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fù】甲 1 2 3 篆
象形字,《说文》解析为“大陆,山无石者”,《释名》具体解说为“土山曰阜,言高厚也”。可见,“阜”像高大的山岭形。正如金仑、林霖在《字海探源》一书中所言:“甲骨文前一款的‘阜’其实是‘山’,只不过是竖着写的,山根在右,山峰朝左。”从甲骨文字形可见,若将“ ”向左旋转90°成“ ”,极像山岭之状。“阜”作偏旁變形为“阝”,如“阳”繁体为“陽”,右上是“旦”,其下是光芒照射形,约在元代民间就俗写成“阳”。教学时,可先把“阳”的“日”写成“⊙”,而后把“阳”向左横倒90°便成“ ”,一轮红日东升图便呈现在学生眼前,由此推而广之,从左阝的字一般都与山岭高地有关。例如:险——山岭高险,阻——山岭横阻,阵——山头布阵,隅——山之旮旯,陟——登上山岭,降——走下山岭,陨——山上坠落。左“阝”的现代部首名称虽然依其外形称为“左耳旁”,理解了“阝”的形义后便可知道它与耳朵毫无关系。从左阝的字有时又引申指用土筑起的高地,如“防”是指人们筑起堤坝防洪;古代房屋的墙多是泥土筑成,侧面的墙呈“ ”形,俗称山墙,所以墙与墙相合处的缝隙又称为“际”,引申为接界处;“院”用围墙围起,使其内与外相隔。一些学者依据甲骨文“ ”形,认为“左阝”像古人穴居时上下的脚窝或台阶(也仍可视为山岭义的引申),例如“阶”“陛”等字。再如《朱子家训》中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句,句中的“除”本义也是指台阶,句意为天亮了就要起来清扫庭院和台阶。“扫除”的结构原是动宾关系,即清扫台阶的意思,现代已成了一个动词了。综上所述,从阜(左阝)的字一般与山岭、高地、台阶有关,就是与“耳朵”无关。“左阝”与“右阝”形同义异,应注意辨别。
顺口溜识记:
阜字读音为fù, 本义是指山岭,
偏旁写作左阝,横倒就像
山岭;
陡峭山岭布阵,隧道险峰
陷阱,
台阶庭院扫除,日照有阳
有阴。
邑【yì】甲 金 篆
会意字,从囗(wéi,区域范围),从(jié,跪坐的人形,隶变后变为“巴”),会意为人居住的地方。词语如:城邑、通都大邑。古代曾以之作行政区域名,如《尚书大传》卷二记载的夏制是:“古者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邑”作偏旁变写为“阝”,处于合体字的右边,现依其外形称之为“右耳旁”,其实与耳朵毫无关系。凡从右阝的字均可推断其与区域有关。如“邦、郡、都、郊、邯郸”这些字都是与都城或区域有关的,后代有些姓氏也来自古国名或邑名,如“郑、邓、邹、郭、邵”等。再如“鄙”,本义为偏远的地方,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卑”是指地位低下卑微,而“鄙”是指偏远的地方,由住在偏远的地方引申出见识不多的意思,这里的“卑鄙”是一种自谦之词,现代“卑鄙”的词义已经转化为“下流”的意思了。概言之,“阜”与“邑”作偏旁时写成左阝与右阝,虽然教学时称之为左耳旁和右耳旁,但一定要告知学生,它们与耳朵毫无关系,而是分指山岭和区域,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分别理解相同偏旁的类属字。此外,如果翻查《说文解字》这类典籍就必须要查“阜”部和“邑”部,查左“阝”与右“阝”是查不到的。
顺口溜识记:
邑字读音为yì,表示人住
区域,
偏旁写作右阝,与耳毫无
关系;
右阝组字成词,邦国都城
邻里;
邓县郑州邯郸,都与区域
联系。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象形字,《说文》解析为“大陆,山无石者”,《释名》具体解说为“土山曰阜,言高厚也”。可见,“阜”像高大的山岭形。正如金仑、林霖在《字海探源》一书中所言:“甲骨文前一款的‘阜’其实是‘山’,只不过是竖着写的,山根在右,山峰朝左。”从甲骨文字形可见,若将“ ”向左旋转90°成“ ”,极像山岭之状。“阜”作偏旁變形为“阝”,如“阳”繁体为“陽”,右上是“旦”,其下是光芒照射形,约在元代民间就俗写成“阳”。教学时,可先把“阳”的“日”写成“⊙”,而后把“阳”向左横倒90°便成“ ”,一轮红日东升图便呈现在学生眼前,由此推而广之,从左阝的字一般都与山岭高地有关。例如:险——山岭高险,阻——山岭横阻,阵——山头布阵,隅——山之旮旯,陟——登上山岭,降——走下山岭,陨——山上坠落。左“阝”的现代部首名称虽然依其外形称为“左耳旁”,理解了“阝”的形义后便可知道它与耳朵毫无关系。从左阝的字有时又引申指用土筑起的高地,如“防”是指人们筑起堤坝防洪;古代房屋的墙多是泥土筑成,侧面的墙呈“ ”形,俗称山墙,所以墙与墙相合处的缝隙又称为“际”,引申为接界处;“院”用围墙围起,使其内与外相隔。一些学者依据甲骨文“ ”形,认为“左阝”像古人穴居时上下的脚窝或台阶(也仍可视为山岭义的引申),例如“阶”“陛”等字。再如《朱子家训》中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句,句中的“除”本义也是指台阶,句意为天亮了就要起来清扫庭院和台阶。“扫除”的结构原是动宾关系,即清扫台阶的意思,现代已成了一个动词了。综上所述,从阜(左阝)的字一般与山岭、高地、台阶有关,就是与“耳朵”无关。“左阝”与“右阝”形同义异,应注意辨别。
顺口溜识记:
阜字读音为fù, 本义是指山岭,
偏旁写作左阝,横倒就像
山岭;
陡峭山岭布阵,隧道险峰
陷阱,
台阶庭院扫除,日照有阳
有阴。
邑【yì】甲 金 篆
会意字,从囗(wéi,区域范围),从(jié,跪坐的人形,隶变后变为“巴”),会意为人居住的地方。词语如:城邑、通都大邑。古代曾以之作行政区域名,如《尚书大传》卷二记载的夏制是:“古者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邑”作偏旁变写为“阝”,处于合体字的右边,现依其外形称之为“右耳旁”,其实与耳朵毫无关系。凡从右阝的字均可推断其与区域有关。如“邦、郡、都、郊、邯郸”这些字都是与都城或区域有关的,后代有些姓氏也来自古国名或邑名,如“郑、邓、邹、郭、邵”等。再如“鄙”,本义为偏远的地方,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卑”是指地位低下卑微,而“鄙”是指偏远的地方,由住在偏远的地方引申出见识不多的意思,这里的“卑鄙”是一种自谦之词,现代“卑鄙”的词义已经转化为“下流”的意思了。概言之,“阜”与“邑”作偏旁时写成左阝与右阝,虽然教学时称之为左耳旁和右耳旁,但一定要告知学生,它们与耳朵毫无关系,而是分指山岭和区域,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分别理解相同偏旁的类属字。此外,如果翻查《说文解字》这类典籍就必须要查“阜”部和“邑”部,查左“阝”与右“阝”是查不到的。
顺口溜识记:
邑字读音为yì,表示人住
区域,
偏旁写作右阝,与耳毫无
关系;
右阝组字成词,邦国都城
邻里;
邓县郑州邯郸,都与区域
联系。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