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给高中学生的全方位的素质带来一个很好的提升.为了适应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现阶段高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通过核心素养的意义,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满足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从专业的层次来说是指学生就相关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能以规范精准的数学语言来反映出自身的数学思想.目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应付高考为主要目的,而大学数学主要是以实践应用为主,考验知识和实践相结合[1].如果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过多以理论为主,没有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话,会很难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应开始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对学生个性化培养高度重视,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其进入大学生活和适应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阐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分析高中课堂培养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探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以及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人才.
一、什么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是指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中,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数学概念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从而增强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其建立对数学思维的独特见解,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之中.将数学思维和逻辑性更好地体现出来,促使人们不断地研究數学核心思想,更好地提升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耐心和不断学习的热情,培养好这种素养对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1].
二、高中课堂培养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观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我们培养学生数学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逐渐养成以数学思维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培养其良好的数学观,加强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从而树立良好核心素养的意识.这些核心素养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构建,发现数学规律,建立知识点之间点对点的联系,从而让学习数学变得更简单,更容易理解,不局限于有限的书本知识[2].
2.进一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
我国在重视教育的同时也很注重人才的培养.高中生除了应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还应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书中所学到的测量、计算、统计、分析等一些知识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很扎实的基本素质和数学核心价值观,就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2].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光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还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将成为我国在教育事业终生发展的需求.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反馈、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来实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影响,还关系到学生对于数学学科中的一些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能否正确理解.因此,教学进行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便其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此外,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全班所有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数学基础,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优秀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被学生所认可,并乐于接受,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难度更深,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具备对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感到难度大、不易理解的抽象性知识,应巧妙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填鸭式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要让学生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并能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是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对于课后反馈,教师应引起重视.教师通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课后反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做到知已知彼,方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或优化.因而课后反馈应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而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课后反馈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4.教学评价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需要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与良好互动,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必须师生双方共同配合才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是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而服务的,是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主要针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教学评价应创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个体差异进行具体指导.这样,不仅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还能让学生在反思中对自身学习上存在的缺陷及漏洞进行总结并及时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人才
1.转变教学理念,培养核心素养观念
我们要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只有从心底里认识了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具备数学数据的分析意识.在大多数高中生中,核心素养主要是平时的做题训练,然后通过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果,从而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数学分析和统计意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高中数学书本中的题目往往过于单一,题目中的问题都是通过反复提炼而简化的,理论性的知识占比较大,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通过这些表象的问题去深度挖掘,将这些问题举一反三,运用到生活实际案例中去,是不是就可以将抽象性的问题具体化?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学生有明确的核心素养观念,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去慢慢深入坚持下去[3]. 2.巧妙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其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巧妙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的,从而吸引他们的兴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降低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此外,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如高中几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将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培养其空间思维的目的.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其中.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探究能力得到锻炼,还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极为有益.
3.教学形式多样化
很多高中生學习数学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去做题,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更高的数学解题水平.但是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达到很好的专业素养的.学生其实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和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去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引导[4].比如,在讲授“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如全班现有学生50名,现在让1号学生准备2颗花生,2号学生准备4颗花生,3号学生准备6颗花生,4号学生准备8颗花生,以此类推,请问50号学生应该准备多少颗花生?这个设疑激趣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从而增强其探索的欲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若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新知,教学效果显然更好.
4.丰富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育目标,改变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内容上还要进行优化.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应付高考.学校、教师、家长都是以分数为目标,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高考习题为标准来进行的.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的推进,数学教师更应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氛围更融洽,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样,会使学生在更丰富的知识学习中更好地总结数学中的规律,发现其中的奥妙,更准确地表达出合理的逻辑思维[5].
5.有效利用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目的是使其利用自身的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运用自身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核心素养,既要掌握数学知识又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使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在每一学习阶段有效利用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增进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探究与解答.例如,在讲授了指数函数这节内容后,教师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索.甲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甲先生1元,第二天给甲先生2元,第三天给甲先生4元,第四天给甲先生8元,依次下去……甲先生要和你签订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如果甲先生要和你签订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特征及性质.当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特性后明确解题的思路,最终得出答案:15天的合同同意签,30天的合同不能签.总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由浅至深、由难到易,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思维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五、结语
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高中生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以上几点仅供大家参考,我希望以上几点的提升策略能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更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发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1):30.
[2]杨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21):80.
[3]杨媛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及实践运用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17.
[4]饶品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J].成才之路,2019(6):25.
[5]李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61.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从专业的层次来说是指学生就相关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能以规范精准的数学语言来反映出自身的数学思想.目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应付高考为主要目的,而大学数学主要是以实践应用为主,考验知识和实践相结合[1].如果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过多以理论为主,没有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话,会很难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应开始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对学生个性化培养高度重视,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其进入大学生活和适应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阐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分析高中课堂培养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探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以及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人才.
一、什么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是指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中,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数学概念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从而增强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其建立对数学思维的独特见解,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之中.将数学思维和逻辑性更好地体现出来,促使人们不断地研究數学核心思想,更好地提升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耐心和不断学习的热情,培养好这种素养对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1].
二、高中课堂培养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观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我们培养学生数学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逐渐养成以数学思维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培养其良好的数学观,加强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从而树立良好核心素养的意识.这些核心素养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构建,发现数学规律,建立知识点之间点对点的联系,从而让学习数学变得更简单,更容易理解,不局限于有限的书本知识[2].
2.进一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
我国在重视教育的同时也很注重人才的培养.高中生除了应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还应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书中所学到的测量、计算、统计、分析等一些知识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很扎实的基本素质和数学核心价值观,就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2].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光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还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将成为我国在教育事业终生发展的需求.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反馈、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来实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影响,还关系到学生对于数学学科中的一些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能否正确理解.因此,教学进行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便其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此外,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全班所有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数学基础,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优秀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被学生所认可,并乐于接受,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难度更深,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具备对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感到难度大、不易理解的抽象性知识,应巧妙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填鸭式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要让学生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并能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是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对于课后反馈,教师应引起重视.教师通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课后反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做到知已知彼,方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或优化.因而课后反馈应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而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课后反馈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4.教学评价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需要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与良好互动,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必须师生双方共同配合才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是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而服务的,是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主要针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教学评价应创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个体差异进行具体指导.这样,不仅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还能让学生在反思中对自身学习上存在的缺陷及漏洞进行总结并及时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人才
1.转变教学理念,培养核心素养观念
我们要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只有从心底里认识了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具备数学数据的分析意识.在大多数高中生中,核心素养主要是平时的做题训练,然后通过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果,从而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数学分析和统计意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高中数学书本中的题目往往过于单一,题目中的问题都是通过反复提炼而简化的,理论性的知识占比较大,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通过这些表象的问题去深度挖掘,将这些问题举一反三,运用到生活实际案例中去,是不是就可以将抽象性的问题具体化?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学生有明确的核心素养观念,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去慢慢深入坚持下去[3]. 2.巧妙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其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巧妙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的,从而吸引他们的兴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降低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此外,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如高中几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将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培养其空间思维的目的.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其中.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探究能力得到锻炼,还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极为有益.
3.教学形式多样化
很多高中生學习数学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去做题,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更高的数学解题水平.但是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达到很好的专业素养的.学生其实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和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去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引导[4].比如,在讲授“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如全班现有学生50名,现在让1号学生准备2颗花生,2号学生准备4颗花生,3号学生准备6颗花生,4号学生准备8颗花生,以此类推,请问50号学生应该准备多少颗花生?这个设疑激趣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从而增强其探索的欲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若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新知,教学效果显然更好.
4.丰富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育目标,改变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内容上还要进行优化.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应付高考.学校、教师、家长都是以分数为目标,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高考习题为标准来进行的.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的推进,数学教师更应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氛围更融洽,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这样,会使学生在更丰富的知识学习中更好地总结数学中的规律,发现其中的奥妙,更准确地表达出合理的逻辑思维[5].
5.有效利用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目的是使其利用自身的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运用自身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核心素养,既要掌握数学知识又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使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在每一学习阶段有效利用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增进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探究与解答.例如,在讲授了指数函数这节内容后,教师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索.甲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甲先生1元,第二天给甲先生2元,第三天给甲先生4元,第四天给甲先生8元,依次下去……甲先生要和你签订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如果甲先生要和你签订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特征及性质.当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特性后明确解题的思路,最终得出答案:15天的合同同意签,30天的合同不能签.总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由浅至深、由难到易,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思维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五、结语
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高中生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以上几点仅供大家参考,我希望以上几点的提升策略能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更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发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1):30.
[2]杨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21):80.
[3]杨媛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及实践运用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17.
[4]饶品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J].成才之路,2019(6):25.
[5]李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