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镇三关志》的磨砺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志综合记载一地区的自然、地理、沿革、制度、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生活、灾害等诸方面,或专记某一类史事,不仅为研究区域史者必读,也是研究国家与社会之关联的重要文献,历来为治明清史者所重。本人研读明清历史30载,一直把地方志作為最重要的史料之一,长期使用前辈学者、同行提供的诸如缩微胶卷、影印、整理、点校、校注等不同形式的方志文献。这次自己主持校注《四镇三关志》的重要原因,第一它是我关注十多年的一部珍贵方志,我知道它的重要价值,它值得我下功夫去做;二是我曾认真阅读并加以利用过这部文献,也曾做过初步的整理,有底气和信心去做;三是机缘巧合,幸得中州古籍出版社马达先生的极力促成,以及数位得力助手的分工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壹/
  《四镇三关志》初成于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四年刊刻、六年增修,“四镇”是指蓟州镇、昌平镇、真保镇和辽东镇,“三关”是指居庸关、紫荆关和山海关,它是自嘉靖“庚戌之变”(1550年)之后明朝北边防御最紧要的之地——京畿、蓟辽地区的专志,内容主要是当时的军政、钱粮、兵马、职官以及诏令奏议等官方资料,是研究明代军事史、政治史、长城史、民族史等重要的文献。2001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跟随顾诚先生读博士研究生时,以明代军事制度史作为学位论文,这部志书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卷七收集的大量诏敕奏疏让我发现了不少明史研究的新问题,帮我解决了许多的迷惑,比如其中记载的“忠顺营(军)”问题,此前学界没有学者关注过;有关“夜不守”“抚赏银”和“烧荒”等问题,记载也比较详细,本人不仅在两部专著《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和《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多有引用,还发表有专题学术论文《论明代忠顺营官军的命运变迁》(《中州学刊》2009年第6期)和《明代领班武官敕书“坐名”试析》(《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2010年)等。
  对这部志书的初步整理,缘于2007年,我作为大型新志《中国长城志》“文献卷”的副主编,把《四镇三关志》作为明代最重要的长城文献列入其中,当时选辑了该书全部54万字中的30多万字。到2013年时,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副总编马达先生听说这部文献很重要,并得知以前我已做了大量的前期积累,便建议申请国家古籍规划整理资助项目,明史专家邱仲麟先生、地方志专家张英聘研究员等都高度评价了这部文献,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切实的支持。此后又经过两年的准备,经过明史专家陈梧桐先生和高寿仙先生热情推荐,在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具体组织申报下,《四镇三关志校注》顺利获得“2016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立项。
  /贰/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平时的大部分精力是用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也时常是围绕教学展开、为教学服务,《四镇三关志校注》也可称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产物。本书的整理和校注工作,实际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编《中国长城志》(文献卷)时的录入、标点与校对工作,完成了30余万字;二是全书剩余的20万字正文的点断工作,由我的明清史、明清历史文献学的研究生李梦琴、李宜洁协助完成;三是对全书进行校注,由我的博士生崔继来、肖晴和段晋媛等分别承担。他们每个人手中均有一套万历版的底本、一套民国抄本的对校本,逐字逐句的对照,在录入好的工作稿上标出发现的问题和疑惑。我们组建了“刘效祖”微信群随时交流,在研究生课堂上,在读书班上,大家时常为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地名,去查阅大量的文献,师生同门在一起教学相长,收获很大。
  《四镇三关志》是一部地方专志,在校注时,我们也大量参考了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书,“校注本”出版后,在书后附录的地方志共21页有600种。这些地方志,又以省、府、州、县的综合性志书为主,以综合性地志书去校注边地专志,也让在读研究生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类似的学术训练是我熟悉的,上世纪末,我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跟随张民服教授读书、留校工作,当时参加编写《河南通史》(明清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时,便把明清时期河南地方志系统查阅一遍。我的博士生导师顾诚先生尤其重视在研究中利用明清方志,他为了撰写《明末农民战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和《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时,是沿着明末农民军活动的线路和区域,把涉及的上千部地方地全部读完的。我当时在研究明代班军制度时,把能找到的明代方志以及清代乾隆之前的方志全部翻阅一遍,出版时直接征引的地方志达300种。我在指导明清史专业研究生时,大部分同学为撰写毕业论文,也都下过类似的苦功夫。本次师生一起校注边镇专志,这算是学术的薪火相传吧。
  /叁/
  本人的专业在明清史研究,这次的古籍整理与校注,颇有点“不务正业”,实在是考虑到这部方志的重要性。校注时,我们预定的目标有三,一是给读者提供一版内容精良、阅读方便的读本,提高它的阅读和使用率;二是给广大读者提供明代长城史、军事史和边地志书等方面专业的释读知识;三是给专业研究者提供相关研究的方法、线索和思考的凭借。
  因《四镇三关志》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兵马、形胜、钱粮、营伍、经略、文臣武将以及民族关系等,有一批学者和爱好者关注于此,因此我们在校注时,对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尽可能以最简洁、概括的语言体现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对广大读者不太容易查阅、对比和熟悉的内容,我们做了详细的校注,比如卷八《职官》、卷九《才贤》和卷十《夷部》的内容,相信细心的读者会得到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追查线索。本书对公认价值极其的诏令奏议部分并没有进行过于详细的文本对比,只是为了阅读和利用的方便,进行了必要的校注,原因是卷七的内容很庞大,刘效祖当年辑录编撰时,对许多原始奏疏做了编辑处理,而他收录的奏议不少另有传世,如果把不同的文本进行逐一比对,必将加大校注的分量,从史料的使用价值角度考虑,所以我们校注时仅提供了不同版本的信息,提醒专业研究者自行查阅。此外,民国抄本作为对校本,字迹比较清楚,对校注底本大有帮助,但抄本在抄录时错漏之处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出注(这也不是我们校注的主要任务),只是在校注部分内容,遇有底本不清,而抄本内容或可成为一说时,两说并存。
  这次整理,经与出版社商议,采取繁体横排版式印刷,“校”与“注”统一编号,并没有分别编号,“校”的内容以【校】提醒读者,而“注”的部分并不标【注】,“校”与“注”均于页下出注,这主要基于阅读和使用的习惯,也可以节省版面,降低成本。经验告诉我这样利用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尽管这并不是传统古籍校注的处理方法。
  本书的校注也留下了许多遗憾。随着工作的展开,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我还是低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校注工作千头万绪,无一处不在考验着我们的知识、能力、体力和耐心。比如最基础的断句是需要过硬的功夫,有时候一个字、一个典故需要花费数小时处理。本书有大量北方民族的地名、族群名,以及长城堡塞关隘名称,限于材料和能力,都无法保证校注是准确无误的。至于校勘与注释的内容,如何准确把握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信读者不难发现若干问题。此外,校注的初稿,我们也使用了专名线,为此我们征求了多名专家的意见,讨论多次,以统一专名线的体例,但这部志书的专名线类型太多,如果一一划出,几乎满页尽是专名线,深感影响到阅读体验,在决定使用横排版之后,最终放弃了专名线的使用。
  当书稿几经推迟交出之后,我们深深体会到古籍整理之不易,确实是一份责任让我坚持下来。这本书对于我,是心愿的满足和一件事情的终结,对于同学们,也是一次难得的磨练。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明清方志能整理出来。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由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和詹石窗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道教通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是中国道教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是迄今为止部头最大、内容最全的一部道教通史。它的出版是21世紀道教研究领域一座崭新的里程碑。《中国道教通史》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卿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修订本)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查缺补漏、推陈出新,历时近10年修订而成的一部道教
張平199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抉择》,以大中型企业改革过程中步履维艰的现实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笔触深入到对大多读者来说属于日常经验之外的官场“新世界”,小说第一次正面揭示了严重的集体腐败问题,这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题材“禁区”的突破,小说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赏。2008年小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后被
眾所周知,毛泽东一生与中华文化经典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还是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一直到江山红遍的晚年时光,毛泽东始终手不释卷,孜孜以求。对于这位伟大领袖而言,阅读中华文化经典不仅是繁忙工作之余的消遣,同时也贯彻着去粗取精、古为今用观念的探索与实践。这在他学习、借鉴和批判《韩昌黎集》的过程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韩昌黎集》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诗文作品集。韩愈(768—824),字退
五四新文化运动很快就要一百年。那些风起云涌的事已经远去,知识分子在女性人格独立、婚姻自由、参政议政、经济独立、废除娼妓、教育平等、节制生育方面,尖锐地批判男权主义,改变了中国人对女性的传统认知模式。激情有余,理性不足,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同样适用于妇女解放。  女性独立的话题涉及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是对男权主义的反叛。从反抗父权和夫权到追求恋爱自由,从进入婚姻围城到夫妻关系的调整,从旧家庭伦
如何使人类的前途更加美好,如何使每个家庭和个人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这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刘长允《人类的智慧和生活》(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版)努力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和智慧,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回答。  这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历时10年撰写而成。全书始终贯穿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脉络,对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作了多维度总结和探讨,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对人
近几年,一些高中开始重视举行成人礼。  让学生们在18岁来临之际,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终身铭记的成人仪式,让他们从此明确:我长大成人了!  这不能不说是在仪式中充满教育意义的活动。  前不久在北京八中2019届高三年级成人仪式上,家长发言的机会很荣幸地给了我。  于是有了这篇题为《希望你们成为有爱心、有担当、有信仰的新时代青年》的发言。  “新时代”与“青年”  说实话,一接到这个任务,我好像重新进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重要奠基者,苑利先生除了从事非遗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理论的精研,还有丰富的田野经验。长期的读书和行路功夫,使其研究深入浅出,融学理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冶。可以说,《中国非遗保护启示录》既有理论的深度,又饱含乡土深情,在文化快餐化当道的今天,苑利对于非遗的敏感度和认知力绝非一般在故纸堆里讨生活者可以比拟。在很多人眼里,非遗及其价值是那样的扑朔迷离,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其
徐大军近日出了一本很有趣也很有派的书——《名士派:世说新语的世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版,下文简称“徐著”)。读来既令人解颐,捧腹不断,又意味悠长,回味无穷。  《世说新语》为魏晋士人言行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对它有句经典评价:“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它所表现出的内涵就是魏晋士人风度或魏晋风流,所以鲁迅称它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何谓名士?《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旧时
今年五一假期,因为连登2013北京喜剧幽默大赛、BTV春晚和CCTV元宵晚会,而成为今年最火相声演员的苗阜和王声,带领陕西青曲社登上了北京民族宫大剧院的舞台,成功举办了他们的相声专场演出。现场观众座无虚席,这场被苗阜称之为“进京赶考”的演出首战告捷。当晚的演出充满西北特色,并一反常规没有用快板或相声开场,而是以陕北说书作为第一个节目。头扎白色羊肚手巾、一身陕北农民装扮的民间艺人,手持三弦,腿部打板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论语》是毛泽东最为熟悉的,也是运用最自然、最自如的。  1936年毛泽东在接见埃德加·斯诺时说: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的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则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回忆他识字便是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学来的。《论语》可谓是毛泽东读书的童子功,他1964年8月18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