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和”观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和”,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概念,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处于世纪之交,惟有对其全面正确把握,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才能被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文章阐述了古代“中和”观的渊源、发展及基本特征,并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创造为先导的新时代“中和”观。
其他文献
法国的“精神哲学”运动是哲学的唯心主义运动,它具有普遍的性质。 这个运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二战前后约二十年间。从一战结束起,法国各派哲学唯心主义环绕自然与自
吕禀承、改造张载思想,以“气本论”为基础,避开“性与天道”的玄妙、高远的探讨,重视客观的人事之理,为“理”找到外在的历史根据和内在的心性根据,打破“天理”凌驾一切的框架。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宁,天灾人祸不断,救治太平成为社会普遍愿望。与当时各种救世方案相较,《太平经》从一个独特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正文正辞。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揭示《太
前人多把《老子》“道生一”的“一”理解为最高存在者“道”本身,本文从动态角度指出,“一”应为在形而下的世界中存在的“道”;《庄子·大宗师》中“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一句
美国市场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的千禧年版《营销管理》是继1994年第9版之后的最新版本。该书除继续保持其强烈的经营管理导向“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实现顾客满意”等基本
孔子是集众圣之长以成己身之德的集大成者 ,也即“时中大圣”(“圆圣”)。“仁、义、礼”是孔子学术的纲领 ,礼以义为实质 ,义以仁为基础 ,礼是仁的表现。礼有常有变 ,“礼以
清代的统治者,其主体虽然是中华民族之一的满族的贵族上层,却与汉代以来的各个统一王朝一样,尊奉儒学为统治思想。受此制约,有清一代的学术主要是理学(宋学)、古文经学(汉学)和今
孟子认为学问的根本宗旨在于而且仅仅在于将人放逸外骛的散心收敛回来,以存人身之主宰。此旨普涵古今中外学问之成败得失,意义深远。其中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始终从“终极关怀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
《易经》卦爻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阳符和阴符是作《易》的先民们对宇宙生成过程的体验和认识的最高度的概括,他们用阳符和阴符象征原始宇宙的存在情态。 The Book of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