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广东教育事业跨越式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公立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的开放性教育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成就:普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迈出了新步伐,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72.4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到136.56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9%;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108所(其中本科37所、高职高专72所),独立学院17所、成人高校19所。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1.9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6%。”
这是宋海副省长于2008年12月23日在省教育厅举行的广东省教育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的。座谈会回顾30年来的改革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广东教育面临的形势,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走向,并将回顾成就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联系,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宋海指出,30年来,广东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广东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广东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从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要求来审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教育在人才、智力、科技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引领和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思考和研究广东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广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讲话中说,30年来,我省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三个实现在我省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我们30年的努力奋斗,成就了教育的辉煌,达到了三个基本: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基本解决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问题。广东教育发展30年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广东经济建设的大发展也促进了广东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这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为将来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未来,我们将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向教育现代化迈进。我们希望继续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千秋万代,看教育千差万别,谈教育千言万语,但是发展教育千辛万苦。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去支持教育,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来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再创未来30年的辉煌。
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代表、高校代表、高中中职学校代表、义务教育学校代表及专家学者代表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他们对我省教育30年的发展感慨万分,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自己所在部门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经验,对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改革开放30年,是中大不断发展的30年,在这一进程中,中山大学在很多时候引领了风气之先,在许多关键时期,中山大学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代末,中山大学一直是一所敢为人先的大学,是开放的,使学校始终与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保持着一致,也使学校稳定地跻身于中国一流高校的行列。近10年来,学校进行了人事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提出要“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充分考虑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努力为老师们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空间。在科研体制方面,为了促进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学校提出“零转让”的理念,执行了给横向研究以“国民待遇”的政策,目的就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应用研究,提高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学科建设上,中大的定位是“国际水平,国家需求”,即学校各个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应该是国际水平的,但其着眼点则应致力于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学校强调“善待学生”的核心理念,将人才培养视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各项工作均围绕这个核心理念而展开。
曾经有人问,近10年来中山大学的经验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对于中山大学而言,最大的经验就是不出经验,不成为“榜样”,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说出近10年来我们所做的事情,归纳起来可能就是两条,一是我们在校内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大人的心是齐的。二是我们树立了大学要服务社会的观念,大学只有与国家的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才可能得以更为良性的、持续地发展。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崴:经过改革开放30年,广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经济看,广东已开始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突破口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了解广东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发现其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文献收集等方式,对广东省内中山大学等12所大学进行调查,了解到广东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体状况较好。我省高校正在成为我省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条:首先,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关键;其次,我省高校根据本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是根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仲伟合:回首广外的发展历程,学校所取得的成就、所酝酿的发展机遇,始终与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变革紧密相连,学校也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工程当中。广外几十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飞速发展,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直观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在4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广外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着力解决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这些经验和体会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与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广东白云学院董事长谢可滔:民办教育的复兴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广东白云学院把准市场脉搏,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珠三角开办职业教育,现已发展为全日制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广东白云学院的成功是中国和广东民办教育30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证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中国民办教育已是“三十而立”,发展后劲更加强大。如今,民办教育正处于“质变”时期,民办教育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较劲”,比规范,比内涵,比质量。谁不够规范,谁没有内涵,谁的质量不行,就会受到市场的淘汰。因此,不少民办教育院校已经意识到,规范是办学的信心。这种信心既来自自身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更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行业环境的规范。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为民办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明确定位,为民办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是宋海副省长于2008年12月23日在省教育厅举行的广东省教育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的。座谈会回顾30年来的改革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广东教育面临的形势,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走向,并将回顾成就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联系,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宋海指出,30年来,广东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广东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广东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从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要求来审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教育在人才、智力、科技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引领和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思考和研究广东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广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讲话中说,30年来,我省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三个实现在我省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我们30年的努力奋斗,成就了教育的辉煌,达到了三个基本: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解决了上学难问题,基本解决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问题。广东教育发展30年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广东经济建设的大发展也促进了广东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这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为将来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未来,我们将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向教育现代化迈进。我们希望继续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千秋万代,看教育千差万别,谈教育千言万语,但是发展教育千辛万苦。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去支持教育,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来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再创未来30年的辉煌。
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代表、高校代表、高中中职学校代表、义务教育学校代表及专家学者代表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他们对我省教育30年的发展感慨万分,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自己所在部门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经验,对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改革开放30年,是中大不断发展的30年,在这一进程中,中山大学在很多时候引领了风气之先,在许多关键时期,中山大学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代末,中山大学一直是一所敢为人先的大学,是开放的,使学校始终与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保持着一致,也使学校稳定地跻身于中国一流高校的行列。近10年来,学校进行了人事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提出要“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充分考虑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努力为老师们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空间。在科研体制方面,为了促进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学校提出“零转让”的理念,执行了给横向研究以“国民待遇”的政策,目的就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应用研究,提高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学科建设上,中大的定位是“国际水平,国家需求”,即学校各个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应该是国际水平的,但其着眼点则应致力于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学校强调“善待学生”的核心理念,将人才培养视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各项工作均围绕这个核心理念而展开。
曾经有人问,近10年来中山大学的经验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对于中山大学而言,最大的经验就是不出经验,不成为“榜样”,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说出近10年来我们所做的事情,归纳起来可能就是两条,一是我们在校内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大人的心是齐的。二是我们树立了大学要服务社会的观念,大学只有与国家的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才可能得以更为良性的、持续地发展。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崴:经过改革开放30年,广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经济看,广东已开始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突破口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了解广东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发现其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文献收集等方式,对广东省内中山大学等12所大学进行调查,了解到广东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体状况较好。我省高校正在成为我省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条:首先,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关键;其次,我省高校根据本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是根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仲伟合:回首广外的发展历程,学校所取得的成就、所酝酿的发展机遇,始终与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变革紧密相连,学校也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工程当中。广外几十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飞速发展,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直观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在4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广外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着力解决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这些经验和体会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与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广东白云学院董事长谢可滔:民办教育的复兴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广东白云学院把准市场脉搏,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珠三角开办职业教育,现已发展为全日制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广东白云学院的成功是中国和广东民办教育30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证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中国民办教育已是“三十而立”,发展后劲更加强大。如今,民办教育正处于“质变”时期,民办教育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较劲”,比规范,比内涵,比质量。谁不够规范,谁没有内涵,谁的质量不行,就会受到市场的淘汰。因此,不少民办教育院校已经意识到,规范是办学的信心。这种信心既来自自身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更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行业环境的规范。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为民办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明确定位,为民办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