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学科整合?从广义上讲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从狭义上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文所阐述的学科整合指的是后一种,是学科教师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一种教学方式。
综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学科也亟待革新,亟待用新的学习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语文学科中存在的弊端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弥补。而学校推进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综合实践课程师资的缺乏,也完全可以通过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让更多的学科教师充分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作为一名兼任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笔者深刻地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可以在语文学科中绽放其光芒,在无法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渗透,达到语文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共同提升的“双赢”。
本文将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师角色这四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学科整合。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北京的春节》是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的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因此,语文学习的目标一般确定为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等。
从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角度来看,《北京的春节》一文可以看作是老舍先生通过观察、实践体会等方式而写成的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研究性文章。文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当然,仅仅以《北京的春节》一篇文章想了解整个中华传统节日是不现实的,这也是语文学科欠缺的地方。那么,如何深入、全面地研究,这就需要以点带面,开展从身边开始的,切实可行的主题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由来或传说、节日习俗、诗词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节日中汲取营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形成正确的看法;通过上网查找、图书查阅、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资料,提高学生收集资料、选择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资料的思考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当我们用研究性学习的眼光去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将学到更多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反过来会更加促进学生的语用能力,学生的收获将远远超乎课堂所得。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一般会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孩子们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至此,课文的主体部分已经学完了。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讲,教学目标也基本已经达成了。当然,有些教师也会关注语文的拓展性学习,会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地方人们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体味不同的人过春节的不同感受以及不同的写作方法,然后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最后,让他们动笔依照课文或课后的阅读链接把家乡过春节的内容写下来。
我们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源于社会,并且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但学生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无研究主题,或者研究主题大而空,没有针对性等问题。因此,语文的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生成研究主题,实施小而精的行动研究。
那么,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我们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呢?首先,春节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也是所有节日中感受最深的节日。因此,从这篇文章出发,我们很自然就可以想到,我们家乡是如何过春节的?家乡的春节和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家乡以前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家乡现在过春节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你所期望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家乡未来的春节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梳理,我们可以开展以“家乡的春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确定《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研究》《关于家乡春节变化的研究》《关于北京春节与家乡春节不同的研究》《展望家乡春节的未来》等子课题。 当然,确定课题只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主题确定后,和谁共同研究?怎么研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小组人员如何分工?成果如何展示?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开课指导。以《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研究》为例,我们在开题课上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制订了研究方案,而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的开展、方案的执行、成果的形成都需要依靠行动研究才能实现。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手段完成研究。当学生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汇报交流课来进行研究的总结,展示研究成果。此时,各种不同的汇报形式,比如写心得体会、讲故事、制作展板、设计小报等这不仅仅是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题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北京的春节》一文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评价往往体现在课堂之中,评价是比较单一的,是由上而下的评价,既缺少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也缺少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的评价。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是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通过各种途径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活动的热情。以《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研究》为例,我们将越来越多的评价放在了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来评价,比如学生在进行家乡春节习俗采访活动时,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设计好采访的问题?有没有想到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在采访时有没有做到表述清楚,问题指向性是否明确?采访后有没有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等。学生在查找家乡春节习俗资料的时候,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查找资料的?有没有寻求他人的帮助?在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来真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重视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比如成员之间在活动时有无分工合作?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有没有能力进步与提升?整个活动过程中有什么体验、经验和教训?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的评价,轻解决问题结果的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持的等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重视评价的多样性,否定评价的单一性。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评价上也必须要整合,当我们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更加强烈,学生的主体性、过程性会更加得以提高。
总之,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通过学科整合,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是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学科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学生可以进行家乡民居的研究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学生可以对丝绸之路有更深入的探究……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努力,一定能在学科整合上做出成绩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紫薇小学 312000)
综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学科也亟待革新,亟待用新的学习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语文学科中存在的弊端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弥补。而学校推进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综合实践课程师资的缺乏,也完全可以通过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让更多的学科教师充分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作为一名兼任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笔者深刻地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可以在语文学科中绽放其光芒,在无法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渗透,达到语文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共同提升的“双赢”。
本文将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师角色这四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学科整合。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北京的春节》是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的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因此,语文学习的目标一般确定为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等。
从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角度来看,《北京的春节》一文可以看作是老舍先生通过观察、实践体会等方式而写成的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研究性文章。文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当然,仅仅以《北京的春节》一篇文章想了解整个中华传统节日是不现实的,这也是语文学科欠缺的地方。那么,如何深入、全面地研究,这就需要以点带面,开展从身边开始的,切实可行的主题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由来或传说、节日习俗、诗词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节日中汲取营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形成正确的看法;通过上网查找、图书查阅、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资料,提高学生收集资料、选择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资料的思考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当我们用研究性学习的眼光去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将学到更多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反过来会更加促进学生的语用能力,学生的收获将远远超乎课堂所得。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一般会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孩子们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至此,课文的主体部分已经学完了。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讲,教学目标也基本已经达成了。当然,有些教师也会关注语文的拓展性学习,会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地方人们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体味不同的人过春节的不同感受以及不同的写作方法,然后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最后,让他们动笔依照课文或课后的阅读链接把家乡过春节的内容写下来。
我们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源于社会,并且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但学生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无研究主题,或者研究主题大而空,没有针对性等问题。因此,语文的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生成研究主题,实施小而精的行动研究。
那么,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我们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呢?首先,春节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也是所有节日中感受最深的节日。因此,从这篇文章出发,我们很自然就可以想到,我们家乡是如何过春节的?家乡的春节和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家乡以前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家乡现在过春节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你所期望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家乡未来的春节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梳理,我们可以开展以“家乡的春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确定《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研究》《关于家乡春节变化的研究》《关于北京春节与家乡春节不同的研究》《展望家乡春节的未来》等子课题。 当然,确定课题只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主题确定后,和谁共同研究?怎么研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小组人员如何分工?成果如何展示?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开课指导。以《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研究》为例,我们在开题课上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制订了研究方案,而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的开展、方案的执行、成果的形成都需要依靠行动研究才能实现。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手段完成研究。当学生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汇报交流课来进行研究的总结,展示研究成果。此时,各种不同的汇报形式,比如写心得体会、讲故事、制作展板、设计小报等这不仅仅是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题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北京的春节》一文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评价往往体现在课堂之中,评价是比较单一的,是由上而下的评价,既缺少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也缺少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的评价。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是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通过各种途径的表扬与奖励,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活动的热情。以《关于家乡春节习俗的研究》为例,我们将越来越多的评价放在了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来评价,比如学生在进行家乡春节习俗采访活动时,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设计好采访的问题?有没有想到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在采访时有没有做到表述清楚,问题指向性是否明确?采访后有没有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等。学生在查找家乡春节习俗资料的时候,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查找资料的?有没有寻求他人的帮助?在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来真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重视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比如成员之间在活动时有无分工合作?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有没有能力进步与提升?整个活动过程中有什么体验、经验和教训?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的评价,轻解决问题结果的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持的等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重视评价的多样性,否定评价的单一性。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评价上也必须要整合,当我们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更加强烈,学生的主体性、过程性会更加得以提高。
总之,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通过学科整合,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是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学科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学生可以进行家乡民居的研究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学生可以对丝绸之路有更深入的探究……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努力,一定能在学科整合上做出成绩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紫薇小学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