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座
关于公共汽车上的“让座”的话题早就老掉牙了,不过也可以老调新弹。
这位青年长得有点歪瓜裂枣,一看便是不好说话不太懂事的主儿。他稳稳当当地坐着,对颤巍巍站在自己面前的老太太无动于衷,甚至都没有不好意思,他并不像别人闭着眼睛装睡,表情很是泰然。但是这个座位是他的,让与不让,别人无权过问。
两三站后,老太太终于开口了:“小伙子,咱们商量下啊,我,有点儿站不住了,能不能让我坐一会儿?”青年倒是二话没说,马上站起来。老太太坐下了,嘴里千恩万谢:“谢谢呀,小伙子,我实在是……”青年做了个“不必再说”的手势,居然很潇洒。
如果有人当场义正词严地指责这个青年冷漠无情,丧失了传统美德,命令他立即让座,估计他不但不会起来,酿成一场血案也说不定;如果老太太带着怨气指桑骂槐,估计青年顶大的克制是置之不理;如果老太太过分倔强,估计没人知道她快坚持不住了的苦衷;就这么合情合理的几句话,起到了“上纲上线”起不到的效果。
能简单就不要复杂,最自然的就是最合情理的;和风细雨永远比暴风骤雨来得温情;出门在外总把“感谢”挂在嘴边上也绝对吃不了亏。
扶助
远远看到一个人摔倒在地,好长时间爬不起来,三三两两的人从她身边走过,却没有人去扶起她。走近发现,她大概60岁左右,勉强算是老人了。
“会不会让她赖上”的后果也在我脑子里迅速闪过,这样的事情听到太多了,简直成了个斩钉截铁的因果关系,冷漠变得合情合理。
大概摔得猝不及防,她的包甩出去老远,这是个建筑工地,地上铺着高低不平的毡子,如果有人趁火打劫拿走她的包,如果包里有许多钱……
我先把她的包捡起来,然后扶起她。
她的腿脚没摔坏,起来试着活动几下,也就能走了。她一连声地谢我,沮丧地说:“今天真倒霉呀,早晨丢了自行车,晚上又让这破毡子绊倒……”我简单地安慰了她几句,庆幸自己没想得太多,以后也不要想得太多才好。
“恩将仇报”是有的,但比例只是百分之一,其实很难遇到。为了避免1个上当的机会,牺牲99个只要举手之劳就能得到帮人的愉悦的机会,实在是划不来。
各类媒体在报道一些“恩将仇报”事例之后,能不能再加上几句话呢?
乞丐
等车的时候,有一个女乞丐向大家伸出了手,我看了烦,随大流儿避开了。女乞丐没有讨到钱,就走到一边,靠着电线杆站着。
车迟迟不来,我的心倒平静了,就打量起女乞丐来,她大约50岁,穿得还不坏,相貌也不坏,脸上有一种落寞的表情,这哀而不怨的落寞让我心里一动,翻翻钱包,一张100元的,两张10元的,4张角票,我把角票抻出来,走过去递给她。她接了,一个微笑,一声谢谢,那表情居然有点默契。接着,她转身,向马路那边走去,走路的姿势有点奇怪,我看了半天才确定,她装了半条假腿!
我又掏钱包,把那两张10元的抻出来,车水马龙却已经模糊了她的身影,我等的车也来了,我上车,却还是想着她的表情和身影,这个钱到底没送出来,算是我欠她的。
“概念”的东西只能让人勉强采取行动,如果有人对我说:“有钱而不帮助别人是可耻的,”这个还可以接受,但是“你帮助了别人,就不会下地狱。”的说法就带点胁迫的味道,被劝说方听了一定气急败坏。
似乎只有“真感情”和“真感觉”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做事情,不介意什么回报。
挂件
那天在肯德基,正吃半截儿呢,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仿佛从地里钻出来一样,拿出一个木头做的“福娃”挂件给我看,用手比划:“5块钱。”
我说:“谢谢,不要。”
那姑娘又拿出一份盖了红印的证明来,大概意思是“福娃”是残疾人自己做的,用来募捐,解决残疾人的各种问题。我掏出5块钱,收下那个挂件,那姑娘对我竖起了大姆指。
姑娘对邻座的“挂件”募捐没有成功,心理上受了点打击吧,没有继续对其他人尝试,很快走出去了。
回来细看,那红色“挂件”做得精致可爱,是个值得保存的纪念品。
我赞赏这种利落简洁的募捐方式,也喜欢那“竖起大拇指”的无言嘉奖,以后有机会依然愿意支持。
好多人认为慈善募捐不能考虑“自尊”实在是个误区,把“施舍与被施舍”变成“支持与被支持”是个首要问题,否则谁有那么强韧的自尊心,被日复一日地消减而乐此不彼呢。
一篇文章里,标题很重要。
拍照
“保护古树,请勿攀登”——写得清楚明白,但没有一点说服力;古树搭了支撑,软绳围绕,以保护其老朽肢体,但得不到怜悯;好多人该爬照样爬,为了什么?为拍照。
如果是想与古树合影,完全可以站在树下;如果想体现自己的攀爬技术,完全可以找一棵年轻点的树;那么,是为了美感?
爬树的人看起来很年轻,18—20岁,爬得兴高采烈,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曾经到过云南的“玉龙雪山”,那里古树参天,间或也横着几棵倒下的树,虽遍体枯槁,但枝杈完整,看得出来是寿终正寝老死的,无论是活树还是死树,都没人动,那种庄严肃穆的美感简直无法形容,不由得对此地的山民也添了几分敬重。
我不知道怎样理解“文明”这个词儿,北京香山这棵硕果仅存的古树,每天不知被多少年轻人上上下下地蹂躏,那样拍出来的照片很好看么?
据说我们一些国人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也忙着嘻嘻哈哈地拍照,被他国参观者嘘声制止:“不要打扰死难者。”
虽然痛恨教条,但是还得承认:素质教育很有必要。
关于公共汽车上的“让座”的话题早就老掉牙了,不过也可以老调新弹。
这位青年长得有点歪瓜裂枣,一看便是不好说话不太懂事的主儿。他稳稳当当地坐着,对颤巍巍站在自己面前的老太太无动于衷,甚至都没有不好意思,他并不像别人闭着眼睛装睡,表情很是泰然。但是这个座位是他的,让与不让,别人无权过问。
两三站后,老太太终于开口了:“小伙子,咱们商量下啊,我,有点儿站不住了,能不能让我坐一会儿?”青年倒是二话没说,马上站起来。老太太坐下了,嘴里千恩万谢:“谢谢呀,小伙子,我实在是……”青年做了个“不必再说”的手势,居然很潇洒。
如果有人当场义正词严地指责这个青年冷漠无情,丧失了传统美德,命令他立即让座,估计他不但不会起来,酿成一场血案也说不定;如果老太太带着怨气指桑骂槐,估计青年顶大的克制是置之不理;如果老太太过分倔强,估计没人知道她快坚持不住了的苦衷;就这么合情合理的几句话,起到了“上纲上线”起不到的效果。
能简单就不要复杂,最自然的就是最合情理的;和风细雨永远比暴风骤雨来得温情;出门在外总把“感谢”挂在嘴边上也绝对吃不了亏。
扶助
远远看到一个人摔倒在地,好长时间爬不起来,三三两两的人从她身边走过,却没有人去扶起她。走近发现,她大概60岁左右,勉强算是老人了。
“会不会让她赖上”的后果也在我脑子里迅速闪过,这样的事情听到太多了,简直成了个斩钉截铁的因果关系,冷漠变得合情合理。
大概摔得猝不及防,她的包甩出去老远,这是个建筑工地,地上铺着高低不平的毡子,如果有人趁火打劫拿走她的包,如果包里有许多钱……
我先把她的包捡起来,然后扶起她。
她的腿脚没摔坏,起来试着活动几下,也就能走了。她一连声地谢我,沮丧地说:“今天真倒霉呀,早晨丢了自行车,晚上又让这破毡子绊倒……”我简单地安慰了她几句,庆幸自己没想得太多,以后也不要想得太多才好。
“恩将仇报”是有的,但比例只是百分之一,其实很难遇到。为了避免1个上当的机会,牺牲99个只要举手之劳就能得到帮人的愉悦的机会,实在是划不来。
各类媒体在报道一些“恩将仇报”事例之后,能不能再加上几句话呢?
乞丐
等车的时候,有一个女乞丐向大家伸出了手,我看了烦,随大流儿避开了。女乞丐没有讨到钱,就走到一边,靠着电线杆站着。
车迟迟不来,我的心倒平静了,就打量起女乞丐来,她大约50岁,穿得还不坏,相貌也不坏,脸上有一种落寞的表情,这哀而不怨的落寞让我心里一动,翻翻钱包,一张100元的,两张10元的,4张角票,我把角票抻出来,走过去递给她。她接了,一个微笑,一声谢谢,那表情居然有点默契。接着,她转身,向马路那边走去,走路的姿势有点奇怪,我看了半天才确定,她装了半条假腿!
我又掏钱包,把那两张10元的抻出来,车水马龙却已经模糊了她的身影,我等的车也来了,我上车,却还是想着她的表情和身影,这个钱到底没送出来,算是我欠她的。
“概念”的东西只能让人勉强采取行动,如果有人对我说:“有钱而不帮助别人是可耻的,”这个还可以接受,但是“你帮助了别人,就不会下地狱。”的说法就带点胁迫的味道,被劝说方听了一定气急败坏。
似乎只有“真感情”和“真感觉”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做事情,不介意什么回报。
挂件
那天在肯德基,正吃半截儿呢,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仿佛从地里钻出来一样,拿出一个木头做的“福娃”挂件给我看,用手比划:“5块钱。”
我说:“谢谢,不要。”
那姑娘又拿出一份盖了红印的证明来,大概意思是“福娃”是残疾人自己做的,用来募捐,解决残疾人的各种问题。我掏出5块钱,收下那个挂件,那姑娘对我竖起了大姆指。
姑娘对邻座的“挂件”募捐没有成功,心理上受了点打击吧,没有继续对其他人尝试,很快走出去了。
回来细看,那红色“挂件”做得精致可爱,是个值得保存的纪念品。
我赞赏这种利落简洁的募捐方式,也喜欢那“竖起大拇指”的无言嘉奖,以后有机会依然愿意支持。
好多人认为慈善募捐不能考虑“自尊”实在是个误区,把“施舍与被施舍”变成“支持与被支持”是个首要问题,否则谁有那么强韧的自尊心,被日复一日地消减而乐此不彼呢。
一篇文章里,标题很重要。
拍照
“保护古树,请勿攀登”——写得清楚明白,但没有一点说服力;古树搭了支撑,软绳围绕,以保护其老朽肢体,但得不到怜悯;好多人该爬照样爬,为了什么?为拍照。
如果是想与古树合影,完全可以站在树下;如果想体现自己的攀爬技术,完全可以找一棵年轻点的树;那么,是为了美感?
爬树的人看起来很年轻,18—20岁,爬得兴高采烈,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曾经到过云南的“玉龙雪山”,那里古树参天,间或也横着几棵倒下的树,虽遍体枯槁,但枝杈完整,看得出来是寿终正寝老死的,无论是活树还是死树,都没人动,那种庄严肃穆的美感简直无法形容,不由得对此地的山民也添了几分敬重。
我不知道怎样理解“文明”这个词儿,北京香山这棵硕果仅存的古树,每天不知被多少年轻人上上下下地蹂躏,那样拍出来的照片很好看么?
据说我们一些国人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也忙着嘻嘻哈哈地拍照,被他国参观者嘘声制止:“不要打扰死难者。”
虽然痛恨教条,但是还得承认:素质教育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