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基础学科,而小学语文更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在小学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识字写字、运用语言表达自我,也需要将语文课本上所承载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扬长避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严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培养核心素养的趋势势不可挡。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分数,更加倾向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开拓,这些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培养优良品质,陶冶情操
语文这门课程是以语言的形式承载和传达着思想和情感,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背景下,更应该注重语文科目中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的内涵,而不单单是分数至上或者简单的课业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以及其他阅读资料的深入讲解,让学生领悟其中有价值的地方,从而从中培养优良品质,陶冶情操。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美、品格美和文字美,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精华部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1]。
比如在学习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初步阅读,待了解大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读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大概讲了什么内容?”不少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文中叶圣陶先生做事认真、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接下来,教师可以更加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作者取本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用意?”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通读课文,对叶圣陶先生的人格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间接地渲染了学生稚嫩的心灵。又比如在学习《詹天佑》这课时,文章通过描述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深入刻画了詹天佑爱国的赤子之心,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进而树立起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祖国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二、开拓创新思维,独立思考
语文是主观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有主动的理解,如果只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去按部就班地死记硬背,这样并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育的目标,更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利用高效、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学生似有似无地在座位上听讲,很难有互动,也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解,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学习效率。尤其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正是贪玩的年纪,当遇到有难度又无聊的学习内容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实践生活引入课堂,定期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比如对新学的汉字用卡片的形式展现,让学生进行识字竞赛;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讲授课程内容并批改作业等,总而言之,利用各种有益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學习热情,引导其作出主动的思考和学习行为。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经典名曲《高山流水》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之后再给学生解释题目的意思,于是,学生纷纷提问,“伯牙为什么不弹琴了?”带着疑问学生开始自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之后教师又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开始就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不同教学方式的结合,学习氛围变得浓厚、活跃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它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和情感思想。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将其中的美妙、优秀的语言词句潜移默化地刻入了自己的脑海,积累了语言素材,并且在朗读的语调、停顿、发音轻重中,学生可以更敏感、细腻地体会到文章中情感的波动、重要情境等。在《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场角色扮演的朗读,首先让学生对通篇课文有了大概的认识,再逐一讲解朗读中需要注意的部分,最后开始朗读实践,在读到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花园嬉戏打闹时,学生采用了生气、愤怒的语气,当读到孩子们的天真给花园带来了不少阳光时,学生的语气又变得温和[2]。在这样的朗读体验中,学生可以更切身地体会到巨人的情感变化,进而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的敏感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中的教学探究,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开拓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通过朗读提高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00(005):P.90-90.
[2]孔令芳.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08):36.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严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培养核心素养的趋势势不可挡。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分数,更加倾向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开拓,这些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培养优良品质,陶冶情操
语文这门课程是以语言的形式承载和传达着思想和情感,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背景下,更应该注重语文科目中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的内涵,而不单单是分数至上或者简单的课业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以及其他阅读资料的深入讲解,让学生领悟其中有价值的地方,从而从中培养优良品质,陶冶情操。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美、品格美和文字美,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精华部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1]。
比如在学习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初步阅读,待了解大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读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大概讲了什么内容?”不少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文中叶圣陶先生做事认真、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接下来,教师可以更加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作者取本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用意?”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通读课文,对叶圣陶先生的人格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间接地渲染了学生稚嫩的心灵。又比如在学习《詹天佑》这课时,文章通过描述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深入刻画了詹天佑爱国的赤子之心,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进而树立起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祖国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二、开拓创新思维,独立思考
语文是主观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有主动的理解,如果只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去按部就班地死记硬背,这样并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育的目标,更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利用高效、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学生似有似无地在座位上听讲,很难有互动,也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解,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学习效率。尤其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正是贪玩的年纪,当遇到有难度又无聊的学习内容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实践生活引入课堂,定期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比如对新学的汉字用卡片的形式展现,让学生进行识字竞赛;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讲授课程内容并批改作业等,总而言之,利用各种有益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學习热情,引导其作出主动的思考和学习行为。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经典名曲《高山流水》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之后再给学生解释题目的意思,于是,学生纷纷提问,“伯牙为什么不弹琴了?”带着疑问学生开始自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之后教师又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开始就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不同教学方式的结合,学习氛围变得浓厚、活跃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它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和情感思想。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将其中的美妙、优秀的语言词句潜移默化地刻入了自己的脑海,积累了语言素材,并且在朗读的语调、停顿、发音轻重中,学生可以更敏感、细腻地体会到文章中情感的波动、重要情境等。在《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场角色扮演的朗读,首先让学生对通篇课文有了大概的认识,再逐一讲解朗读中需要注意的部分,最后开始朗读实践,在读到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花园嬉戏打闹时,学生采用了生气、愤怒的语气,当读到孩子们的天真给花园带来了不少阳光时,学生的语气又变得温和[2]。在这样的朗读体验中,学生可以更切身地体会到巨人的情感变化,进而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的敏感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中的教学探究,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开拓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通过朗读提高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00(005):P.90-90.
[2]孔令芳.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