分,而是给这一篇说明文打分,给这一篇散文打分,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写得怎么样?
(生打分)
师:同学们,对于说明文和散文,我们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以后,当大家阅读了更多的好文章,再回头来看我们今天学的两篇课文的时候,你的打分可能又会有所调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对说明文和散文的认识,不是一节课就能弄清楚的。小学阶段只是感性地体验,再次打分,就是将学习指向未来。】
【总评】
统编本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过:“对文体关注的缺失,可以视为语文教学进步的顽疾。”强调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并不是主张把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对于小学来说只是一种潜移默化。从这样的视角看周奇老师执教的“家”,的确是一节文体意识强、教学有创意、教学效果实的好课。现借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在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提到的三个词,来谈谈观摩周奇老师这节课后的几点感悟。
一、站位高
怎么用好统编本教材,这已成为头等大事。用好统编本教材,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并落实六个意识,即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和科研意识。周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家”,便是落实文体意识的一种有益尝试。
《电脑住宅》是蒋豫浙写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乡下人家》是陈醉云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充满诗意的农家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周老师独辟蹊径,从“住宅”“人家”找到联结点“家”,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教得深入浅出,自如潇洒。
二、身段低
语文课上,教师心中始终想到要给6~12岁的儿童上语文课。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说明文和散文,兴趣怎么调动?给“家”打分,这个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兴趣盎然,很受启发。
第一次自由打分,《电脑住宅》在四年级上册学过,分数很高;《乡下人家》文学味道很浓,分数也高。第二次重新打分,分数发生了变化,因为偏好文学性阅读,普遍给《乡下人家》分数打得高。第三次最后打分,分数又发生了变化,结果如何教者似乎不太关心,将学习引向未来。
周老师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在于适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借助一个个充满诱惑的问题,与学生多元对话:“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哪篇更像是作家写的?《电脑住宅》凭什么能放进我们的语文教材呢?如果这栋电脑住宅是你的家,你想怎么改造它?如果让你到课文描写的乡下人家去居住,你想带上什么?”话题设计得非常巧妙。
三、步伐稳
四年级学生阅读说明文和散文,最难把握这个“度”。周老师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做得恰到好处。
何为“比较”?即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其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让人们更容易区分相近的事物。“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相似的文章联系起来阅读,通过对比,形成反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节课,通过内容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和散文带给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通过写法比较,让学生感悟到说明文和散文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和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整个学习过程是感性的,是体验性的,是潜移默化的。
阅读课上,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得意、得言、得法三得并举,教得必然朴实本真;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文脉、意脉、情脉三脉相通,教得必然酣畅淋漓;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文路、学路、教路三路合一,教得必然行云流水。
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重庆市渝中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 晟
四年级上册《电脑住宅》、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读懂内容:总结电脑住宅与乡下人家不一样的特点。
2.发现写法:通过比较,感受文体差异,并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独立判断:学会更加理性地看待阅读材料,并加深对良好人居环境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内容比较
一、速读《电脑住宅》,为“家”打分
师: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没告诉你们,就是想呈现一个非常真实的学习状态。在你们桌上有一份阅读材料,打开看看,这是什么?
生:《电脑住宅》。
师:学过没?
生:学过,是上个学期的一篇
课文。
师:既然学过,应该可以读得更快。请大家快速浏览《电脑住宅》,回答下面的问题。(出示)
1.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家?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请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3.你觉得这样的家能打多少
分?请从1~10中选一个数。
(生阅读,回答。)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第1题,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家?
生:高大上、豪华、神奇、方便、多功能、安全、便利、舒服、高级、上档次……
师:你们说的都对。第2题,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觉?
生:要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那真是享福啦。
生:这房子实在是太方便了!
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真舒服,真是高级的享受。
生:如果大家都能住上这样的房子,那就没有小偷了。
师:第3题,你觉得这个家能打多少分?
(十余个同学回答,大都是9分或10分,极少数学生是5分、6分。)
师:你们说肯定都有自己的思考。对于这份材料,我们先学到这里。请把它放进抽屉,我们暂且忘记它。
【评析:“速读”,是因为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还因为学生曾经读过。】
二、朗读《乡下人家》,为“家”
打分
师:我们继续。老师又要开始发材料了。(发放第二份学习材料)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这是我们课本里面的《乡下人家》。
生:我们马上就要学到这一
课了。
生:后面也有三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是一样的。
生:只有一个地方要求不同,
《电脑住宅》是“快速浏览”,《乡下人家》是“自由朗读”。
师:非常好,开始朗读,开始思考吧。
1.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家?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请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3.你觉得这样的家能打多少
分?请从1~10中选一个数。
(生自读,完成三道题。)
师:咱们开始交流吧。第1题,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家?
生:温馨、自然、和谐、美丽、自由自在、舒适、温暖、像风景画一
样……
师:很好。第2题,请说说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太喜欢这样的乡下人
家了。
生:我想起了暑假去鄉下爷爷家的生活了。
生:如果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真是太美好了。
师:我非常期待大家的第3题是怎么样填的,快速说一说。
(十余名学生回答,大都是9分或10分,个别学生填的是5分、6分。)
【评析:“朗读”是散文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散文的重要手段。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读法,体现出周老师非常强的文体意识。】
三、对比,重新打分
师:请拿出刚才的《电脑住宅》,摆在课桌左边,把《乡下人家》摆在课桌右边。把这两个“家”放到一起比较,重新打分。注意:不要修改原来的分数,把调整后的分数打在原分数下面。
生:如果我觉得不用调整,怎
么办?
师:没问题,你在原分数下面再写一次就可以了。
(生重新打分)
师:来,说说通过比较后,有什么调整。
生:我给电脑住宅打5分。
师:注意把话说清楚,你可以
说,“我原来……,通过比较后,我……”。
生:我原来给电脑住宅打10
分,通过比较后,我给电脑住宅打5分。
生:我原来给电脑住宅打9分,通过比较后,我给电脑住宅打1分。
师:你这个变化真是挺大的。
生:我原来给的是两个10分,通过比较后,我还是给10分。
生:我原来给乡下人家打10
分,通过比较后,我给它打8分。
生:我原来给乡下人家打6分,通过比较后,我给它打10分。
四、更多的打分
师: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在调整分数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先不问为什么。同学们,大家本学期刚学过《长城》,如果要你给万里长城打分,你打多少分?
生:最高分多少?
师:如果不限制最高分呢?
生:一百分。
生:一万分。
生:反正我打最高最高分!
师:全都这样吗?
生:我觉得可能也有人会打很低的分。
师:为什么呢? 生:我知道有个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结婚才三天,丈夫就被抓去修长城,然后累死在长城上。如果是要孟姜女给长城打分,她肯定会打很低的分。
师:是啊,传说长城都被她哭倒了。鲁迅先生也写过一篇《长城》,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伟大又可诅咒的长城!”如果有一天,你读懂了鲁迅的文章,你会怎么给长城打分呢?
(生沉默)
师:同学们,单看一篇文章,我们很难看到真相;当大家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广了,你对这个世界会看得更清楚。
【评析:这个版块,通常叫作“整体感知”。周老师围绕同一主题选择两篇文体不同的课文,让学生阅读、概括、说感受、给“家”打分,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了解学生
的认知起点。设计非常巧妙!】
第二板块:写法比较
一、作者与作家
师: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哪篇更像是作家写的?
生:这两篇应该都是作家写
的呀?
师:老师发的材料上面注明了,《电脑住宅》是蒋豫浙写的,《乡下人家》是陈醉云写的,蒋豫浙和陈醉云,是这两篇课文的——
生:作者。
师:作者等于作家吗?
生:等于。
生:我觉得不等于。你看,我们平常写作文,自己就是这篇作文的作者,但是不能说我们就是作家。
师:非常有道理。大家再仔细比较一下两篇课文,感受一下文字的味道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做出判断,看哪篇更像是作家写的。
(生自读,思考。)
生:我认为《乡下人家》更像是作家写的,因为这一篇课文感觉很美。
师:你是说乡下的景色美还是课文的文字美?
生:文字很美。
师:能找一处读出来吗?
生:“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师:再轻一点,再柔一点。
(生再次朗读)
师:文字美,你读得也很美。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也感觉《乡下人家》更像是作家写的,因为这篇课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的写法。
师:举个例子。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刚才这一句也是:“月明人
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师:这样写竹笋,写纺织娘,有什么效果?
生:感觉更生动了。
生:感觉乡下的一切都那么可爱、充满生机。
师:你的感觉非常正确。读一读,读出这种味道来。
(生朗读)
生:我也感觉《乡下人家》更像是作家写的,因为这篇文章比《电脑住宅》更有情感。《电脑住宅》没什么情感,好像是板着脸的感觉。
师:你这个发现很了不起。民以食为天,两篇课文中都写了与“吃饭”有关的文字,大家找出来对比一下。(出示)
《电脑住宅》:
厨房在一楼,里面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电脑储存了中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饪方法的资料。它能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
《乡下人家》: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师:读一读,感觉文字的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感觉越来越不喜欢电脑住宅了,这样的家太死板了。我外婆根本不懂电脑,但我觉得她做的菜最好吃。
师:你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温暖!不过,我们现在不比较这两个“家”了,比较比较两篇课文的文字吧。
生:《乡下人家》的文字读起来很舒服,而《电脑住宅》读起来感觉硬邦邦的。
师:舒服,硬邦邦,这两个词语很有意思,也蛮有道理的。大家读一读,感觉一下吧。
(生对比朗读)
【评析:偏爱文学性阅读,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周老师
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入手,引导他们去感受说明文与散文不一样的
表达。】
二、说明文与散文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因为它很优美、很有情感,读起来很舒服。老师告诉大家,这样的文章,叫散文。关于散文,大家还不需要太多了解,以后会更多学习的。
师:那么,问题来了,按你们说的,《电脑住宅》的文字不优美,也没什么情感,甚至像有的同学说的,似乎板着脸的感觉,它凭什么能放进我们的教材呢?
(生思考,讨论。)
生:它是一篇“介绍文”。
师:什么意思?
生:它就是为了给我们介绍电脑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什么感情也没关系。
师:只要——
生:只要讲清楚了就行。
师:你的前一句说错了,这篇课文不叫“介绍文”,它叫——
生:说明文,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太阳》也是说明文。
师:没错,请大家把“说明文”三个字写在课题旁边。
师:不过,刚才这位同学的后一句说得很有道理。说明文的任务,就是要把事物介绍清楚。大家说这篇课文,把电脑住宅介绍清楚了吗?
生:介绍清楚了。
师:何以见得?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
师:很好!而且,在分写的几个自然段中,也能看到非常清楚的条理。咱们来理一理。首先是大门外,然后写门口,接着介绍——
生:住宅—厨房—卧室—浴室。 师:对,这就叫条理清楚。大家再看看《乡下人家》,能快速找到课文的条理吗?
(生浏览、思考。)
生:瓜架……花……鸡……鸭子……吃晚饭……纺织娘……
生:我有补充,写花的那一段,后面又写了竹子和竹笋。
生:我有补充,倒数第二自然段其实不是写纺织娘,是写乡下人家在睡觉。
师:好吧,好吧。感觉这条理?
生:没有《电脑住宅》那么清楚。
师:再来讨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写说明文,要对谁负责?
生:对读者负责。因为本来就是介绍给读者看的。
师:所以,说明文一定要——
生:介绍清楚。
师:散文不一样,散文主要是对作者自己负责。大家能明白吗?
生:不明白。
师:大家猜想一下,陈醉云先生为什么要写《乡下人家》?
生:肯定是他太喜欢这个地
方了。
生:他太喜欢这种生活了。
师:没错,其实他写的是自己的感受——他喜欢这里。这才是最重要的。散文,重在——
生:表达自己的内心。
【评析:将说明文和散文的特点,说得如此浅显易懂,可见周老师是懂儿童的。】
三、现实与文字
师:如果这电脑住宅就是你的家,你想怎么改造它?
生:我觉得电脑住宅太缺少生机了,我想在屋子里摆放一些花。
生:我想在电脑住宅的大门外种许多植物。
师:老师也觉得这样会更好。
来,看老师乾坤大挪移,把乡下人家的花儿搬到电脑住宅去。
师:(有感情朗读)电脑住宅的大门外,种着许多花儿,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生:感觉好奇怪。
师:这样不是更美吗?
生:这就不是电脑住宅了,本来就是要介绍高科技的,变成写花花草草了。
生:而且感觉和其他文字味道不一样,太“花哨”了。
(生笑)
师:有道理。房子美一点好,但是说明文还是不要太“花哨”。
师:咱们再看看乡下人家,如
果让你到课文描写的乡下人家去居住,你想带上什么?
生:我想带上课外书。
生:我想带上电脑。
生:我想带上手机。
师:其实乡下有没有手机?
生:有的,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手机了。
师:是啊,作者干吗不写手机呢?来,看老师帮作者加上去。
师: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看见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玩手机、听音乐,他们也从不吃惊。
(生哄堂大笑)
师:怎么了?
生:这也太奇怪了。
师:乡下本来就有手机啊?
生:有也不能写,只要一写手机,就把乡下人家那种感觉破坏了。
师:能不能写电脑?
生:不能。
师:能不能写汽车、摩托车?这些东西乡下也有的。
生:不能。
師:是啊,本文要表现的就是乡下生活的安宁、恬静的感觉。作者觉得乡下人家最珍贵的就是那种自然、和谐的感觉,至于手机、电脑之类,虽然是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这篇文章中,它却恰恰是作者最不愿意写的东西;作者或许不是为了给大
家呈现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完美的家,他所呈现的,是他自己觉得最理想、最温暖的地方。
【评析:两个假设,将阅读引向深层次。通过“还原比较”让学生明白,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都是由文体决定的。】
四、最后的打分
师:快要下课了。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分别能打多少分?
生:(疑惑)不是已经打过分
了吗?
师:不是给这两个“家”打分,而是给这一篇说明文打分,给这一篇散文打分,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写得怎么样?
(生打分)
师:同学们,对于说明文和散文,我们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以后,当大家阅读了更多的好文章,再回头来看我们今天学的两篇课文的时候,你的打分可能又会有所调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对说明文和散文的认识,不是一节课就能弄清楚的。小学阶段只是感性地体验,再次打分,就是将学习指向未来。】
【总评】
统编本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过:“对文体关注的缺失,可以视为语文教学进步的顽疾。”强调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并不是主张把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对于小学来说只是一种潜移默化。从这样的视角看周奇老师执教的“家”,的确是一节文体意识强、教学有创意、教学效果实的好课。现借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在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提到的三个词,来谈谈观摩周奇老师这节课后的几点感悟。
一、站位高
怎么用好统编本教材,这已成为头等大事。用好统编本教材,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并落实六个意识,即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和科研意识。周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家”,便是落实文体意识的一种有益尝试。
《电脑住宅》是蒋豫浙写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乡下人家》是陈醉云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充满诗意的农家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周老师独辟蹊径,从“住宅”“人家”找到联结点“家”,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教得深入浅出,自如潇洒。
二、身段低
语文课上,教师心中始终想到要给6~12岁的儿童上语文课。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说明文和散文,兴趣怎么调动?给“家”打分,这个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兴趣盎然,很受启发。
第一次自由打分,《电脑住宅》在四年级上册学过,分数很高;《乡下人家》文学味道很浓,分数也高。第二次重新打分,分数发生了变化,因为偏好文学性阅读,普遍给《乡下人家》分数打得高。第三次最后打分,分数又发生了变化,结果如何教者似乎不太关心,将学习引向未来。
周老师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在于适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借助一个个充满诱惑的问题,与学生多元对话:“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哪篇更像是作家写的?《电脑住宅》凭什么能放进我们的语文教材呢?如果这栋电脑住宅是你的家,你想怎么改造它?如果让你到课文描写的乡下人家去居住,你想带上什么?”话题设计得非常巧妙。
三、步伐稳
四年级学生阅读说明文和散文,最难把握这个“度”。周老师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做得恰到好处。
何为“比较”?即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其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让人们更容易区分相近的事物。“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相似的文章联系起来阅读,通过对比,形成反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节课,通过内容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和散文带给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通过写法比较,让学生感悟到说明文和散文各自不同的文体特征和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整个学习过程是感性的,是体验性的,是潜移默化的。
阅读课上,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得意、得言、得法三得并举,教得必然朴实本真;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文脉、意脉、情脉三脉相通,教得必然酣畅淋漓;有文体意识,课堂必定文路、学路、教路三路合一,教得必然行云流水。
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重庆市渝中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