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记叙文的阅读,我这里所讲的记叙文是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而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进行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呢?
一
首先,《初中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其次,中考记叙文阅读大致包括以下题型:
(1)理解记叙的要素。
(2)理清记叙的线索。
(3)说明记叙的顺序。
(4)分析记叙的详略。
(5)概括全文内容。
(6)划分文章层次。
(7)领会全文主旨。
(8)感受人物形象。
(9)理解的中心句。
(10)理解文中的过渡句。
(11)概括事件内容。
(12)感受人物语言。
(13)理解词句的含义。
(14)对表达方式及文段作用的理解。
(15)对文中疑难之处的辨析。
(16)对文章艺术特色的欣赏。
二
我们在记叙文阅读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根据《标准》的要求,扣住考点,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对语文课常保持一种期待心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整体感知。
记叙文阅读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步骤大致分为:①理清记叙的六要素,这样一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的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全都明了,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顺序叙述。③理出记叙的线索,记叙文在写人叙事中都会有一个纲,把事件串在一起,这就是记叙文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情感。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如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见闻感受为线索,以地点转换为线索,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等。
下面以《背影》为例来说明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时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后,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概括出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其中作者重点写了哪件事?
第二,主要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要求能叙述出来。
第三,弄清记叙的顺序及叙事的线索。
第四,弄清事与事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文章所写的“背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出现的,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浓浓的父爱。
(二)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点文段的鉴赏,以便更加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仍然以《背影》为例。在整体感知中,学生已经明白,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望父买橘”,而“回家奔丧”,“送我到车站”只是为写“望父买橘”作铺垫。重点分析“望父买橘”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父爱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重点文段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尽量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结合文段重点词句,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在整体感知和重点文段鉴赏之后,再回头理解作者如何处理材料的,包括文章的选材、剪裁、详略处理等。
如对《社戏》这篇课文,要研究作者选材的匠心,就要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社戏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待学生讨论后,再让学生思考平桥村是乐土,是因为哪些事,等学生答出是四件事(得到优待、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钓虾放牛可以看到社戏)后就引导学生研讨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三件事。讨论之后,学生们就能认识到,这些乐事为看社戏作了铺垫,突出看社戏是在平桥村的最大乐事。同样《背影》一文在重点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之前,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以及父亲亲自送“我”到车站?让学生明白,那是为描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也是为描写“背影”作铺垫,让“背影”出现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事件中,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四)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有:
(1)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用词语、句子或段进行过渡,然后要了解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
(2)照应:内容与标题照应、首尾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3)欲扬先抑或欲抑后扬。
此外还有衬托、铺垫、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五)分析关键词句的作用,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如《背影》一文中写“我”流泪的四个句子,父亲过铁道去给我买橘的动作描写的词语,都要作认真的分析。
(六)主题和写作借鉴的归纳。
概括文章主题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及事件的社会意义。如《背影》望父买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歌颂真挚无私的父爱。
归纳写作借鉴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感受得到,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出来。如《背影》中倒叙手法的运用,渲染和铺垫,细节描写等。
(七)在分析理解完文章之后,要让学生明确,如果考试,会从哪些方面去出题,即考点小结。
一
首先,《初中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其次,中考记叙文阅读大致包括以下题型:
(1)理解记叙的要素。
(2)理清记叙的线索。
(3)说明记叙的顺序。
(4)分析记叙的详略。
(5)概括全文内容。
(6)划分文章层次。
(7)领会全文主旨。
(8)感受人物形象。
(9)理解的中心句。
(10)理解文中的过渡句。
(11)概括事件内容。
(12)感受人物语言。
(13)理解词句的含义。
(14)对表达方式及文段作用的理解。
(15)对文中疑难之处的辨析。
(16)对文章艺术特色的欣赏。
二
我们在记叙文阅读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根据《标准》的要求,扣住考点,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对语文课常保持一种期待心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整体感知。
记叙文阅读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步骤大致分为:①理清记叙的六要素,这样一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的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全都明了,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顺序叙述。③理出记叙的线索,记叙文在写人叙事中都会有一个纲,把事件串在一起,这就是记叙文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情感。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如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见闻感受为线索,以地点转换为线索,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等。
下面以《背影》为例来说明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时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后,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概括出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其中作者重点写了哪件事?
第二,主要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要求能叙述出来。
第三,弄清记叙的顺序及叙事的线索。
第四,弄清事与事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文章所写的“背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出现的,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浓浓的父爱。
(二)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点文段的鉴赏,以便更加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仍然以《背影》为例。在整体感知中,学生已经明白,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望父买橘”,而“回家奔丧”,“送我到车站”只是为写“望父买橘”作铺垫。重点分析“望父买橘”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父爱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重点文段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尽量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结合文段重点词句,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在整体感知和重点文段鉴赏之后,再回头理解作者如何处理材料的,包括文章的选材、剪裁、详略处理等。
如对《社戏》这篇课文,要研究作者选材的匠心,就要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社戏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待学生讨论后,再让学生思考平桥村是乐土,是因为哪些事,等学生答出是四件事(得到优待、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钓虾放牛可以看到社戏)后就引导学生研讨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三件事。讨论之后,学生们就能认识到,这些乐事为看社戏作了铺垫,突出看社戏是在平桥村的最大乐事。同样《背影》一文在重点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之前,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以及父亲亲自送“我”到车站?让学生明白,那是为描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也是为描写“背影”作铺垫,让“背影”出现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事件中,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四)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有:
(1)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用词语、句子或段进行过渡,然后要了解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
(2)照应:内容与标题照应、首尾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3)欲扬先抑或欲抑后扬。
此外还有衬托、铺垫、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五)分析关键词句的作用,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如《背影》一文中写“我”流泪的四个句子,父亲过铁道去给我买橘的动作描写的词语,都要作认真的分析。
(六)主题和写作借鉴的归纳。
概括文章主题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及事件的社会意义。如《背影》望父买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歌颂真挚无私的父爱。
归纳写作借鉴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感受得到,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出来。如《背影》中倒叙手法的运用,渲染和铺垫,细节描写等。
(七)在分析理解完文章之后,要让学生明确,如果考试,会从哪些方面去出题,即考点小结。