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着信宜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我校立足自身实际,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从转变理念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全体教师在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带领下达成共识,积极探索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提出
我校属山区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学生答题。课堂上重分析讲解、重标准答案、重整齐划一,形成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状态,致使学生被动受教。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唇干口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少学习热情,形成了不想参与教学活动、不愿动脑思考、不愿展示自我、遇难而退的消极学习心理。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消极的课堂生态,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带着好奇、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取得成功的自豪,体验学习的幸福快乐?
德國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何激励、唤醒和鼓舞昏昏欲睡的学生,让消极沉寂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教授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研究并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让人的心态变得积极乐观,更好地投入学习工作中,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和美德,让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促使人进步。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主动、乐观、开放、欣赏的心态看待事物;致力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人格特质,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们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研究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转变学科育人理念与方式,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求知进取欲望、好奇质疑精神、参与协作意识、自省自律能力、攻坚克难毅力,营造主动、乐观、开放、欣赏、快乐、幸福的课堂生态。让学生常常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积极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心态。
二、核心理念
1.模式界定。我们对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模式作这样的界定: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的,以问题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方式,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一种课堂教学。
2.深度学习。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积极主动,深入探究。问题是学习的动因,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我国古代的朱熹也曾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3.有效合作。基于解决问题的合作,才是有效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多数学校在开展,但真正有效的、高效的合作学习不多,甚至有的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的。而小组合作释疑,合作目标明确,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大,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合作。
4.积极品质。小组合作释疑课堂让学生在“生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求知进取欲望、好奇质疑精神、参与协作意识、自省自律能力、攻坚克难毅力等积极心理品质。
5.幸福课堂。小组合作释疑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生疑”与“释疑”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同伴间团结协作,智慧碰撞,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基于问题情境发现知识,探索问题,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是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和谐、快乐、幸福的课堂。
三、基本流程
小组合作释疑课堂基本流程:“情境导入,目标导学——自学生疑,小组释疑——交流展示,发现规律——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在这基础上,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然后交学习小组讨论、解决疑问。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全班解决。教师筛选与完成学习目标有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这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聚精会神深入探究的重要环节。
第三环节,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归纳方法与规律。交流分享中,学生能反思自己的得失。
第四环节,通过当堂练习,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通过拓展延伸,提升能力,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四、基本要求
为了营造主动、乐观、开放、欣赏的积极课堂生态,各科教师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
1.用教师的积极言行感染学生。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使用积极言行感染学生,给予学生尊重、赏识、鼓励、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参与热情。
2.教师要对学生作积极的评价。教学目标适当,课堂容量适量,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感到有所得、有所发现、有所作为,能展示自己的优势,从而产生自信,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幸福感,对学习更感兴趣。
3.课堂活动设计有积极意义,即能吸引学生参与,引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的活力。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演示操练、相互点评、规律方法的总结等活动要发挥应有作用。
4.挖掘教学资源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成功给人以愉快的体验,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人对学习内容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全体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培养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培养积极心态。
五、评价机制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并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表量化教师的表现。
①教师在课堂中的积极引导,营造积极的课堂生态,表现为策划、指引、导向、调控。
一、模式提出
我校属山区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学生答题。课堂上重分析讲解、重标准答案、重整齐划一,形成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状态,致使学生被动受教。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唇干口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少学习热情,形成了不想参与教学活动、不愿动脑思考、不愿展示自我、遇难而退的消极学习心理。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消极的课堂生态,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带着好奇、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取得成功的自豪,体验学习的幸福快乐?
德國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何激励、唤醒和鼓舞昏昏欲睡的学生,让消极沉寂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教授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研究并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让人的心态变得积极乐观,更好地投入学习工作中,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和美德,让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促使人进步。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主动、乐观、开放、欣赏的心态看待事物;致力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人格特质,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们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研究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转变学科育人理念与方式,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求知进取欲望、好奇质疑精神、参与协作意识、自省自律能力、攻坚克难毅力,营造主动、乐观、开放、欣赏、快乐、幸福的课堂生态。让学生常常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积极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心态。
二、核心理念
1.模式界定。我们对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模式作这样的界定: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的,以问题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方式,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一种课堂教学。
2.深度学习。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积极主动,深入探究。问题是学习的动因,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我国古代的朱熹也曾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3.有效合作。基于解决问题的合作,才是有效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多数学校在开展,但真正有效的、高效的合作学习不多,甚至有的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的。而小组合作释疑,合作目标明确,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大,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合作。
4.积极品质。小组合作释疑课堂让学生在“生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求知进取欲望、好奇质疑精神、参与协作意识、自省自律能力、攻坚克难毅力等积极心理品质。
5.幸福课堂。小组合作释疑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生疑”与“释疑”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同伴间团结协作,智慧碰撞,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基于问题情境发现知识,探索问题,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小组合作释疑课堂是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和谐、快乐、幸福的课堂。
三、基本流程
小组合作释疑课堂基本流程:“情境导入,目标导学——自学生疑,小组释疑——交流展示,发现规律——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在这基础上,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然后交学习小组讨论、解决疑问。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全班解决。教师筛选与完成学习目标有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这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聚精会神深入探究的重要环节。
第三环节,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归纳方法与规律。交流分享中,学生能反思自己的得失。
第四环节,通过当堂练习,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通过拓展延伸,提升能力,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四、基本要求
为了营造主动、乐观、开放、欣赏的积极课堂生态,各科教师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
1.用教师的积极言行感染学生。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使用积极言行感染学生,给予学生尊重、赏识、鼓励、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参与热情。
2.教师要对学生作积极的评价。教学目标适当,课堂容量适量,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感到有所得、有所发现、有所作为,能展示自己的优势,从而产生自信,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幸福感,对学习更感兴趣。
3.课堂活动设计有积极意义,即能吸引学生参与,引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的活力。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演示操练、相互点评、规律方法的总结等活动要发挥应有作用。
4.挖掘教学资源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成功给人以愉快的体验,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人对学习内容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全体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培养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培养积极心态。
五、评价机制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并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表量化教师的表现。
①教师在课堂中的积极引导,营造积极的课堂生态,表现为策划、指引、导向、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